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体育黄金时代“赞美派”与“讽刺派”的新闻写作风格及深远影响

2015-12-01 08:41毕雪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赖斯体育明星

毕雪梅,刘 岱,魏 琨,张 薇,李 琪

毕雪梅,刘 岱,魏 琨,张 薇,李 琪

19世纪20年代是美国体育的黄金时代,体育明星、体育记者和营销专家共同缔造了这个时代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新闻写作诞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赞美派”与“讽刺派”,他们在主题选择、修辞手法等方面均有鲜明的特点。两个流派不仅在当时推进了美国体育娱乐业的建立和壮大,还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现在,不论是美国本土,还是中国当下的体育新闻写作均可窥见两种流派的风格遗存。

美国体育黄金时代;赞美派;讽刺派

美国体育的“黄金时代”指的是1920至1929年期间,在这大约十年的时间,奠定了未来庞大的体育娱乐业的基础,使得体育娱乐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美国体育的黄金时代是由体育明星、体育记者和营销专家共同缔造的,由此衍生的体育新闻写作风格一直影响着中外体育新闻报道。

1 19世纪20年代美国体育的黄金时代

1.1 为什么美国体育的黄金时代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

在历史上,19世纪20年代又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此时美国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化消费的狂热期,同时恪守传统也一直是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从历史背景来看,美国的镀金时代(1870-1898年)完成了经济上的现代化过渡。[1]虽然镀金时代结束后的美国,经济和科技都得到长足的进步,但社会问题重重,腐败随处滋生。于是1890年至1920年开启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史称进步时代,其目标是对政府的净化,消除腐败和打击政治寡头。[2]

20年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随着电话、汽车和火车等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深入到个人生活,带动了大众消费的狂潮;爵士乐、电影和职业体育等文化娱乐产品更加刺激了人们的热情,从而拉动了娱乐业的迅猛壮大,美国体育的黄金时代开始了。[3]

美国体育黄金时代具体表现在:改变了个体化的体育参与,树立了体育和明星世俗宗教的地位,另外,体育还整合了美国国内由于地位和宗教差异造成的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时期开始,体育成为普通美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体育黄金时代奠定了美国体育娱乐业的根基,它包括了体育明星、营销专家、大众媒体、广告商、体育迷、竞技场,当然还有巨额利润。体育写手、营销专家和媒体把体育明星送到了大众身边,同时,体育迷作为观赏者(消费者)成为了体育营销的中心。自此,那些体育英雄、他们的写手和痴迷的大众成为美国大众社会的典型写照。[4]

1.2 体育新闻的蓬勃时期

体育黄金时代的缔造离不开体育写手和体育媒体。体育写手充斥在各类报纸中,1980年时,体育新闻在某一张报纸中的比重平均只有4%,这个比例到了20世纪20年代提高到16%。[5]另外,新闻辛迪加、报业联盟和通讯社都开始注重体育新闻的业务,许多地方小报社虽然没有实力派出体育记者,但可以从通讯社有偿获得一手体育新闻稿件。利用这种新闻采写方式,全美各地的体育迷都可以获得自己关注的体育比赛新闻信息,平面媒体体育记者在20世纪20年代到达社会影响力的顶峰。在这一时段,电子媒体还远未成熟,广播的强势介入发生在20年代末,电视体育节目则是在80年代才得到迅猛的发展。

2 体育黄金时代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赞美派和讽刺派

赞美派和讽刺派是体育黄金时代缔造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写作流派,至今中外体育新闻写作仍然能捕捉到他们的痕迹。

2.1 赞美派

“赞美派”记者擅长英雄史诗的写作,报道中使用夸张、比喻等写作手法,辞藻华丽,使用情感和场景渲染,宣扬英雄崇拜,全力塑造体育英雄。

“赞美派”的形成顺应了当时的时代要求,历史学家杜美尼尔(Lynn Dumenil)观察到:“体育偶像使社会文化具象化,也让对未来充满恐惧的人重拾信心,因为体育明星再次证明了‘美国梦'的存在,并且为想要成功的人指出了更为明确的道路:奋斗、合作、纪律,以及遵守规则和发扬体育运动精神”[6]。

