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如何提高产量

2015-12-02 03:35韩晓琴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提高产量麦田越冬

韩晓琴

(青海省平安县古城回族乡人民政府,平安810600)

小麦是越年生作物,全生育期250天左右,经历春夏秋冬4个季节,一般秋末开始播种,冬季缓慢生长,春季开始快速生长,夏季成熟开始收获。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小麦的需求不断扩大,面对有限的种植范围,提高小麦产量是满足人们需求的唯一方法,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科学种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小麦种植和生长各环节重点,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方法。

1 做好种子选择环节

小麦种植过程受天气影响较大,不利的气候条件是影响小麦优良品种产量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最重要因素。对种子的选用十分重要,种子选用要适合气候和地理条件而定选用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单株生产力高、经济系数高、不早衰的良种,种子的选择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在小麦品种选择上要考虑种植地的前茬作物。依据前茬作物的种类选择不同的良种,如前茬种植玉米、大豆、芝麻等的早中茬口,要选用较大增长潜力、较强抗寒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如前茬种植物为棉花、红薯等晚茬口,宜选用较好的高产稳产性、晚播早熟的弱春性小麦品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防治病虫害,可选用质量较高的种衣剂或用单剂拌种,单剂防治病害可用烯唑醇、多福酮或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3911或辛硫磷按种子量的1.5%拌种。

2 做好整地施肥环节

耕地前或耙前进行土壤处理,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播前进行精耕细整,翻耕进行秸秆还田,增强土壤肥力,打破犁底层,耕作层要深、耕后耙细、耙透、整平、踏实,达到上松下实、蓄水保墒。同时,要建立麦田灌、排水相配套的设施,挖好墒沟、腰沟、地头沟,在开春后及时疏通 “三沟”,使沟渠相通。在施肥环节,要根据土壤综合肥力状况制定施肥方案,以有机肥为主,并结合无机肥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从而达到均衡施肥的目的,实行配方施肥,坚持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切记重氮肥、轻磷钾肥。一般氮肥每公顷225kg,磷肥每公顷90~115kg,钾肥75~115kg。为了避免小麦春雨造成的化肥流失损耗,将一般左右的氮素化肥后移到拔节至孕穗期分两次追肥,使小麦籽粒中赖氨酸、蛋白质含量提高。

3 进行科学播种

在种子选择好后在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种子。适当推迟播期,酌情控制播量,主要预防冬季冻害和 “倒春寒”危害。早中茬口植的半冬性小麦品种适宜播期在10月中旬,晚茬口适宜播期为10月18~25日,播深为4~5cm,晚播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播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土壤肥力水平、整地质量、土壤墒情和播种时间等因素。为预防后期倒伏和病虫害严重发生,要克服盲目加大播种。小麦平均行距22.5cm,播种后用石磙压实保墒,以利于小麦出苗,秸秆还田地块增加1.5kg播种量。

4 做好冬前管理工作

冬前麦田管理主要是促长弱苗,控制旺苗,培育冬前壮苗,增加大分蘖。对播种时间偏晚以及麦苗长势弱的麦田在管理上要促进增长,主要方法是通过增施有机肥、中耕等措施提高地温,促进麦苗继续增长,有弱转强。对群体偏大、长势过旺的麦田,要在管理上以控制为主,主要方法是在越冬前选择晴暖天气进行机械镇压和深中耕断根等措施,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在越冬前要选择好最佳除草时期,要因地制宜、根据田间草相,在晴好天气进行除草喷雾防除工作。越冬前土壤墒情差要浇好越冬水,浇水要选择在夜冻日消、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超过3℃时进行。

5 做好田间管理

小麦在种植后到成熟期要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一是要科学施肥,及时除草。为了保证小麦安全越冬,防止缺苗断垄,小麦在种植后,及时灌水,使小麦形成状根,做好越冬前管理工作后,在来年1月中旬至2月下旬进行化学除草,2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两次追肥,追肥量范围分别是每公顷70~120kg和120~150kg,每期追肥量要根据麦苗增长状况在追肥量范围而定,追肥主要促进小麦返青拔节,提高小麦分蘖率。第一次追肥后,要浇返青水,肥力中等、群体偏少的麦田在拔节期前进行追肥浇水,肥力较高、群体适宜的麦田在拔节初期进行追肥浇水。二是防止麦苗防倒伏,总所周知,小麦倒伏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倒伏一般分为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茎倒伏主要由于小麦前期氮肥施用量较大,造成小麦群体过大,田间郁闭,透光透风性都不好,小麦旺长导致基部节间过长,在大风天气容易将小麦吹倒,因此,在小麦施肥中要注意进行化学调控防止小麦倒伏。三是调控水量。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是需要水的关键期,控制水量要结合天气、墒情、苗清等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浇水时间不宜过晚,防止后期出现风雨倒伏现象。

6 病虫害防治环节

小麦病虫害防治主要分为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四种,农业防治主要采用合理耕作栽培管理技术使生态系统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不利于虫害发生发展。物理防治是使用物理防治手段结合害虫的特性进行诱杀。生物防治是采取以虫治虫方法,引进病虫害天敌,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持生物种平衡,达到防治小麦虫害稳定小麦发展的目的。化学防治就是常用的农药喷洒。一般分为3个生长期进行喷药杀虫,重要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防止虫害,延长小麦生长期,喷施杀虫剂,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综合用药。使用何种防治手段依小麦需求而定。

7 结语

小麦种植要提高产量,就要把握好上述6个环节的重点管理,即选好种子,做好施肥整地环节,进行科学播种,做好冬前管理工作,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此外,在收获时,也要适期收获,收获时间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也有影响,一般选择小麦蜡熟末期收获为宜,及时收获,抢收抢打,提高产量。

[1]刘颖,苏辉.小麦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5):5

[2]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中国新技术产品,2010,(16)

[3]王法宏.山东小麦的产量潜力及持续提高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科技致富导向,2011,(09)

猜你喜欢
提高产量麦田越冬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鱼类越冬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试论青稞种子加工技术
明晰转型发展理念 为产业规模化铺路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
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