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对策

2015-11-29 11:55丁冬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4期
关键词:吉林省培育农民

丁冬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对策

丁冬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三农”问题是我党和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逐步加快,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二是不断深化改革三农体制;三是充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技能和综合素养。可见,在信息化不断普及和推广的今天,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和创新,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要想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必须从转变新型职业农民思维理念,提升科学化生产能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发展能力入手,最终可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三农”;小康社会

一、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要素。当今社会,需要农民不但具备现代化的生产意识,而且需要从本质上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因此出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农民综合素养重点涵盖了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现阶段,我国农民综合素养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与新时代、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思维观念较落后,思想道德素质并不高,这些问题是制约和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快速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也给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带来瓶颈问题,产生一系列亟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目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产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群体;第二类,服务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第三类新型职业农民是经营型职业农民。这类职业农民拥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群体。

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问题。目前,我国农民现代化意识较落后,仍有一些守旧理念,不愿意尝试新生事物。相当一部分农民随遇而安,没有创新的动力和竞争意识,使得农业生产力水平普遍较低。第二,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不高。我国农民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农业发展的新需求。由于农村教育事业投入力度不足,教育教学水平较低,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一时之间难以得到大幅提升。作为推动农村经济的第一把手,唯有让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农业生产的核心技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方可解决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第三,新型职业农民的民主化、法制化管理问题。由于民主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加之农村法律宣传工作贯彻不到位,基层干部没有将法律作为真正的思想武器,农民基本上不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一系列问题将是新型职业农民在“三农”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主要因素。第四,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培训情况。目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化培训不多,效果不佳,导致一部分新型职业农民没有继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导致整个文化水平较低,不利于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一步创新。

二、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现状

随着“三农”问题的常态化发展,国家提出了相关政策保障与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化格局。通过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颁发以及国家对“三农”问题关注力度的不断加大,“三农”问题得到了根本的改观。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从农民着手,培育出大批量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专业操作技能,转变农民传统的思维理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此来提升农业科学化、现代化综合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农村基础教育的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内部发生了很大改变。主要变化是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目前,吉林省越来越重视农业主体的培训与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模式与路径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在吉林省的梅河口市、通化市、白城市以及延吉市等地区作为吉林省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示范试点基地,带头培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与此同时,吉林省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农业科技加快推广普及,农村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发生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吉林省农业的发展进程已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进,传统农村正在向新农村发展,使得传统农民也逐渐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近年来,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现状主要为以下三种方式——阳光工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以及农民合作社培训模式。其中,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最主要的的培育模式就是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模式是实施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育。通过实施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重点对农村劳动力在转移就业前进行职业技能的短期辅导与引导性培训。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就是青年培训工程模式,这种模式是实施吉林省跨世纪农民的青年培育工程。与此同时,青年培训工程模式是实施跨世纪农民青年培育的另一项工程,也是一项面向吉林省广大农村青年所实施的科技培育工程。截止到2014年年底,吉林省已经培育了青年职业农民十多万人,并根据不同农业产业分别开设培育内容与实践课程,例如玉米栽培、蔬菜栽培、食用菌栽培与加工、养猪等各个类别的教学培育课程等,可以从跟不上提高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从生产到销售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跨世纪青年农民,使他们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承担者,最终成为带领吉林省所有农户致富的领头人。最后一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训模式。

由于近年来,农民培育工程的资金并不太充足,导致培训基础建设不足,效果受到影响。而通过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筹措相应的资金。通过农户自主结合、科学民主管理的互助性农民组织。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以来,吉林省很多农户农业生产规模增加,纷争减少,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销售、加工、运输以及贮藏等形成了越来越规范的产业链。在目前我国农村改革与开放的背景下,吉林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训模式,作为筹措资金培育工程。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提高吉林省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职业农民的道德情操,也同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竞争力,最大程度地增加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培训单位,可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配合培训的积极性,获得更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

三、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还是一支新生力量,需要在实践中给予更多的帮扶、鼓励与培育。基于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和吉林省省情,作者提出了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综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力度,逐渐实现城乡教育平等。

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学生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学生的一些意识存在偏差,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所需。因此,我国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每一位农村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读得起书,不会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半途辍学,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应该加大农村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多渠道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农村孩子也能够看到科技的力量,以此来激发农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教师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对象,教师的技能、素质,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重视农村继续教育和专业机构的培训,以政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

由于绝大多数农民的文化层次低,接受教育的时间短,对其后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开设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教育大课堂,国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投资力度,让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以政策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其业务技能,提升其道德修养。通过有效的培训方法,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可以大幅提升,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效益的提升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三,拓展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渠道,留住新型农民。

为了让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人才愿意扎根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该拓展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渠道。首先,可以建立后期扶持资金与自筹资金捆绑使用的制度,将后期扶持资金的使用权交给新型职业农民的农村实用人才,让其自己管理、使用和监督,调动成本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每一笔扶持资金都用在了刀刃上。其次,通过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占有率,提升资源产出率,促进农民增收。再次,应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增收点。通过不断创造新的农业衍生产业,扩大就业渠道。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创造新型农民服务岗位,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价值,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是最直接的农民增收方式。

第四,建设好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是新型职业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因此,要完善有关政策,为农民进城营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建设好新农村需要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之间各种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的共享、互补和合理配置。一是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分工一体化;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就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一体化;五是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转移,让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1]孙艳华,刘湘辉.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突围——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3(06).

[2]张鑫,姜丽英,王玉祥,贾仕金.衢州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验做法[J].农业与技术,2013(12).

[3]由建勋,张青霞.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03).

[4]朱启臻,杨汇泉.谁在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5]全力推进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J].农民科技培训,2012(12).

2015年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结项成果。

猜你喜欢
吉林省培育农民
耕牛和农民
登泰山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