“赞美派”的标志性人物是格兰特兰·赖斯(Grantland Rice),他擅长撰写奋斗拼搏并夺取辉煌的体育人物报道,赖斯的名字又被称为美国体育黄金时代的代名词。[7]

赖斯擅于使用华丽辞藻和场景渲染,能够以丰富的情感打动读者。其代表作包括The Four Horsemen[8]、Shooting Stars[9]、Golf's Greatest Putt[10]等。尤其是1924年10月18日发表于《纽约先驱论坛报》头版的《巴黎圣母院四骑士》,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被奉为体育新闻报道的经典文本,打动过无数读者。这篇稿件的内容是关于巴黎圣母院队与陆军队之间的一场大学橄榄球比赛。文章中,赖斯将巴黎圣母院队的四名后卫描写为代表饥饿、瘟疫、毁灭和死亡的四骑士,将他们的战斗力比喻为极具破坏力的“飓风”,堪称体育新闻写作隐喻和夸张写法的巅峰之作。文章一开篇即写到:“十月的天空呈现出蓝灰色,代表着末日的四骑士再一次降临人间。他们的称谓众所周知:‘饥荒'‘瘟疫'‘毁灭'和‘死亡'。当然了,他们的真实姓名是 Stuhldreher,Miller,Crowley和Layden。在保罗体育馆55 000名观众的目光中,他们聚合成南本德飓风,誓将陆军队扫平”[8]。

像赖斯一样归属赞美派的著名体育记者还包括:供职于《纽约每日新闻报》保罗·加里科以及任职于赫斯特旗下报纸的戴门·鲁尼恩等。

2.2 讽刺派

虽然20年代充斥着消费和享乐,但恪守传统、保持清醒的呼吁也从未中断过,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积极反对商人对美国社会规则的控制。讽刺派的作者们大多有着高超的文学表现力以及淋漓酣畅的讽刺方法,他们从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开始,之后转向讽刺体育偶像。总之,讽刺派顺应了知识界反叛的潮流,并逐渐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体育英雄并非圣人。

“讽刺派”代表人物麦吉汉(W.O.McGeehan) 1879年出生于加州的旧金山。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后因美西战争爆发而弃学从军。战争结束后,麦吉汉回到旧金山,并先后供职于 San Francisco Bulletin、San Francisco Chronicle等当地报纸。其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在《先驱论坛报》中开设的专栏“Down the Line”。[11]虽然其专栏以及文章很多都是关于拳击的,但麦吉汉可以称得上是体育报道领域的“全才”,报道内容涉及各项运动,甚至花费大量篇幅描述自己在各地的旅行见闻。[12]

麦吉汉的文笔风格肃穆,在他的笔下运动员并非英雄,体育也不等于圣坛。[13]在1927年纽约洋基队明星球手贝比·鲁斯创下赛季60次本垒打的纪录时,麦吉汉并没有像赞美派那样一味的歌颂,相反,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的文章中这样评价那次创造历史的本垒打:“相比于之前惊天动地的本垒打,现场观众大呼不过瘾:鲁斯似乎是匆匆出手将球击向昏暗的地平线,当时还遇上了顺风”[14]。

“讽刺派”的代表人物还包括韦斯特布鲁克·佩格勒、保罗·加里科、瑞德·史密斯等。瑞德·史密斯的代表作包括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的“Miracle of Coogan's Bluff”。

3 赞美派和讽刺派的写作风格和手法

3.1 赞美派鲜明的英雄主题

在体育黄金时代积累出的大批忠实的体育迷和读者面前,体育记者们充分利用自己主宰体育明星乃至主宰一项运动的能力,致力于英雄史诗写作。莱纳德·考普特(Leonard Koppett)曾梳理出赞美派的采写工作流程:“挖掘故事——尽可能清晰地进行讲述——避免疏漏——寻找最有趣的视角——不避讳对引用话语和速记故事的再加工”,在这个流程中可以看出,赞美派的写作风格更加倚重于记者的想象力和文学化的表达能力,英雄主题其实是对采访素材加工提炼的结果。[15]

