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视域下武术教学价值的透析

2015-12-01 08:40龚惠萍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5期
关键词:尊师人文精神武术

龚惠萍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人文视域下武术教学价值的透析

龚惠萍

(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0)

一直以来,武术教学都以其独特的形式展示着自身丰富的人文价值内涵。在中国的武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武术中礼仪、毅力、德仁、尊师、敬学、勇义等人文价值内涵,让学生充分了解武术的人文价值,完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华丽转身,让自身价值得以最终实现。

武术教学 人文精神 价值 教学目标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丽之作,亦是技术文化的精华之所。而,武术文化之所以被广为流传,武术教学功不可没。武术教学作为武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为中国人描绘出了一幅精彩的人文画卷。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武术教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在塑造人格、励炼品行等方面呈现出丰富的人文价值内涵。在越来越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深入探究武术“教”与“学”的人文精神及其价值内涵,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长足而深远的意义。

1 加强人文素质是武术教学的必然

1.1 武术教学人文素质的含义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对武术中思想道德、个人性情等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在武术传授的过程中,人文思想也是体现之主题。不仅如此,武术套路的演练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涵蕴,如,古之“松静自然”“天人合一”的武术思想。

身为高校学生,此时的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时对他们进行武术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其在德行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对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武术教学传授武术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如:武术道德、武术礼仪等,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提升与发展。

1.2 武术教学锻造学生的完美性格

个人人格的完美与否与他的气质、性格、个性等息息相关。在武术教学上,中华武术不但强调正义、有礼、爱国、尊师等武术道德的培育,还注重武术精神的塑造,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兼备。长期进行武术教化能帮助学生逐渐塑造出完美的人格。如,“以静制动”“以慢打快”的太极拳能够让学生逐渐领悟“静”的真谛,磨练学生急躁、冲动、焦虑的性格;“刚猛有力”的少林拳犹如弩弓一般势不可挡,强调一招制敌的它可以锻炼学生无畏、奋发的精神。

2 武术教学的人文素质价值的体现

2.1 “尊礼”之教

素来,“未曾习武先学礼”都是我国武术教学的传统文化,武术教学中的“礼”观念的发展与传承是我国武术的最大价值所在。它不仅继承了儒家思想中“礼”的内容,还融入了等级、服从、克己等因素,从而让“礼”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的两大基本构成要素:一是礼乐文化;二是人生哲学,这两者均体现着美与善的情趣与智慧。“礼”对于美与善的价值追求主要体现在仪式、制度、心理等方面。而,武术教学中“礼”的传承主要依靠道德情感的维系。

自古就有“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的说法,如此可以看出,武术教学中的“礼”首先是学习武术之人个体精神堆积规程化的理想形式,因为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不仅具备了常人身上所没有的攻击与防卫技能,而且他们的精神价值也与此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此时,他们内心的集体意识往往会高于常人,甚至伴随其一生,而这种意识就是“礼”文化带给他们的。

2.2 “毅力”之养

武术教学中的传道授业所给予学生的除了强壮的身体、保家的技能、匡扶正义的豪情、助人为乐的品性等,更多的是对学生人性的磨练。证实此磨练效用谚语自古就有,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工夫”“要练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等。与此同时,由于武术本身博大精深,艺无止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在体能上要经受得住磨练,还要求学生在心理和精神上要受得了压力。当体能在不断打磨中变得越来越强大时,其心理和精神体验(即意志)也会变得坚韧起来。

2.3 “德仁”之修

一直以来,“未曾习武先习德”就被尊为武术传承中“铁”的规律。中国武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均以“德”为条件严格要求学生。《新书·大政下》载有“道者,教之本也,有道,然后教也”,这就足以说明武术教学对道德品质的培养及德教为先的要求。

此外,还要说明的就是“仁”。自古以来,“崇德尚仁”思想就是将武术教学与武术学习者连接在一起的伦理纽带,也是武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塑造人格的奠基之石。就是在这种“仁德”思想的熏陶之下,才使我国学习武术之人的品性不断得以升华,才使我国伦理学史留在了辉煌一笔。

