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厂”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015-12-01 03:31
决策与信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中厂”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魏勇 曹可 刘萍 张达志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140

[摘要]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高职院“校中厂”的发展迎来了春天,但也遇到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冲突、资金链断裂风险、产权归属问题等发展瓶颈。本文依据当前高职院“校中厂”的现状及问题,从前期规划、权责明确、过程管理、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高职院“校中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厂;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四合作”的开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为规范高职院“校中厂”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校中厂”健康、持续发展,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中厂”实际现状,探讨高职院“校中厂”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高职院“校中厂”的现状

1、高职院“校中厂”的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中厂”是与企业合作,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和场地,由校企共同管理,具备一定的生产、研发能力的校内工厂,是为二级院系人才培养服务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高职院“校中厂”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在保证相关院系的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高职院“校中厂”的建设宗旨是有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健康开展,实现校企共赢。高职院“校中厂”应具有独立财务,必须合法经营,学校不干涉“校中厂”的具体经营活动。

2、高职院“校中厂”的运行模式及特点

高职院“校中厂”是校企深度合作的产物,是产学研合作的物化成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创新,其典型模式就是校办工厂。校办工厂模式的发展比较成熟,并衍生出了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所以高职院校“校中厂”的建设可以实现校企间的双赢。

高职院“校中厂”的特点及优势有:(1)校中厂提供了真实情境的实训工作环境,增加了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潜力和竞争力;(2)校中厂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3)校中厂便于校方掌控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为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节约了时间和空间。

3、高职院“校中厂”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瓶颈

随着校企合作层次的加深,高职院“校中厂”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始,但问题与发展瓶颈越来越明显,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校中厂”的运行,甚至会导致这一高职教育改革模式的夭折。

(1)校企双方的利益冲突。

从校方角度出发,校中厂需体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相互辅助作用,其发展应对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提高和完善起促进作用,相较于校中厂的经济效益,校方更看重它的社会效益。从企业方角度出发,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质,校中厂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但企业更关心经济效益,或者说通过校中厂模式给企业带来的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进而降低企业的自身研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校中厂的运行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无法平衡,将导致这种合作流于形式,易发生夭折风险。

(2)资金链断裂风险。

高职院“校中厂”虽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但仍然是学校的二级单位,建设初期资金投入高,校方需提供生产场地及办公场所,企业方需提供一定的生产设备及建设资金。校方希望通过建立“校中厂”降低办学成本,获得相应的实训场地,后期虽有资金注入,但也主要以科研投入的形式为主,相较于校中厂的运行成本仍有很大差距。企业希望通过校中厂这次产学研合作模式,更快的获得产品升级、技术更新换代等现实回报,但教学用原材料成本投入较高,生产环节的学生比例偏高,造成了资金消耗大、产量小、产品合格率低、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现象,而校中厂的后期建设及运行需要大笔资金的注入,这必然影响企业方的积极性。资金链发生断裂,必然导致校中厂的衰落。

(3)产权归属问题。

校企双方在“校中厂”建设过程中的投入方式不同,易产生产权纠纷。许多情况下,校方提供场地及科研启动资金,企业方提供设备、原材料及一定的运转资金,校中厂良性运行的产出,如产品销售利益的分配、知识产权和增值资产的归属等方面的权责不清问题就尤为突出。在校企合作的蜜月期,热情高于理性,所签署的合作协议有可能不够清晰,势必为产权归属的争议留下隐患。双方矛盾的升级,若导致司法介入,无疑宣判了校中厂的死刑。

二、高职院“校中厂”建设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校中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方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具体如下。

1、做好“校中厂”建设的规划,完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根据二级院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决定是否建立校中厂,并对校中厂进行管理和考核。

高职院“校中厂”的创办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校中厂申办人应先向学校提交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和企业章程等有关资料,由学校组织专家对设立该校中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学校党委会审查批准后,校中厂申办人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各种手续。

校中厂运行中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学校有权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对校中厂进行变更法人代表、撤销、停办、合并。凡决定撤销、停办、合并或变更法人代表的校中厂,应由财务处、审计处和校产处等单位组成清算核查小组,协助清算帐目、债权、债务、资产等事宜。

