前沿文化研究

2015-11-28 13:54张君良
山东青年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产力

摘要:作者于10年前(2005年)曾成功地“预测”出中国社会未来5至10年的时间里可能会从国家层面提出和倡导类似“圆梦”这样概念的国家信仰。时隔8年,我们国家真的提出了“圆梦”这一概念的国家信仰。在“圆梦”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的分析与科学的“预测”,作者又一次提出了我国未来5至10年,在“圆梦”信仰发展基础上会再次倡导“双力大解放”这一国家信仰的概念。如果说作者10年前所作的预测还停留在非理性与非理论层面的基础上的话,那么,这次的预测,则完全是在理性基础上的研究结果。

“生活力”、“生产力”、“生产关系”所构成的“双力大解放”理论将会创新出一种新的“应用学”学科体系,并将会成为类似“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合作等形式的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文化基础与文化体系。

关键词:生活力;生产力;双力大解放;应用学;经贸文化;文化经贸

“生活力”概念,可能是未来5~10年在中国,乃至“一带一路”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概念。“生活力”与“生产力”构成的“双力”互促大解放文化体系可能会成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全新文化。“双力大解放”概念可能会是继“中国梦”之后的又一个代表中国国家信仰的文化概念。

作者在此重点对“生活力”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与介绍。

1、“生活力”的基本概念

人类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生活、和谐社会,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水平的能力。

2、“双力大解放”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与“生活力”互促大解放,被称为“双力大解放”。

3、“生活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3.1、生活力工程建设的内容、依据与路径

构成“生活力”建设的主要要素;“生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形态;“生活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要表现形态;“生活力”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所表现出的主要形态;“生活力”要素在企、事业单位层面所表现出的主要形态;“生活力”要素在家庭生活层面所表现出的主要形态;“生活力”工程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生活力”要素在个体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内容和形态;家庭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企业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企业“生活力”建设的战略要件;企业生活力建设过程中资产运作层面的资金运作形态;产业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一路一带”上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3.2、“生产力”与其内环境相对应的“生产关系”和外环境相对应的“生活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4、“生活力”研究的目标与未来成果的评价标准

“生活力”研究的目标是“探讨构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梦国际化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创新孵化我国新的“经贸文化和文化经贸体系”,以及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水平的能力。

“生活力”研究的评价标准如下:

“生活力”的研究对生产力解放与提高的贡献率;“生活力”的研究对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率;“生活力”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市场、产业等发展的贡献率;“生活力”的研究对中国内陆开放经济的发展、对中阿经贸博览会的深化发展、对中国做为“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力的贡献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生活力”对政策孵化的促进力等等......

5、“生活力”概念的基本特征

5.1、总体而言,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生活力水平。

5.2、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决定了同一个时代中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生活力水平。

5.3、社会的和谐程度决定了社会生活力水平的平衡状态。

5.4、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生活力的水平和形态。

5.5、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技能与职业决定着一个人生活力的水平与形态。

5.6、家庭的祥和程度、家庭文化程度与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生活力的水平与形态。

6、“双力大解放”这一理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6.1、首先,对“生活力”的研究来自作者几十年来对“生产力”的研究。

6.2、来自作者20多年来的企业策划、产业孵化、文化研究、市场营销等实践和对政策的总结。

6.3、来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6.4、继续回到“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去。

6.5、继续回到经济研究与市场建设中去。

6.6、继续回到产业的发展与新型产业的孵化实践中去。

6.7、继续回到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去。

6.8、将深入到家庭文化的建设中去。

6.9、将深入到个体文化的培育和修养的实践中去。

6.10、将转化运用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

7、为什么说“生活力”的创新文化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追求的两大目标是生命质量与生产力解放。这两大目标合而为一的终极目的就是生活力——人类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生活、和谐社会,提高健康生命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的能力。

中国社会生活力的核心文化内涵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高度概括了生活力的表现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则强调了生活力发展的环境与秩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生活力表现在每个人身上的精神气质与文明修养的人格形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一例外地不是在追求着生活力水平的提高。

“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就是向人民提供提高生活力水平的保障。因此,生活力的创新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扭住“生活力”的目标去发展生产力,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会实现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又增添了一个着力点。

8、为什么说“双力大解放”这一概念很有可能会在未来10年左右时间成为我国新的国家信仰的概念?

国家信仰的概念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文化概念。这一概念需要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普世性、前瞻性、认同性、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可行性、延展性、大众性、普及性和文化的连贯性等特性。

生产力、生产关系、文化发展、文明积淀、中国梦、“一带一路”、国际经济一体化、民族复兴、执政目标、社会走向、民族互促发展、文化认同、普世价值等等......

象百流入海一样,以上所有概念的聚焦点就是“提高生活力水平”;就是对“双力大解放”的探索与实践。

9、“生活力”作为未来新国家信仰概念的可预测性?

