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混合式寺庙——赤峰清代灵悦寺

2015-12-01 03:31
决策与信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山门赤峰寺庙



汉藏混合式寺庙——赤峰清代灵悦寺

赵淑霞

赤峰市博物馆 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灵悦寺是内蒙古现存唯一一座受封的镇国公营建的汉藏混合式建筑风格的佛教寺庙,建于清代,兴盛时喇嘛人数达500多名。整体保存比较完整,对研究汉式、藏式及汉藏混合式寺庙建筑及中国建筑、清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清代藏传佛教灵悦寺

灵悦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内,始建于清代早期的康熙年间,是内蒙古现存唯一一座受封的镇国公营建的佛教寺庙。兴盛时喇嘛人数达500多名,到晚清时期开始衰落。原寺占地40余亩,建筑房屋达100多间,现存寺院面积6100平方米、砖木建筑15幢。灵悦寺坐北面南,是汉藏混合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的喇嘛庙。

从东汉第一座寺庙出现,到北魏时期,寺院建筑在中国兴盛起来,随着寺庙建筑的不断发展进步,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寺庙形式:汉式、藏式、汉藏混合式。汉式建筑寺庙的典型特点是,平面布局中有一条严格的中轴线,其他建筑都围绕着这一中轴线展开,保持了传统的宫廷、邸宅形式。藏式建筑的特点是,没有完善的统一的总体规划,基本上已主要经堂为中心,其他建筑散布四周。汉藏混合式,是大的布局已汉式为主,在部分或细部方面是典型的藏式。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佛塔,佛塔渐渐被挤出寺院,或另辟塔院,或置于寺前后或两侧。禅宗兴起后,提倡“伽蓝七殿”制。即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东配殿、西配殿和大殿。在赤峰市的大多数藏传佛教寺庙的布局深受汉族影响,平面布局中有一条严格的中轴线,其典型布局是“伽蓝七堂制”,即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东配殿、西配殿和大殿。其特点是严格按中轴线布置建筑。但灵悦寺在此基础上有所变通,如其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并在轴线上加进了富有藏传佛教色彩的建筑,如讲经楼,位于建筑群的后端,通过前面不同空间序列的组织,到此形成高潮。作为汉藏混合式的建筑寺庙的代表,灵悦寺的整个布局是是汉式风格,讲经堂是藏式风格。灵悦寺建筑的整体布局汉式特点非常明显。以中轴线为主,其中心主体建筑为大雄宝殿。自南往北,前后依次为分为山门、单檐庑殿式门殿、硬山式天王殿、嘛呢亭、单檐歇山环廊式大雄宝殿、歇山楼阁式讲经堂(法堂)、硬山式藏经楼和东西硬山式耳房,两厢对称式建筑前后依次为重檐歇山式钟鼓楼、东西硬山式十八罗汉殿、东西歇山式配殿和东硬山式配殿。

1、山门,单檐庑殿式门殿:

山门,又称三门。一般多由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左为“无相门”,右为“吴作门”,供人们出入。中间的正山门为“空门”是深入空门的和尚走的。许多寺庙将山门建成殿堂式,叫“山门殿”。灵悦寺的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有甬道,石筑墙基,平台高20厘米,砖墙包柱,上承斗拱,拱以上为歇山式顶。前、后对开云龙彩门,龙纹多为堆金二龙戏珠,或单龙腾跃,对称布局,色彩以天兰、墨绿、锌白、描金(堆金)为主,檐、橼末端多平涂黑、白、绿三色饰彩。山门进深的二次间原塑以四大天王造像,即风、调、雨、顺四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风);东方持国天王,手弹琵琶(调);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雨);西方广目天王,手缠大龙(顺)。四大天王被塑成横眉立目、凶猛威武的形象,说明保驾护法神之庄严和可畏,解放后拆除。

2、钟鼓楼:

进山门之后,有重檐歇山式钟、鼓二搂,左右对称,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晨钟暮鼓。钟鼓楼为平面方形,边长6.1米,三角高脊装饰,对兽鸱吻。相对的内侧一面辟门,二层前后在板壁上开券窗,左右辟圆窗。两层四个翘角,装饰狮、马、飞鱼等。兽有檐角,下垂风铎。所有木结构均涂红。瓦当纹有花草、兽头、寿字、莲纹等。滴水纹多花草、莲纹等,保存完整。上下两层建筑不一样,下层砖木混筑,上层内收,木结构,底层四周用砖墙围砌。

