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路径

2015-11-29 07:35马红旗
当代陕西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公安公安机关

文/马红旗

探索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路径

文/马红旗

当前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和执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公安执法工作,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服务保障。

把握执法规范化建设目标方向

要与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要求相适应。十八届四中全会给肩负刑事、行政执法职责的公安机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执法规范化建设既是公安机关深入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实践,又是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公安机关,必须牢固树立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抓法治建设的思想,充分发挥好法治建设重要力量的作用,坚持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真正在执法、行政过程中把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充分体现法治要求、时代文明、社会进步。

要顺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企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公平正义,主要是通过公正执法、依法办事,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在群众看公安机关,不仅要看能不能及时侦破案件、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还要看能不能追回赃物,挽回损失;更要看公安机关是不是依法办案,是不是程序公正、能不能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嫌疑人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进一步自觉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规范每一个执法活动、每一处执法细节、每一项执法行为,努力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充分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使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都成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

紧盯执法规范化建设容易出现的问题

思想认识问题。个别单位领导对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公安工作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基础性地位认识不够,没有把执法规范化建设放到主导地位来抓,导致在一些措施的推进和落实上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少数领导在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上,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熟视无睹,对民警浅层次执法不规范的情况置若罔闻,管理缺位。部分民警在人权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诉讼意识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执法过程中存在本位主义、权力主义,重打击轻保护、重破案轻质量、重处罚轻效果、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突出,执法为民、执法服务、执法安全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职业素养问题。个别民警对警察职业定位不准,职责使命不清,不能摆正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不能及时调适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正常执法工作开展。个别民警工作缺乏热情,得过且过。执法遇到棘手问题,不思解决、能拖就拖,或者发生不理性行为,引发涉法信访投诉。有些领导和民警不愿、不善于学习,对新法、新规缺乏了解,不会在监督下执法、在有责状态下执勤,甚至害怕执法、害怕办案。部分民警以“老民警”自居,执法办案习惯老思维、老办法,不善于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甚至把执法程序和规范要求当作束缚,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

执法规范问题。在接处警这一源头执法上,有的民警装备不齐全、取证不及时、语言不平和、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时有效制止违法行为,造成群众不满。在案件办理上,少数单位和民警该受理不受理、该立案不立案、该告知的不告知、该进办案场所的不进场所,甚至办人情案、关系案。在新民警教育培训上,有的基层所队缺乏有效的传、帮、带机制,只用不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能力

提升服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高度,切实理清公安执法工作与社会发展大局、与公安中心工作的关系,进一步增强执法服务中心、服务主业的观念,自觉将“理性、平和、文明、规范”融入执法全过程。要紧紧抓住事关社会稳定、事关经济发展、事关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不断推出保障民生、服务现代化建设的新举措。最大限度地发挥执法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自觉运用法治方式,主动践行法律标准,积极顺应群众对公平正义、权益保障、执法服务的新期待。要常态化抓好以“执法为民”为核心的法治理念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让规范执法成为民警的自觉行为。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制度建设、执法流程管理、执法全程监督,确保每一起警情的处置、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要大力推进阳光警务,依托网上执法办案平台,将公安机关能够在网上公开、办理的事项全部在网上运转,让群众看得见公平正义。

提升民警依法履职的能力。要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弘扬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使全体民警具有崇高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操守。要深化职业能力教育,进一步加强全体民警尤其是新民警的执法教育培训学习,让全体民警成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预防惩治犯罪的综合型人才队伍。要深化业务技能培训,围绕“一法两规定”开展专项培训,使全体民警真正做到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熟练运用。切实打造一批善用法律法规、精通执法业务的专业人才队伍。

提升抵御各类执法风险的能力。对于执法工作,要管好最容易出问题的人、最容易出问题的物和最容易出问题的执法环节,既要设置“高压线”,又要通上“高压电”,坚决将各类执法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大力加强警示教育,通过案例剖析、以身说法,让全警充分认识到,触及底线,不仅会在单位、个人考评上一票否决,甚至会因为触犯法律,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从而增强忧患意识、底线意识、敬畏之心,从根本上消除侥幸心理。加强执法责任追究,始终保持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倒逼民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执法权力。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公安公安机关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市公安采风咏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