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实用价值分析

2015-11-29 08:27张伟敏鹿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北石家庄050200
关键词:肌酸激酶心肌炎果糖

张伟敏(鹿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200)

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实用价值分析

张伟敏
(鹿泉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200)

目的 分析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2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11例与对照组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抗病毒、补充维生素C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1,6-二磷酸果糖辅助辅酶Q10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由细胞色素C、辅酶A、腺苷三磷酸(ATP)组成的能量合剂进行治疗,对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0.9%,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能量合剂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等心肌酶学指标降低,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能量合剂常规疗效,1,6-二磷酸果糖辅助辅酶Q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显较高,可显著改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等心肌酶学指标,改善心肌损伤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1,6-二磷酸果糖;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与患儿机体免疫力、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临床常见病[1],若控制不当,可发展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结局。临床上尚未发现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特效药物,主要是通过补充维生素C、调节新陈代谢、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改善心肌状况[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与能量合剂常规治疗相比,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实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221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中华医学会相关诊断标准、胸片X线检查、心肌肌钙蛋白及心肌酶检测等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11例,男、女分别为71、40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5.8±1.3)岁。对照组110例,男、女分别为71、39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5.7±1.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抗病毒、补充维生素C等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1,6-二磷酸果糖辅助辅酶Q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由细胞色素C、辅酶A、ATP组成的能量合剂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200 mg/(kg·d);辅酶Q10,口服,2 mg/(kg·d)。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指标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心肌酶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心肌酶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无效:心肌酶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70.9%,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能量合剂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指标

治疗后,所有患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等心肌酶学指标均降低,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指标比较(,IU/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学指标比较(,IU/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观察组 111治疗前 412.54±3.52 34.15±1.52 241.35±2.15治疗后 125.31±3.45*# 24.03±1.48*#103.25±2.18*#对照组 110治疗前 412.38±3.62 34.16±1.63 241.33±2.14治疗后 171.25±3.61* 27.16±1.42* 176.68±2.20*

3 讨 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一种因心脏受到病毒,因毒素侵犯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3],该病患者心肌细胞受到病毒及毒素的直接损害,导致心肌间质的炎性病变,甚至心肌细胞坏死[4]。常规治疗主要是调节患者新陈代谢,保证心肌营养,改善作息时间,减轻心脏负担,缓解临床症状,疗效不理想[5]。糖的中间代谢产物1,6-二磷酸果糖可清除氧自由基,有改善心肌功能的作用;1,6-二磷酸果糖还可通过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提高受损心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促进机体心肌细胞的恢复。作为细胞呼吸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辅酶Q10有抗氧自由基,改善心肌细胞损伤状况的作用,且在促进能量生成、保护心肌细胞方面有明显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能量合剂常规疗效,1,6-二磷酸果糖辅助辅酶Q10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显较高,可显著改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等心肌酶学指标,改善心肌损伤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1] 郑香环.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29(8):205-206.

[2] 申智涛.1,6-二磷酸果糖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31(6):230-234.

[3] 马冠谷.辅酶q10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杂志,2011,18(7):430-432.

[4] 沈志华.1,6-二磷酸果糖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4,22(8):52-53.

[5] 刘艺玲.黄芪注射液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27(4):243-245.

本文编辑:徐 陌

R725.4

B

ISSN.2095-6681.2015.014.124.02

猜你喜欢
肌酸激酶心肌炎果糖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带您认识果糖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氨磺必利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肌酸激酶增高1例体会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非淀粉型结晶果糖注射液高温高压灭菌前后5-羟甲基糠醛及pH的变化
1例脑梗死合并肌酸激酶升高患者病例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