2.4 “尊师敬学”之道

俗语说“师徒如父子”,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将武术授徒传艺之道描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任何方式的授艺,尊师敬学的传统一直备受关注。

古有“凡吾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平日对结师长宜、敬谨从事,勿得有违抗傲慢之行为”等句,这些都是对尊师提出的要求,规范学生在学艺过程中要敬重师长,修为自身。

尊师与敬学素来相辅相成。武术教学中不但有尊师之说,更有敬学之辞。朱熹曾告诫大家说,“大抵学问须是警醒”,人心需要“惺惺然”,时刻保持警觉之心。不过,对于“敬学”现代人的理解是谦虚好学,武术家咚忠义告诫学生“满招损、谦受益、古训昭然、信不我期、况以世界之大、人类之众,得天既有独厚、习艺复有专精、当虚怀而潜修、所谓良贾深藏若虚”。

2.5 “勇义”之授

古代武术教学一贯看重“勇”之教务,甚至将勇敢作为习武过程中能力提升的第一要素。这是因为,武术的运用是一项融合智慧、技术、力量与心理的综合性较量,所谓“技艺相较、勇者胜”,就充分说明了在技艺相当的情况下,有“勇”之人会更胜一筹。因此,“勇”是学习武术的人的必备素质,是教学中备受重视的一部分。

戚继光在《拳学》中提道:“对敌若无胆向先、空己眼明于便”,又在《拳说·捷要篇》中提道:“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这何以胜之?何必败之?勉而久试悖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戚继光的这两句话就是在告诫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参悟“勇义”之道,以济困扶危、报国为民。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传播由来已久。武术教学作为武术发展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因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说,武术教学所呈现出的各种变化是历史与社会选择的必然。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虽然历史不再,但是武术教学在数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对于学武之人融入的价值是不会被时间磨灭的。

3 武术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3.1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意思就是:想要学生有素质的前提是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这个道理同样可以运用在武术人文素质教学的过程中,不过,这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武术理论的研究,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利用教学过程中隐含的机会,把人文教育与武术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采用定期培训与学习、有针对性地武术教学研究活动等多种途径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武术人文素质。

3.2 提高武术课程教学目标

武术教学目标的多元性是武术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将人文精神与武术课程目标体系相融合,其次要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他们对于武术教学的兴趣,以让他们了解武术人文精神的内涵,最终实现多元化武术教学目标。

3.3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若想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武术人文素质,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除糟粕,树立以学生为主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赋予爱心,时时关心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给予帮助,鼓励其完成武术的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选择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富有人文教育意义的理论文化知识或技术动作,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

此外,校园文化的熏陶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会时刻提醒人们要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对一个人的心境与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将校报、板报等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有效利用起来,进行武术人文宣传,让校园内充满人文教育的气息与氛围,让学生时刻被人文精神所熏陶,并在这种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广告牌上张贴国内外优秀的武术电影海报,在学校定期举行武术活动,联系校外人士或教授进行武术知识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举行各种武术表演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促进校园文化与武术知识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

[1]王如镇,朱东,张大伟.中华武术在构建高校人文精神中的优势探析[J].搏击,2010(9):25-26,28.

[2]刘静,袁永虹.武术人文教育传播的新理念[J].体育学刊,2010 (1):79-83.

[3]张琦.论武术教育对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现代交际, 2012(9):227.

[4]徐培文,吴剑.传统武术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透视[J].浙江体育科学,2009(2):120-122.

[5]段三真.武术教学的人文整合和价值内涵[J].新西部,2010(3):213.

[6]程啸斌,盛敏.传统武德与人文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5(2): 135-137.

[7]王珊珊.论当代武术教育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搏击,2010(9):63-64.

G852

:A

:2095-2813(2015)09(a)-018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5.180

猜你喜欢
尊师人文精神武术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争做少年好榜样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教师节品味尊师联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尊师重教问题的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