例如赞美派的记者约翰·凯兰(John Kieran)在自己的一篇名为《从体育时光专栏得知》的文章中,首先提出问题“当下是否有比贝比·鲁斯更强的队员?”,随后经过反复的渲染得出结论:没有人能超过贝比·鲁斯。这是典型的赞美派写作套路,特别是“不避讳对引用话语和速记故事的再加工”,结果往往是夸大或者过度渲染,明星运动员的英雄偶像形象就呼之欲出了。[16]

3.2 谋篇布局增加可读性

首先是导语部分。赞美派的出现与报纸吸引读者的目的不谋而合,在新闻业务上,体育记者也开始倾向于制作“第二代导语”。在美国,体育新闻的大多数形式是以专栏出现的,因此更需要先声夺人、充满悬念的“第二代导语”。

导语制作的改革是报业竞争的结果,第一代导语号称“全要素导语”,但往往显得拖沓、冗长,不利于读者追求易读性的倾向。而“第二代导语”只选择其中最吸引人的要素,因此又被称作“部分要素导语”。

“第二代导语”一经推出,迅速受到体育记者的追捧。经过了1920年代,不论是赞美派还是讽刺派的写手,使用第二代导语作为文章的开头已经蔚然成风。

其次,用大量的描写代替各种引语,同时加强结尾部分的写作,力求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威尔斯坦称:“在二十年代体育运动的黄金时代,记者们往往并不急于在赛后立即采访,有的报道根本没有引述的话语,只有敏锐而客观的分析,以此见长的体育记者有海伍德·布朗、戴门·鲁尼恩、林·拉德勒。而如果他们的文章中出现引语,那也更像是戏剧里的对话”[17]。

3.3 写作手法

(1)赞美派常借助夸张、比喻等手法。夸张和比喻是现今体育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修辞方法,特别是夸张,作者常常利用丰富的想象力,突出或者缩小报道对象的形象,更加聚焦于人物的本质,达到强化受众情感的效果,可以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种写作手法在体育黄金时代的体育记者那里,已经达到了较为娴熟的程度,体育英雄在他们的笔下,被活生生地塑造出来。

格兰特兰·赖斯描写贝比·鲁斯在1926年世界系列赛中的三次本垒打时,先将贝比·鲁斯的对手夸张地形容为“愤怒的公牛”[18],但在鲁斯的强大能力下不得不变为温顺的“玩着毛线球的小猫咪”[18],两次夸张的比喻渲染出贝比·鲁斯的英雄气质。

(2)遣词造句增强文字感染力。威尔斯坦曾分析到:“体育报道要写得像唱歌”[17]。可以说,在赞美派的报道里为了达到颂扬英雄的目的,常常在遣词造句方面狠下功夫。不仅如此,体育记者们还追求阅读中韵律上的美感,抑扬顿挫、合辙押韵的诗歌也是体育报道中惯用的体裁。在表达形式上这些华丽的装饰使得赞美派具备了更多的浪漫主义特点。

(3)情感渲染打动读者。赖斯是体育新闻黄金时代使用情感和场景渲染的高手,他在描写贝比·鲁斯在1926年世界系列赛中的三次本垒打时,对场面的渲染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此时球就像一个肥胖的人慢悠悠的闲逛到了场外开放的公路上,吃惊的观众惊诧是谁让勇猛的雷神托尔和精准的丘比特同时落入凡间。嘭、嘭、嘭三声过后,人们只是呆坐看着球越过边界、飞过心碎的圣路易斯球迷,然后掉落到大道上”[18]。

