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因事起 情由境生——即事抒怀类诗歌鉴赏指要

2015-12-02 02:29章磊
成才 2015年7期
关键词:王昌龄事由青山

■章磊

在阅读古典诗词时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以“即事”为题的作品,如王维的《山居即事》,李弥逊的《浣溪沙·春日即事》等。所谓的“即事”就是由一点事由生发开来,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思乡怀人,人情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便是诗人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远方的妻子。又如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写路上逢雨,没带雨具,雨后放晴,由这么一件小事诗人生发出了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也不为喜乐而忘形的人生感悟。

“即事”,我们便得明了触发诗人兴感的是何事;“抒怀”,我们就要探寻诗人因此生发了什么情怀。而那些千古佳作之所以读起来情深意切,便是因为作者采用了高超的表现技巧将“事”和“怀”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所以,对于此类诗词我们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鉴赏:

一、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

我们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如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作者是在国亡身囚,欢梦惊醒的景况中痛忆故国。而同样是深陷囹圄,朱牟的《春阴》:“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却是在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着返乡。由此可见,引发感怀的事由不同,诗人抒发的感情也自然不一样。

二、赏析“事”与“怀”的结合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所以诗人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和“怀”的结合紧密、自然、熨帖。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是“安史之乱”后,作者重遇故人的抒怀诗,引起诗人感怀的不过是一些寻常的事情,可是这些事情中却暗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表面上来看,这首诗不过是写他乡遇故人,似乎有一种“喜”情。然而杜甫却在这样的“喜”后,蕴藏着深深的“忧”——感时伤怀,忧国忧民。前两句是对当年繁华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多年后,两位历经磨难的老友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的无限感慨。其中,“落花时节”不仅是指二人的盛年已过,更是道出了国势日衰,好景难再的悲凉。

在鉴赏即事感怀类诗词时,我们须缘事悟怀,明确走向。在了解诗人所写之事后,便要体味附着在事与物之上的情感因素。注意诗中特定的地点背景和一些特定意象的把握。一般来说,把作者生发感情的事由找准了,再结合具体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考察,便能够梳理出作者的情感脉络来了,鉴赏也就不再困难了。最后是缘事发议,就事析怀。也就是从诗词艺术特色入手,如意象的组合、抒情方式、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点评。

【案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鉴赏】

本诗以叙述记事起笔,“卧闻”二字便点明了这只是暂时的停泊。“城里”“城下”道出了作者系舟城下,当然不知道“城里”之事,故首句轻轻带过,但日暮钟声耐人思索。想此刻“城里”大概是炊烟袅袅,而诗人自己,却漂泊城下,孤卧舟中。又见一轮皓月,悬于江上,如同亲人一般。此刻,他的视线由明月转移至江面,探寻那归去的水路。当诗人的思路重返现实时,眼前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突然水面上传来一阵歌声,原来是小舟趁着明月归去的唱晚之音。作为羁旅之人,这样的歌声能引起多少的思绪啊,难怪诗人要“听不尽”了。其心情如何,实在也无须言说,读者自能体会。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答题方略】第一步,找准事由:抓住“晚泊”二字,诗人此时停留城外,羁旅途中,听见歌声。第二步,理解意象的特征,再赏析意象的表意效果。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

【答题方略】第一步,缘事悟怀,作者的情感可以从诗的题目“晚泊岳阳”看到作者写作时的心情背景——在外漂泊;再从“失江路”“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归的无奈凄凉的情绪,从而概括出作者凄凉无奈的思乡之情是诗歌的主题。第二步,从诗词艺术特色入手,表现手法可以从诗句中察觉到,因为诗中句句写景,而句句含情,所以可以判定所用的手法应该是借景抒情,或者触景生情。答题时,可以用诗中的意象作为组织语言的材料。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王昌龄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答题方略】第一步,找准事由:好友被贬龙标;在龙标宴饮。第二步,缘事析怀:好友被贬,愁是自然的,诗人便将这样的愁寄予明月以伴好友;自己被贬,虽然有愁,但是诗人的眼光放眼于“青山”、“明月”这样的意象,可知其将愁化于山水明月之间,顿觉旷达。

猜你喜欢
王昌龄事由青山
民法典侵权责任免责事由体系的构造与适用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唐]王昌龄诗二首(书法作品)
出塞①二首(其一)
青山揽胜
试论撤销仲裁裁决中的隐瞒证据事由
爱国情怀永流传
正当化事由和可宽恕事由的区分
以我青山磊落,为梅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