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盘山北少林武术考略①

2015-12-01 09:31李永明栗胜夫崔乐泉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北京0009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戚继光少林寺少林

李永明 栗胜夫 崔乐泉(.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 0009)

天津蓟县盘山北少林武术考略①

李永明1栗胜夫1崔乐泉2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北京100029)

摘 要:天津蓟县盘山北少林寺是现存史料记载的唯一的北少林寺。它始建于晋魏时期,原名法兴寺,历经元代著名的佛道教之争,赐名北少林寺。明代军事武艺对北少林武术产生积极影响,北少林寺在清初达到鼎盛,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日本侵略者所摧毁。但其武术源源流传至今。

关键词:盘山北少林寺武术经济发展

探究北少林寺的武术文化,恢复北少林寺有利中国少林禅宗佛教影响,也有利推动北少林武术更好继承、发扬、走向世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1 天津蓟县盘山北少林寺的源流

盘山北少林寺原名法兴寺,建于魏晋时期,是盘山72座寺庙中最早的寺庙之一。元朝初年曾经过落地大修,规模更加宏伟。寺内的建筑很多,最雄伟的是观音殿和明月堂。公元1286年,法兴寺遭到一场空前劫难。那时,全真教道人王志谨带领他的弟子来到盘山,见这里山清水秀,就住下来。当时,其弟子张志格找到了法兴寺的振公长老,提出借住请求。振公慑于道教权势,便答应了他的要求。张志格住到法兴寺后,他看到这里是盘山的交通要道,可俯瞰山下的一切,堪称风水宝地,就产生了霸占的念头。随即,这些道人在庙里制造了一系列的“怪事”,毁了佛像,烧了大殿,并嫁祸于佛家。张志格还串通了蓟州官府,奏请马真皇太后,要求将法兴寺赐给全真教。在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后,他们立刻毁了山门、大殿,捣毁了所有的佛像,拆除了古佛塔,把法兴改名“栖云观”,变成了道教的道场。

佛教自东汉开始就进入我国北方,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以嵩山少林寺福裕为首的佛教宗师们开始上书朝廷,控告道教侵吞佛寺和田产。在一次五百多人参加的大论战中,佛教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道教将二百余处抢占的道观恢复为佛寺,法兴寺就在其中。这次胜利后,嵩山少林寺的云威(字巢云)禅师索回法兴寺,撵走道士, 宣政院使脱克托具奏朝廷,有旨更法兴寺为北少林禅寺”[1]23

2 明代军事武艺对北少林武术的影响

明代督海防破倭寇的名将唐顺之对少林武术十分赞赏,他的诗文的赞誉“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他的《游盘山赋》中写到:“女箩薜荔纷披而交映兮。七十二寺隐见森罗乎其中。疑有悲歌慷慨之士不得志而自隐,与夫仙灵逸客往来而相从。”可见他虽在游览中为山景所动,更介意蓟州古来多虎狼之师,燕赵豪杰志士。

蓟县自古为兵家争战之地,北方戍卫重镇。隆庆二年(1568)戚继光在蓟州设团练。明代蓟州黄崖关总兵戚继光总领密云等处三营将士以外,各县还驻军,仅蓟县设军台驻军地12处,蓟州所属各县规定了马匹数量,设有专门粮仓,演武厅。蓟县志的这些记载与历史记载相合,戚继光是最重视使用民间军事武术力量的,在南方抗倭寇,他就地征用、到少林寺征调武僧民兵参战,在北方也少不了利用蓟州的民间武术力量。如果说在平倭中,戚继光是征用了部分僧兵,少林寺主庭的相属僧人的参与度较深,那么蓟州人民的参与度应该是极深。县志中还着重记载了武榜,武绅名讳、出身,各营、哨长官概况。[7]历史上就是用兵重地的蓟州,民风自然彪悍尚武。深深影响蓟县人民尚武的还有与历史上的众多军事武术名人的事迹有关.后由于大明朝国力日弱,女真等兴起,更加确立以城防为主的战略防御思想,促成成化12年(1476)到崇祯17年(1644)多次大规模重修。著名军事家戚继光总兵衙门就设在蓟州黄崖关,离北少林寺不过三十多里路程。家戚继光于隆庆二年(1568)40岁时,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诸处。戚继光将军在蓟州16年,加固长城,筑建墩台,整顿屯田,训练军队,多次击退侵扰之敌,蓟门平静。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的最著名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被广泛流布刊行。在那个时期书不断被刊行,戚继光作为朝中军事重臣,军事理论、军事实际影响与日俱增。戚继光在天津沿海的活动带给蓟县北少林寺很大影响,为了纪念戚继光盘山的巨石命名“将军石”。