作为讽刺派的代表人物,麦吉汉的情感渲染水平不逊于赖斯,但又与赖斯有迥然的差异。相比赖斯的狂热,麦吉汉的深沉显得尤为突出。他在描写贝比·鲁斯第60次全垒打时这样写到:“在奋斗多年的主场场地上,贝比·鲁斯孤独的站立着。在他的眼前——虽然没有清晰可见的标靶、也没有再次刷新的纪录——因为那些记录全是他自己创造的。他无数次打破了自己的旧纪录,并创新了自己的新纪录,而来年——他将有下一个目标”[14]。

(4)讽刺派的隐喻和讽刺手段运用。隐喻和讽刺是两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讽刺派”手中成为了颠覆人们心目中体育英雄形象的重要武器。

1919年当时波士顿红袜队的著名投手卡尔·梅斯(Carl Mays)在一场比赛中离开场地,时任美国联盟主席的班·约翰森要求红袜队的老板哈里·弗雷兹开除这名队员,但弗雷兹却将梅斯卖给了纽约洋基队。这次队员的转换交易演变成为洋基队、红袜队和白袜队以“起义者”(the insurrectionists)的名义要求班·约翰森下台。

这个故事在麦吉汉的笔下多次使用了隐喻手法,他批评的矛头直指班·约翰森,并反复以“沙皇”隐喻约翰森,揭示他的蛮横专制。在这篇千字文中,只有一处使用了“Mr.”来称呼约翰森,反讽意味浓厚:其虽然是社会上流人士,但却毫无绅士风度。

对于如日中天的明星偶像,麦吉汉也没有笔下留情。他在一篇描写贝比·鲁斯的文章中,使用“隐蔽的饮料”暗喻鲁斯酗酒的不自律行为。当时正值美国发布禁酒令,因为洋基队队服是象牙白色,他还使用“易碎的象牙”隐喻沉湎于酒色中的贝比·鲁斯,最终的结果将会从巅峰期无情的滑落。这些隐喻的使用,形象、到位又深刻清晰,讽刺了贝比·鲁斯的非职业行为以及老板的纵容。

(5)使用绰号增强亲切感。虽然运动员的“绰号”由来已久,但在20年代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体育记者纷纷给体育明星起优雅的绰号。

著有《棒球的绰号:一部起源和意义的字典》的社会学家詹姆斯·斯基普称,记者使用绰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此后才开始慢慢减缓,最终在50年代退出使用高峰。[19]

恰如其分的绰号会极大的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因为绰号具有的象征意义一般会集中概括球星或球队的主要特点,从而将枯燥的名字转变为形象化的事物。比如贝比·鲁斯的绰号“全垒打苏丹王”(Sultan of Swat)。[20]

在体育报道中使用绰号可以拉近读者距离。“鲍比·琼斯”(Bobby Jones)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尔夫球星,比起他略显冗长的本名小罗伯特·泰瑞·琼斯(Robert Tyre Jones Jr.)来讲,他的绰号更加有趣而富有人情味:大多数的记者们往往按照普通的昵称鲍勃(Bob)来称呼他;他的朋友也同是高尔夫球手的 Jack Nicklaus用“琼斯先生”(Mr. Jones)以示尊敬;而与之关系紧密的记者O.B.Keeler则称他为“橡胶轮胎”(Rubber Tire)——与他的本名Robert Tyre谐音。[21]可以说,流传甚广的各类绰号已成为体育明星传奇人生的一部分。

4 对后续体育新闻写作的深远影响

体育黄金时代所孕育产生的赞美派和讽刺派。对后续的体育新闻报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传承在美国本土,在当下中国的体育新闻写作中也随处可见这两派的影子。

4.1 美国当代体育新闻写作对两派的传承与发展

赖斯的传记作者因纳本特(Inabinett)写到:“赖斯普及了一种渲染感情、堆砌辞藻及过度夸张的体育新闻写作风格,这种写作方式将体育明星描绘成无所不能的英雄,并且拒绝承认体育的黑暗领域。这是一种并不恰当的写作风格,但是考虑到当时体育记者们普遍将体育视作不可玷污的圣地,并努力树立体育贵族的情况,赖斯的写作风格无疑是效果最好的。而此后的数十年中,无数的体育报道都能找到当年塑造体育英雄的写作风格的影子。”[18]