(1)合同或协议期满;

(2)有违法违纪行为;

(3)侵犯学校权益,干扰学校正常工作,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

(4)管理不善、亏损严重或因其他原因难以续办;

(5)拒绝与学校签订合同或协议,拒绝或不能按时向学校上交应缴费用。

2、明确职责范围,加强校中厂管理。

高职院校应指派相关部门对校中厂进行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如下:

(1)科技处职责

①制定和修订校中厂管理的相关政策;

②负责全校校中厂的登记、审查和建档等项工作;

③归口管理全校校中厂签订的合同及协议书等;

④每年年终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校中厂的运行状况进行考核。

(2)校产处职责

①核准校中厂的房租费、设备费(含维修费、折旧费)和水电费等;

②对校中厂使用学校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考核;

③按合同、协议及时收取校中厂房租费、设备费、水费、电费等费用。

(3)二级院系职责

①代表学校与校中厂法人洽谈并签定《合作协议书》;

②制订校中厂承担实验实训教学计划、师资培训计划及科研计划等,这些计划要在《合作协议书》中体现出来;

③督查上述计划的实施,考核计划实施的效果,每年底向学校提交校中厂服务本院系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结,作为对校中厂的重要考核依据;

④按照协议向校中厂支付学生实习、实训等费用;

⑤组织学生考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毕业专题和科研等工作时,优先考虑利用校中厂的资源,费用及结算由双方协商确定。

(4)校中厂职责

①校中厂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进行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因不履行协议或合同引起索赔或其他经济事件,由校中厂自行承担相关经济及法律责任;

②校中厂的运营必须以服务于所在院系教学和科研为前提;

③校中厂应按照和所在院系签订的协议,积极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践训练岗位,满足相关专业的实践训练教学和科研任务,并保存所承担教学任务的相关资料;

④校中厂要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收集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参加所在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⑤及时足额向学校支付协议中规定的相关费用;

⑥校中厂如在生产经营活动、实训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引发安全事故,所使用的设备如发生严重损坏事故,事故责任由设备使用人、校中厂、所在院系和校产处共同认定,由此引起的相关经济及法律责任由事故责任人和校中厂承担。

3、引入考核竞争机制,促进校中厂的健康良性发展。

(1)对校中厂的考核

为了推动校中厂健康发展,保证校中厂运行质量,高职院校应每年对校中厂进行考核,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考核标准见附表。考核结果作为校中厂继续运行与否的依据,也作为是否与原协议人续签的依据。

(2)对二级院系的考核

校中厂成立和运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二级学院培养人才服务,因此各二级院系对相关校中厂是否实现这个目标负责。每年年终,由教务处牵头,对各二级院系进行该项目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合作协议书》中规定的内容和本文件相关内容。考核结果以分数制的方式体现,满分100分,并纳入二级院系领导班子的年终考核标准。

4、优化外部环境,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健全政府保障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好红娘,政策上给予倾斜,如减免校中厂的相关税收,提供建设引导资金,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必然能够促进高职院“校中厂”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修复与合作企业的关系,增加企业的长期合作意愿,如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校中厂的生产环节,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加快企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并对相关教师在职称评定等评选工作中给予政策倾斜,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合作意识与决心,让企业看到希望和“钱”景,这必然能够提高校中厂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中厂”作为企业深度合作的产物,建立健全校中厂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这不仅关系到前期的总体规划目标设计、建设过程中的各方责权明确、运行管理过程中的监管与考核,同时也需要外部政策环境的滋养,才能做到高职院“校中厂”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治雄,曹明顺,高锦南.“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钟彬杉.“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秦建华.“教学工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宋超先,李雪峰.高职“校中厂”产教结合长效机制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3).

[5]高锦南,王治雄.探索高职院校“校中厂”的运行机制[J].价值工程,2012(9).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魏勇(1967-),男,江苏沛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中厂”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B880047)。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
重庆“五个功能区”建设对物流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浅谈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
走出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高校体育课堂评价的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问题及对策
粤北贫困山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践研究
广东丰顺县水果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建议
对陆良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