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急救中的护理配合及其临床效果研究

2015-12-02 03:12卢艳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失血性产程产后

卢艳梅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318020)

产后大出血是由于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切口撕裂、凝血功能障碍及胎盘等因素导致的围产期大量出血量达500ml以上的产后症状[1],发生率高达2%~16%[2],是我国产妇死亡首要原因[3]。产后大出血发病急而凶险,若出血未及时控制,病情常迅速进展,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及时紧急抢救产后大出血孕妇,避免出现严重的继发性功能衰退,对抢救产妇生命、降低产妇死亡率意义重大。2012年以来本院加强了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护理工作,制定了规范的护理措施。本文对这一工作进行总结,探讨产后大出血临床急救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及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产后大出血临床资料6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年龄27.5±7.1(20~41)岁;产道分娩31例,剖宫产32例。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产后大出血64例资料为对照(对照组),年龄27.1±7.0(21~41)岁;产道分娩29例,剖宫产35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判定:产道分娩后24h内持续性或间断大量出血≥500ml,剖宫产产妇失血量达≥1000ml[4]。

1.2 预防产后大出血的护理配合

1.2.1 产前护理 通知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准备,同时通知血库做好准备[3]。查看产前监测和保健病例资料,早期发现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高危产妇,仔细解释分娩及剖宫产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产妇紧张情绪,给予其信心。

1.2.2 产程护理 嘱产妇排空膀胱,合理休息。分娩中护理:①第一产程:密切观察胎心、宫缩、宫口开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以产程图检测,若产妇出现产程停滞或延缓立即给予对症处理。②第二产程:注意胎心变化,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科学接生。③第三产程:正确识别胎盘剥离征象和临床症状的改变,避免子宫过早揉挤或是脐带过度牵拉,促进胎盘娩出。对出血原因及部位进行快速检查后立即给予止血抢救,宫缩乏力者可通过注射缩宫素、按摩子宫,并用纱布填塞子宫腔,予以止血。若效果不佳,可予以髂骨内动脉栓塞术。剖宫产后子宫切口裂开或感染造成的大出血可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胎盘因素者予以人工剥离胎盘术治疗。对于产后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大出血患者,及时进行止血和缝合处理,并实施积极的抗感染处理。另外需加强一些综合措施的完善,包括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及酸中毒,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出现[5]。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吸氧处理,并使用水温毯以保护末梢神经。输血者血制品的温度应在36~37℃,并监测其凝血功能[6]。

1.2.3 产后护理 产后于产房常规留置2h予以重点监测,注意观察子宫收缩、阴道出血及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失血过多可能休克的产妇需接受预防性的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回到病房后,指导产妇排空膀胱、尽早哺乳,注意避免子宫收缩刺激,减少阴道出血,,纠正贫血,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3 急救护理培训与分工

加强产后大出血处理流程培训:每年进行相关急救知识、急救设备操作培训,掌握并遵循本院制定的规范化、程序化的处理方案,以利于抢救有序、有效的进行。并根据患者病情按流程要求做好准备。合理进行人员分工:产后大出血病情危重,抢救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合理的人员分工对提高工作效率、抢救成功率意义重大。护士长及年资高护士担任护理抢救的指导工作,其他护理人员根据其能力分配其抢救职责。资深护士进行急救药物量的提取、深静脉通道的建立及动脉血气分析;而初级护士选择配合执行生命体征及血气监测、输血制品的核对,及患者异常情况的上报;助理人员负责快速送检各类标本、各类检查回报单的取回,配合产妇的转运动作。

1.4 效果评价

统计围产期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总出血量、手术时长、补液量、是否出现失血性休克、住院时间)。止血效果:显效,成功止血,未行子宫切除;有效,子宫次全/全切除后成功止血;无效,急救无效死亡。分析发生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

对所有发生产后大出血的132例产妇进行出血原因整理分类,结果显示宫缩乏力是首要原因,其次为子宫复旧不良及胎盘因素。两组产后大出血的原因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围生期手术及出血情况

观察组围产期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输血及失血性休克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围生期手术及出血情况比较

2.3 两组产妇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大出血急救有效率为100%,无死亡病例;而对照组为93.75%,有4例抢救失败。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抢救临床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最危重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延迟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可能导致产妇生命安全不保[7]。因此对产后大出血的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非常重要,这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集中配合,及时发现和做好每个环节的观察和准备工作[8]。本文通过分析本院加强产后大出血护理配合措施以来的临床效果,寻找其急救过程中有效的护理配合方式,为产后大出血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资料中产妇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子宫收缩功能异常、无力,使得孕妇生产滞留,并出现大出血。其次为子宫复旧不良和胎盘因素,由于产程延长或难产后产妇体力衰竭,过于紧张或胎儿过大或异常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后,子宫纤维发生退行性变,子宫肌壁水肿等原因使子宫肌肉收缩异常,血窦关闭困难而导致生产后大出血。因此对于出血高危产妇在产前需进行全面检查及准备措施,一旦发生立即进行抢救,根据不同原因及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止血措施。

由于临床上对出血量的测量和收集相对困难,实际失血量往往比估计得更多,后果比预想的更加严重。因此,为保证产后大出血救治及时、有效,护理人员的配合工作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证明,在产后大出血急救中予以规范、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缩短手术时长,减少输血量,减少失血性休克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分娩期的全程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尽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地降低子宫切除率和产妇死亡率。该结论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10]。产后大出血的凶险使得抢救工作必须快而有效,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工作对于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首先术前对产妇应详细了解,可进行皮肤过敏等试验发现出血高危者并进行心理安抚。术中准备好抢救设备,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抢救,并密切观察产妇分娩进程、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者需要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11]。上述情况一旦异常及时处理。患者由于失血过多急救时极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严密观测并建立静脉通路,加强循环血量的改善,防止缺血、缺氧造成的继发性损伤及一系列危害性后果,降低产妇死亡率。另外,急救过程中对患者有大的创伤性操作,加强产后的感染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指导产妇术后的休养,尽量避免子宫收缩刺激及阴道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产后大出血急救中最重要环节之一。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好病情监测及配合护理,制定规范、科学的护理措施,提高产后大出血的抢救效果,可尽量避免出血后一系列严重后果的发生。

[1]高云荷.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5:258-259.

[2]陈燕会.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35-236.

[3]马红波.产后出血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0):2192-2193.

[4]张巧芹.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D].大连医科大学,2010.

[5]黄静云.产后大出血65例临床分析与护理[J].海南医学院报,2008,14(4):454-456.

[6]王玥.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防措施研究[J].天津医药,2013,23(9):568-569.

[7]单平.产后大出血的护理应急预案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363.

[8]姚莉.产后大出血救治中的护理配合[J].中外医疗,2012,31(2):162.

[9]侯菲.产后大出血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5):117-118.

[10]朱建英.产后大出血急救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4(26):171-172.

[11]陈刚.选择性吸收性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左侧阴道动脉治疗产后大出血1例报告[J].吉林医学,2013,34(2):400.

猜你喜欢
失血性产程产后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