赖斯所代表的赞美派体育新闻写作手法,不仅开创了一个体育英雄时代,还对体育新闻报道留下了丰厚的创作遗产。

体育学者欧瑞德(Oriard)认为,体育新闻报道受到“赞美派”与“讽刺派”两种既定的写法的深刻影响,对这两种模式的突破一直到了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才开始出现。突破点是体育记者们更多地关注体育领域中的社会、文化、经济问题,但写法依然依赖赖斯等创造的模式,要么将体育视作特殊题材,全力塑造体育英雄,要么则把体育仅仅当作一场比赛,与一般性的社会事件无差异。[22]

总之,两种流派相比较而言,体育英雄史诗思想对体育记者的影响更加强大。学者Paul Pedersen称:“20年代对体育明星的赞颂式写法一直持续着,今天的体育报道中依然能够发现其痕迹”[23]。

4.2 中国当代体育新闻写作更多地倾向对赞美派的借鉴

目前我国体育新闻的语言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战争性、娱乐性、简练性[24]、解说性、预测性、评述性[25]。这些特点也有美国体育新闻黄金时代的影子:

体育新闻为了准确描写场面、调动受众热情,经常采用战争性的语言,符合塑造英雄的主题,如《中国体育报》一篇文章描写到:“那些球迷心中的10号英雄,他们穿的可能不是10号球衣,但他们仍然是人们心目中最棒的10号,他们出众的足球才华,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独孤英雄版的直捣黄龙的杰作,一直为酷爱世界杯的球迷们津津乐道——巴蒂斯图塔的长发如戟剑抖彩虹,奥尔特加们的圣地亚哥舞步,巴乔的魔幻弧线”[26]。对于中国体育记者来讲,武侠小说语言的使用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这种带有民族化的比喻修辞,可以更加准确的勾勒出球迷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在文字表达上,汉语中简短精炼的句子、解说性的语言都有利于营造紧张现场气氛。“起跑,刘翔落后!50米,刘翔落后!80米,刘翔依然落后!”短短20余字记录了刘翔110米栏的三个不同的关键瞬间,画面感强,让读者身临其境。[24]

在新闻写作主题方面,中国的体育新闻记者也十分善于采用“英雄叙事”的方式,将运动员塑造成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2012年2月,NBA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成为全球瞩目的明星,随着林书豪关注度的提升,台湾《中国时报》对林书豪的报道逐渐位移于头版,林书豪的形象分布于大大小小各类报纸的重要位置,追捧和赞美是林书豪报道的不变的主题。[27]

此外,许多运动员也获得了各式各样的绰号,比如一登场就马上进入状态的“微波炉”李楠、有“小穆特鲁”““胖田亮”之称的举重运动员龙清泉、“高低杠公主”何可欣以及“瓷娃娃”福原爱等,都形象地体现了运动员的特点,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1] 镀金时代.维基百科[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镀金时代

[2] 进步时代.维基百科[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进步时代

[3] 咆哮的二十年代.维基百科[EB/OL].http://zh.wikipedia. org/wiki/咆哮的二十年代

[4] Michael K.Bohn(2009).Heroes and Ballyhoo:How the Golden Age of the 1920s Transformed American Sports.US:Potomac Books Inc[EB/OL].http://www.barnesandnoble.com/w/heroes -and-ballyhoo-michael-k-bohn/1101412990?ean= 9781597974127&itm=17

[5] 黄罕奭.中美报刊体育新闻报道比较[J].新闻界,2008(2): 49-51.

[6] Lynn Dumenil(1995).The Modern Temper:American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1920[M].New York:Hill&Wang Pub.

[7] Raymond Boyle(2006).Sports Journalism:Context and Issues [M].London:SAGE Publications,pp:33.

