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G OTN传输技术应用浅析

2015-12-02 04:43覃开基方壮鸿
科技与创新 2015年22期

覃开基++方壮鸿

摘 要:介绍了100 G OTN传输技术的现状和优势,针对其部署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从技术特点、配置方法、保护方式和混传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优化方案,并从技术上解决了城域传输网带宽扩容压力问题,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OTN技术;部署方案;混传方式;交叉连接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2.129

随着城市光网计划的实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宽带需求和应用种类呈快速增长态势。由目前业务容量爆炸式的发展趋势可预见,未来的数据业务承载已不能仅依靠现有的40 G OTN配置运行了。因此,100 G OTN超高速传输技术已成为当前网络传输应用的最佳选择。100 G OTN系统在理论和硬件方面均已成熟,在设备开发、系统调试等方面比较完善。在带宽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100 G OTN网络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人们对网络宽带的需求。

1 100 G OTN技术的特点

1.1 OTN设备的形态

OTN设备可从3方面界定:具备OTN物理接口(G.709)、ODUk级别的交叉连接能力(OTH(O/E/O))、OCh级别的交叉连接能力(ROADM)。因此,OTN的设备形态大致可分为具有OTN接口的WDM设备(DWDM+G.709)、具有OTN光交叉的设备(DWDM+G.709+ROADM)、具有OTN电交叉的设备(OTH)和具有OTN光电混合交叉的设备(DWDM+G.709+ROADM+OTH)。其中,前两类属于OTN在光层的应用形态,第三类属于OTN在电层的应用形态,第四类属于光电联合设备应用形态。

具体而言,第一类设备,即OTN终端复用设备的架构与DWDM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接口标准有差异,国内外主流运营商在近年来采用DWDM设备建设的骨干网中已经引入了G.709接口标准,并在建网思路、技术需求等方面明确提出了投标设备必须采用OTN技术的要求。图1为同时具备电交叉和光交叉的第四类OTN设备,而第二类设备不具备ODUk交叉模块,第三类设备不具备OCh交叉部分。

图1 OTN光电混合交叉设备系统功能参考模型

目前,国内运营商和国内设备市场主要以接口化的OTN设备和电交叉OTH设备为主,ROADM设备为辅。

1.2 OTN的保护方式

目前,商用OTN设备能提供较为完善的设备级和网络级保护。设备级保护主要包括主控板1+1保护、交叉板1+1保护和电源的1+1保护;网络级保护除了支持传统的光通道保护(OSNCP)、光复用段保护(OMSP)和光线路保护(OLP)外,还支持基于ODUk的1+1和1∶N保护、基于ODUk的环网保护和光波长共享保护(基于光通道的环网保护),其中,基于ODUk的环网保护与光波长共享保护主要应用于环形拓扑结构,其他保护方式的应用不受拓扑结构的限制。

2 100 G OTN技术的应用策略

根据业务的发展情况,100 G OTN技术可应用于核心路由器间的接口互联,大型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交互,干线大容量、长距离传输等方面。

2.1 100 G OTN的部署方案

以国内运营商为例,中国移动于2013年大规模应用100 G OTN系统;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结合现网需求(比如客户侧低速率的业务较少),OTN网络的部署规模不大,而支持G.709接口的100 G WDM系统(即接口化的OTN)成为了干线主体。然而,考虑到100 G OTN的后续演进,对于现阶段新建的100 G WDM系统而言,建议在原则上支持向100 G OTN系统的升级,以应对未来的业务需求。

2.2 100 G OTN系统的配置方法

对于新建的100 G OTN网络,由于其对色散、PMD无限制,系统设计比40 G网络更简单。值得注意的有衰耗和非线性指标,可根据仿真计算的OSNR和Q值估算新建系统是否满足传输要求。100 G OTN系统的配置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①由于100 G网络具有非线性抑制的特点,当传输距离较长时,为了避免入纤功率过高而造成的非线性影响,建议适当控制入纤功率,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低损G.652光纤。②为了满足100 G OTN系统中的OSNR指标,网络跨段≤12时,如果采用硬判决,则最小的OSNR应>18.5 dB,如果采用软判决,则最小的OSNR应>16.5 dB;网络跨段>12时,如果采用硬判决,则最小的OSNR应>19 dB,如果采用软判决,则最小的OSNR应>17 dB。③目前,主流设备厂家的无电中继传输距离基本可达到1 000~1 500 km,但站间距离以80 km为宜,超过100 km时则会大大缩短无电中继传输距离,进而会增加建设和维护难度。④通常在100 G OTU客户侧采用100 G BASE-LR4/OTL4.4型光接口与100 G路由器互联的方式,其采用1 310 nm的窗口,并不适合承载在G.655光纤上。

2.3 100 G OTN保护方式的选择

由于受限于衰减效应,为了延长无电中继的传输距离,需要部署OLP段落。建议采用基于复用段的OMSP保护方式,避免采用多个光放段级联部署OLP的方式。

在通道层面,对于带电层交叉的100 G设备,应用最广泛的保护技术为SNCP保护。通过电层交叉可实现主、备用路由的切换。当不带电层交叉或主、备用路由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组网时,光通道可采用客户侧1+1的保护方式。

3 100 G与10 G/40 G系统的混传方式

由于当前各运营商传送网络中存在大量的40 G平台,为了保护投资,100 G OTN与40 G的混传模式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混传场景主要有以下2种。

3.1 相干100 G与非相干10 G/40 G系统混传

除个别情况外,现有10 G/40 G系统均采用DCM模块,以实现系统的色度、色散补偿。实验室测试表明,DCM模块对相干的100 G系统额外的OSNR影响较小。因此,只需系统OSNR参数可同时满足100 G和10 G/40 G的设计要求,即可实现兼容混传。然而,由于10 G波分均采用OOK的调制方式,对采用PM-QPSK编码调制的100 G系统混传影响较大,因此,在10 G与100 G混传时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波道。

3.2 相干100 G与相干40 G系统的混传

对于40 G相干系统,目前业界有2种主流编码技术:①2相位调制PDM-B/SK,码速率为21.5 Gb/s,入纤功率与100 G相干接近,是最易实现平滑混传的解决方案;②4相位调制PM-QPSK,码速率为11.25 Gb/s,抗非线性较弱、入纤功率较低,与100 G相干混传的损失较大,需慎重选择,且在应用时也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波道。

总而言之,如果现有40 G系统利用率不高,且采用了2相位调制相干方案,则可选择混传方案组网;其他情况下,为了保证传输系统的性能,并降低系统的综合成本,不建议采用多速率混传方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新型光传送体系定义中所涉及的客户业务发展方向看,100 G OTN设备只要将其拥有的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应用优势发挥出来,并沿着大容量、长距离和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今后一定会成为网络传输业务的主流。

参考文献

[1]周健.100 G OTN大容量传输技术解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3(04).

[2]陶源.100 G WDM/OTN系统关键技术及部署策略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3(22).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