10年前作者曾预测出我们国家今后5~10年会提出“圆梦”这一概念的国家信仰。

随着“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和中国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必将伴随着“改革出行”局面的出现,我们国家必将会呈现出“西天取经”与“西天送经”并存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建设出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主流经济旋涡区、国际主流市场旋涡区和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这需要我们首先要做好建设国际主流文化旋涡区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因为,文化将决定未来的一切。“生活力”做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体系一定会构建起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梦”国际化的理论体系;一定会创新孵化出在一带一路上我国新的“经贸文化”与“文化经贸”体系。

10、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关于生活力的概念,从网络和有关文献中查到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生活力是指植物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生存能力,又称生活强度;二是认为生活力是指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亦谓活力、生命力;三是认为生活力是指生物群落中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兴衰程度。这些概念解释的共同特点是,所言生活力的主体都是生物,或者说都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界定的。

从文化的角度系统地对“生活力”的研究,目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相关国内外的文献较少。特别是相对于“生产力”的“生活力”研究,以及“双力互促大解放”的研究是全新的领域。

“生活力”这一概念起源自国外,起源自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国外的研究中,生活力的概念多散见于植物学、经典遗传学等学科之中。例如:“生活力”概念最早的解释是:种子生活力(viability)。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后见于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被解释为“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

上世纪,国外对“生活力”的研究较为沉寂。但国内的研究工作却正在兴起。研究领域正在从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拓展。社会科学领域的代表文献有吴国良、陈正其撰写的《全域统筹,激发小城市内生活力》;《中国教育》2010年第11期由作者陈复兴撰写的《校园生活力:一种核心教育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月刊发的由作者高谦民创作的《培养生活力是“生活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由作者秦德林创作的《教师生活力及其提升》等文献。

目前国内对生活力的研究,侧重于社科领域,并在其中又创新了一个全新的子领域。这个子领域主要是指“生活力与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三者融合而成的“应用学”领域。我们将其称之为“双力大解放”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主要研究内容目前仍是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空白。

11、“双力大解放”理论的学科属性

“双力大解放”中的“生活力”理论是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人文学、养生学等学科融合而成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理论。

“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环境对应的是“生产关系”,并与生产关系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学科体系,基本属于经济学、管理学范畴。“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外环境对应的是“生活力”,并与生活力组成了生活力系统的学科体系。当生产力与生活力相对应而形成“双力大解放”理论时便超出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范畴。

“双力大解放”的理论将会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将会更加突出应用学的特性。从而也可以设定认为:“双力大解放”创造了一种新的理论属性——即:应用学。例如:应用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应用市场学、应用伦理学、应用养生学、应用人文学等等......

12、“生活力”研究的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迅速蓬勃的建设、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的勃起、自贸区的发展......

中国正在从“改革开放”走向“改革融合”。中国需要引领世界的文化;需要建设无数个国际主流经济漩涡区和国际主流市场漩涡区。这首先要求中国要有创造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的能力和行为。创造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需要有既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又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概念和内涵的文化体系。“双力大解放”这一文化概念做为“中国梦”的实现与深化发展结果的新概念必将会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而促进中国新的“经贸文化”和“文化经贸”体系的形成,并以此创造出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

开展“双力大解放”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对“双力大解放”的研究将以市场链创新、文化链创新、产业链创新、技术链创新为主要内容为产业形态、文化形态、市场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促进中国各类形态经济的腾飞。

(2)这是一个促使资源、资产、经济三合一运作的研究领域

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上投资拉动的市场向消费拉动的市场转化,再更大规模地促进投资拉动的市场发展。

(3)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经济生成新的发展模式。

对“双力大解放”的研究将会从市场链、文化链、创新链、政策链、经济链、管理链等的多维方面综合创新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而融入到传统的产业发展之中,使之形成全新意义上具有显著文化特征的产业链。

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地实现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更能够创造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和国际主流经济漩涡区,进而形成具有机制性拉动国际经济发展能力的产业链。

只要能够形成两个国际主流旋涡区,或使中国的产业经济进入到这两个国际主流旋涡区中去,就能促进中国产业和经济实现革命性的发展模式的改变。因此,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研究领域。

(4)有利于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和中国多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推进,中国必将会呈现出“西天取经”与“西天送经”并存的发展状态,形成新的中国“经贸文化”和建设“文化经贸”体系的基本内容,为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提供强大的新型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进海,《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12ISBN978-7-227-05931-8.

[2]陶行知,我们的信条[J] 新教育评论 1926(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4]吴国良、陈正其,《全域统筹,激发小城市内生活力》.

[5]陈复兴,《校园生活力:一种核心教育力》《中国教育》2010年第11期.

[6]秦德林,《教师生活力及其提升》《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月 .

[7]高谦民,《培养生活力是“生活教育”的根本宗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月 .

[8]张君良,《一手管理法》ISBN7-227-02262-5/C.67 宁夏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生产力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铸造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框架协议在港签署
人工林生产力提升对策探析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