[8] Grantland Rice(1924).The Four Horsemen.New York Herald Tribune[EB/OL].http://archives.nd.edu/research/texts/ rice.htm

[9] Grantland Rice(1926).Shooting Stars.Collier's Weekly[EB/ OL].http://www.unz.org/Pub/Colliers-1926nov06-00016

[10] Grantland Rice(1929).Golf's Greatest Putt.Sports Illustrated [EB/OL].http://www.si.com/vault/1954/08/16/668768/ golfs-greatest-putt

[11] 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Dictionary of New York Sports[EB/ OL].http://sports.nyhistory.org/w-o-mcgeehan/

[12] W._O._McGeehan.Wikiped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W._O._McGeehan

[13] Dean A.Sullivan(2001).Middle Innings: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Baseball,1900-1948[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62.

[14] W.O.McGeehan(1927)[M].New York Herald Tribune, 1927-11-02.

[15] Leonard Koppett.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ress box[M].Toronto:Sport Classic Books,2003:1.

[16] John Kieran(1927),Sports of the Times[N].New York Times, 1927-11-02.

[17] 史蒂夫·威尔斯坦.美联社体育新闻报道手册[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98.

[18] Mark Inabinett.Grantland Rice and His Heroes:The Sportswriter as Mythmaker in the 1920s[M].Knoxville: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1994:42.

[19] John Branch.Like Magic,Great Sports Nicknames Are Disappearing.New York Times,2011[EB/OL].http://www.nytimes.com/2011/05/11/sports/great-sports-nicknames-like -magic-are-disappearing.html?pagewanted=all

[20] Babe Ruth.Wikiped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Babe_Ruth

[21] TG.美国高尔夫传奇人物鲍比琼斯[EB/OL].唐高网, 2008.http://www.golf998.com/content.php?tid=13176

[22] Michael Oriard(2001).King Football:Sport and Spectacle in the Golden Age of Radio and Newsreels,Movies and Magazines, the Weekly and the Daily Press[M].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01:5.

[23] Paul Mark Pedersen,Kimberly S.Miloch,eds.Strategic Sport Communication[M].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7:55.

[24] 岳江波.体育新闻的语言特点探析[J].中国报业,2011, 22:41-42.

[25] 余岸木.体育新闻的写作特征[J].新闻窗,2007(2):115-116.

[26] 臧传艳.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12.

[27] 冯强.英雄叙事中的“自我东方主义”:“林书豪神话”的媒介塑造与话语运作——以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为例[J].台湾研究集刊,2013(4):79-86.

美国体育黄金时代“赞美派”与“讽刺派”的新闻写作风格及深远影响

W riting Styles and Lasting Influences of the"Gee W hiz"School and"Aw Nuts"School in the Golden Age of American Sports

BIXuemei,LIU Dai,WEIKun,ZHANGWei,LIQi

The 1920s has been called the Golden Age of American Sports.Sports stars,journalists andmarketing experts all came together and left their own marks.During that time,two totally different styles of sports writing were formed:the“GeeWhiz”school and the“Aw Nuts”school.They both have their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heme-selecting and rhetoric.Not only have they helped establish the sports entertainment industry then,but also have had a lasting influence on times to come.Now,we can still identify the traces they left in sports writing both in America and in China.

the Golden Age ofAmerican Sports;the“GeeWhiz”school;the“Aw Nuts”school

G80-056

A

1001-9154(2015)02-0028-05

G80-056

A

1001-9154(2015)02-0028-05

10.15942/j.jcsu.2015.02.005

毕雪梅,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营销传播、体育新媒体、体育传媒与社会发展,E-mail:1_tnn@sina.com。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100084

2014-11-26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赖斯体育明星
双重救赎
新时代我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的缺失研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浅析我国体育明星公共形象营销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高校学生体育明星崇拜的调查与分析——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例
超体育表演:《超级战队》中体育明星的符号解析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赖斯要出3本回忆录
赖斯因故取消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