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苗期病害识别与防治

2015-12-02 03:35王艳敏杨丽英张就英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8期
关键词:病部叶斑病病株

王艳敏,杨丽英,张就英

(河北省永年县农牧局,永年057150)

1 芽枯病

1.1 芽枯病是花生苗期发生最早的病害

病株顶端叶片出现很多伴有坏死的褪绿环斑或黄斑,常沿叶柄或顶端表皮下的维管束变为褐色坏死或导致顶端枯死,顶端生长受抑,严重的节间短缩、叶片坏死,植株矮化明显,一般出苗后多在顶部1、2、3片复叶的叶片或叶柄开始发病变黄,后变为褐色软腐状,最后大部分植株地上部死亡或矮化,有些发病较轻植株可抽出新侧枝复活。此病是一种病毒病,由带毒的种子为发病来源,靠蓟马、蚜虫传毒扩展,尤其在低温多雨多雾天气发病严重。

1.2 防治方法

种子消毒。播种前用10%磷酸三钠药液,浸种20min,用清水洗净后播种。推广花生地膜覆盖,可减少蓟马蚜虫传毒,能减轻发病,增加产量。及早喷药防治。采用病毒抑制剂加杀蚜剂再加叶面肥3种混合喷施。效果较好的病毒抑制剂5%菌毒清或用宁南霉素,较好的杀蚜剂如噻虫嗪、吡虫啉等,较好的叶面肥有漯效王、华府艾农肥等;混合喷施,5~7天1次,共喷2~3次。

2 黑霉病

又名冠腐病,该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病菌先染子叶使其变黑腐烂,继而侵染幼苗根茎部,幼苗根颈部现黄褐色病斑,表皮纵裂、组织干腐,地上部枝叶失水,叶片微卷枯萎,病株拔起时易断,断口根颈部着生黑色霉状物。此病由真菌类花生黑霉病菌侵染发病,主要是带病种子和泥土为初次侵染源。

3 茎腐病

茎腐病常引起花生整株或侧枝死亡,造成严重减产。多在4月初发病,直至生长中后期。在幼苗期,幼苗出土前侵害子叶,主要表现为子叶成黑褐色干腐状,出苗后茎基部病斑黄褐色,扩展四周使茎基部变黑腐烂,病部密生小黑点,至全株枯死。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 (即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当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紧贴茎上,成株期感病后,约10~30天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地面,有时也出现主茎和侧枝分期枯死现象。该病由真菌类花生茎腐病菌侵染造成,带病种子和田间残留病株为初侵染来源。

4 根腐病

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被害,在地面茎基部有湿润状黄褐色病斑,后变黑褐色,地上部失水凋萎,地下部侧根变褐腐烂,主根变褐形似老鼠尾,近地面茎部生有大量幼根,易连根拔起,茎维管束变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该病由真菌类镰刀菌侵染所致,靠病种和病株残体为初次侵染源。

5 病毒病

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一种病害。病株结的果畸形,小似豆粒,壳薄,种仁能撑破果壳,露出部分呈紫色,这种小粒荚果带病率高达100%。对黑霉病、病毒病、茎腐病和根腐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花7号、9号等,挑选大果大粒播种。

5.1 实行轮作

合理轮作换茬,避免重茬耕作。选择近2~3年没有种过花生等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此外整地改土,种植时增施石灰50~100kg,中和土壤酸性,抑制病菌繁殖。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5.2 拌种消毒

2.5%咯菌腈是目前较好种衣剂。种子拌种对作物种传和土传真菌性病害有高效,而且持效期长,对种子和幼苗安全,成本轻,操作简便,很值得推广使用。可在花生播种前,用种子 (种仁)量的0.4%~0.5%咯菌腈拌种,拌种后即可播种。

5.3 早期喷药

在花生出苗后有少量病株出现时应及时喷药,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选用: (1)30%爱苗乳油,每次用20ml/667m2,冲水70kg喷施。近两年推广在花生上施用,不仅对苗期病害效果好,而且对控制中后期的叶斑病、锈病也有明显效果,还能增加青叶数,提高结实率。 (2)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100g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100g,冲水70kg混合喷施.

6 叶斑病

6.1 花生叶斑病 (又称黑斑病)

病症:在花生整个生长季节皆可发生,但其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造花生的生长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柄、托叶、茎秆和荚果均可受害,叶斑近圆形,黑褐色至黑色,直径1~5mm不等,斑外黄晕不明显,但斑面病征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病菌分孢座)明显。叶柄、茎秆等染病严重时常变黑枯死。

6.2 防治方法

6.2.1 轮作

花生实行水旱轮作,与水稻轮作更好。旱坡地花生与玉米地瓜木薯等旱地作物轮作,两年1轮,可明显减轻花生叶斑病危害。

6.2.2 改良土壤

改善栽培条件,增施有机质农家肥,改良土壤,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

6.2.3 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花生,要选择抗叶斑病强的品种。

6.2.4 药剂防治

喷药预防控病宜抓早治和连续治。在用药上除参照黑斑防治用药外,还可选喷农抗120的200倍液;45%三唑酮福美双可湿粉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也可用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25%戊唑醇水乳剂1000~1500倍液等。连喷2~3次,隔10~15天1次,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病部叶斑病病株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苹果树干腐病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甜瓜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几种土传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症状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