3、天王殿:硬山式,月台高55厘米,面阔三间,通面阔9.9米,进深二间,5.5米。明间h后檐有穿堂门,通往后院,此殿实际就是一过殿。原来在二次间塑有四大天王造像,但要比山门内塑像略小。在一座寺庙内分两处塑造四大天王的做法,十分少见,这是灵悦寺独特之处。此殿平面十柱,硬山起脊,龙纹鸱吻,山脊中路有脊兽。柱子上无斗拱,在柱间彩绘三组堆金二龙戏珠、火轮、花草纹。后墙檐梁下除彩绘二龙戏珠外,还有火轮、狮、虎、豹、花草纹等。檐、椽末端平涂四瓣花或饰以“ ”字纹。钟鼓楼与天王殿形成一个品字形。形成第一个中心。

4、嘛呢亭(转经殿),为单檐圆形攒顶式。

从天王殿行至后院即是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院内中轴线上,建有嘛呢亭,也称转经亭。台基高55厘米,平面有八柱平均分八间,木结构,前后两间辟门,其余六间有窗。除前、后门外,其余六柱之间以砖砌包柱,墙高90厘米,出露圆形小平台。平台之上,东、西各有三个方楞格窗,高185厘米,与门楣齐平,窗以上为圆形圈带梁,梁上承斗拱,加饰卷云纹饰,再承圈带梁,纵横以“ ”形状承托圆形攒顶。

5、罗汉堂:硬山式,东西面阔个三间,进深5.8米。建造时东西原塑有十八罗汉像,每厢各九尊。现已毁损不存。

6、大雄宝殿:单檐歇山环廊式,也称大殿。是寺庙的核心建筑、中心主体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尊佛,为释迦牟尼立像(即如来佛),左手下垂,右手曲臂向上伸,名为“旃檀佛像”(zhantan)。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佛像后原塑有的观音等的造像,已被毁损。

7、东西配殿:单檐歇山式。一般规模较大的佛寺在大雄宝殿两旁都有东西配殿。灵悦寺东西配殿位于大雄宝殿后边,大经堂院内。东西各三间,通面阔9.1米,进深6米,明面阔3.2米。外檐柱施斗拱,原有彩绘、梵文等已损毁。

8、讲经堂(法堂):是高僧说法、僧众念经之所,位于大雄宝殿之后。属臧汉结合重檐歇山式建筑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前厦后殿。

9、方丈院、斋堂东西各一硬山式建筑。西房失存,现存东房,面阔三间,是方丈及僧侣住所,属僧舍一类。此间装修与其他殿阁不同,顶棚为海鳗天花,后檐(廊部)用“切”的做法,梁下用窗式新屉装饰,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

10、藏经楼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经阁,位置在佛寺最后一个院落,常为一座两、三层的阁楼,作为储藏佛经之用。在藏经阁的两侧,设有配楼或配阁。

灵悦寺的藏经楼为重檐楼阁式建筑,高脊,兽头鸱吻,卷尾高挑。面阔三间,进深7.8米,前厅三门,正门大,偏门小,门框以卷云,兽首、杂宝纹装饰。位于前厅有回廊、步阶、明柱。后堂主体建筑重檐楼阁,高于前厅,所有梁枋、斗拱均施彩绘二楼楼阁东、西、南三面饰木雕栏杆。极盛时期曾经藏有二百余部数万卷经卷。

赤峰灵悦寺作为现存唯一一座受封的镇国公营建的佛教寺庙,整体保存比较完整,对研究汉式、藏式及汉藏混合式寺庙建筑及中国建筑、清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灵悦寺同时也保存了大量的彩绘、壁画、佛像、雕塑,为了解和研究赤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

2006年5月,赤峰灵悦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书目

[1]《赤峰文史资料选辑.喀喇沁旗专辑》.赤峰政协,1986

[2]《喀喇沁旗志》

[3]项春松.《赤峰古代艺术》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山门赤峰寺庙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被遗忘的角落:畅春园遗迹恩佑寺、恩慕寺山门考
龙岩市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及舞台题记考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社前村天后宫山门舞楼
Investigat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ummer Storms and Shelf Sea Primary Production
行摄赤峰 解读红山文化 探寻玉龙渊源
武侠小说中的寺庙场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