由于戚继光的驻防,明代边防的需要,也借戚继光的影响与治理,在这个地区及戚继光管辖过的北京至山海关千里防线影响所及地区,军事武艺的影响是在情理之中的。而北少林寺的僧人以武事为己任,有许多流下的古代文字可证:休于卫公庵,庵之住持股公供茗出与语,雅有宗风。相将登眺,只见拓基弘敞,构宇崇隆,不知费几许工力。步至庭际,有丰碑夹峙,已撰其一,谛视之,则少林寺嵩麓上人以重建落成,为大师普照祖。明《重修卫公庵碑记》清楚的记载了盘山上纪念李靖的卫公庵为北少林寺所修,唐代的李靖留迹于北少林寺所在的盘山记载如下:“卫公抱奇才大略,仗剑起蒿菜,辅太原真人龙战而有天下,意气辟易”。北少林寺的方丈、主持在盘山广有影响。

3 北少林武术文化遗产厚重

乾隆皇帝为北少林寺写诗7首以上,多次到北少林寺并在此浮想河南少林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44)春二月二十七日乾隆皇帝在盘山北少林寺诗中写到:“少林有南北,对峙不为孤。忍草一庭静,禅林成嶂挟。闲轩聊可憩,佳景自相输。忆逊豫巡者,曾临面壁图”。通过此诗我们可以看到皇帝,河南登封遥遥相对的少林寺就是盘山北少林寺。他三十余次到北少林寺下方的盘山静寄山庄行宫,北少林寺成了他院中外景,故有“闲轩…可憩”句。辽圣宗会同二年二月车驾幸盘山,统和八年三月,车驾幸盘山诸寺。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九月车驾幸香林寺,净名寺,十月朔车驾幸盘山上方寺、中盘寺、天香寺、感化寺。[2]

北少林寺一带的盘山,历来有大德高僧修禅。明代云南太和人李元阳(字仁甫,嘉靖进士,曾为御史)嘉靖甲申年冬天苦寒大雪中游盘山,在北少林寺附近见“其地洁如场,度其中有人,俯首而入,则空洞如夏屋,中坐一头陀,人问之不答。傍无炊迹,以干粮贻之,挥手不受,然后知其为辟谷隐沦也。予因榻其次,夜中扪其鼻无息,抚其肌微软,纳衣不厚,而鬓间津津有汗”。致力地区许多义和团的武术练习场上都教练少林武术,如山东的心诚和尚(见义和团文献史料),京津地区由北少林寺传出的商氏武术在义和团活动中都起到了相当作用。北少林寺的少林武术在不断发展中不断创新,自成

流派,区别于少林寺武术了。

4 蓟县商氏与北少林武术

现存的商氏少林武术是北少林武术在蓟县的代表,其影响遍及京津及古蓟州地区。据蓟县志记载“士芝者,字德周,蓟邑西五里公乐亭人,先籍乃辽宁铁岭人。其先人随清入关,后辗转定居于蓟地。芝公生于乾隆60年,殁于光绪六年,享寿八十余岁。公貌身躯伟岸,长眉畿覆其目慈容可掬,诚若田舍一翁也”。北少林寺俗家弟子颇多,而最为著名的商仕芝是其中之一。商仕芝出身八旗满人家庭,出师后,经人推荐入宫廷担任侍卫,因办差至河南,经人指点推荐得以到嵩山少林寺,归来后武艺更加精进。

商仕芝所传习的少林武术,独具风格,从基本功练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包括了,单练和对练,拆招和喂手,硬功法类,药功、养生功法多种,拳谱用语文辞雅俗得宜,理论体系完整。丰富多彩的商氏少林武术,皆以技击与健身而闻名。其技击之术朴实无华,利于实战,常以校身小架、靠身摔打、指上打下、锐手疾腿、获得实效。

总之,进一步考证北少林武术文化历史、现状与价值,结合嵩山少林文化,打造少林文化品牌。弘扬少林文化,传播武术文化,扩大少林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满足广大佛教信众的宗教生活需要。对禅宗祖庭和武学圣地的景仰,对禅武文化的认同,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武术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武术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内涵,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弘扬武术文化,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北少林拳理论与技术,整合天津的武术文化资源,可以更好拓展盘山北少林武术教学和交流基地业务功能,宣传北少林品牌为主打的武术文化,树立北少林武术文化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等措施,促进武术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目前蓟县旅游开发,打造旅游文化品牌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价值。

参考文献

[1]释智朴.盘山志:卷二:人物[M].刻本.1872(同治十一年).

[2]张朝琮,邬棠.蓟州志:卷之一.疆域志[M].刻本.1704(清康熙43年).

[3]天津市地方志编修文员会.天津通志.体育志[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4]卞僧慧.天津史志研究文集[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5]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简史》编写组.天津简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

[6]崔乐泉.体育通史(第四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7]北少林武术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

作者简介:①李永明(1977—),男,山东费县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c)-0008-02

猜你喜欢
戚继光少林寺少林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张少林诗词选
姚渝永连环画选页 《戚继光御倭》
我要去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