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联想·感悟·筛选
——以一堂作文课为例谈中学生作文立意方法

2015-12-02 07:50浙江省青田县华侨中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来者倒影黑板

◎浙江省青田县华侨中学 周 岸

看图·联想·感悟·筛选
——以一堂作文课为例谈中学生作文立意方法

◎浙江省青田县华侨中学 周 岸

作文向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和语文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席位”,而立意往往是影响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因而,引导学生实现作文的快速、深刻立意,应成为全体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一堂作文课为例,旨在通过“看图·联想·感悟·筛选”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找到立意的方向和方法。

一、初步调动思维

师:这句话不完整,请你帮忙,把它补充完整。

(PPT出示: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因为_____。)

生:因为获得了一根刺。

师:多独特的想法啊!

生:因为它提醒你做事要小心。

师:嗯,不错,很有生活哲理。

师:这句话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说的,我们来看看原来的表述。

(PPT出示:因为这根刺没有扎在你的眼睛里。)

师:你为什么笑呢?

生:我觉得他看待事情跟我们不一样。

师:我记得有人说过:牛郎织女不过是两块普通的石头,因为有了有思想的文学家,它才变成一个美丽的神话。如果我们在考场中能把这种深刻的思想融入到作文的立意中,那我们的作文一定可以更胜一筹了。

二、三步思维法

第一步:看图画,明内容

师:从下面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一只蜗牛在蘑菇上发现了一块石头掉进水里,它很好奇地看。

生:草地上的一株蘑菇因为一只蜗牛弯下了腰。

师:哦,弯下了腰,这个词用得真妙。

生:一只蜗牛在观察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师:他在前面所有同学的基础上看到了新的东西了:倒影。

第二步:多联想,巧思维

师:我们继续深入一下,你能想到什么?(生思考大概2分钟。)

生:我想蜗牛可能被水滴迷惑了,忘记了脚下的危险。

师:很有哲理。

生:我想蜗牛应该在观察自己。

师:我们能不能由看到的联想到一些别的东西?(PPT出示:联想,它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

生:人。

师:你联想到什么人?

生:我想到了互相帮助的人,蘑菇帮助了蜗牛。

师:她非常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把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提升出来了。还能联想到什么人?

生:一个不顾生命安危追寻生命之源的人。

师:是一个人吗?

生:不是,是一类人,是一类不停追寻希望的人。

师:他其实采用了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叫“类比法”。(师板书:类比法以小见大。)我们继续深入下去,你能从刚才联想的内容中感悟到什么?

生:我们要有探究的精神。

师:为什么?

生:蜗牛伸长脖子专注地盯着水里的倒影,我觉得它一直在探索奥秘。

师:看到一个结果善于去问“为什么”,然后在追溯原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感悟。这种思维方法就叫做“由果溯因法”。(师板书:由果溯因。)

生:做事不能太过,要适可而止。我觉得蜗牛随时可能掉入水里淹死。

师:这位同学站在了与大家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这种方法叫什么?对了,逆向思维。

…………

第三步:作比较,深立意

师:大家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选出一个感悟,并说说选这个感悟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

…………

第三组:

生:我们小组选择的感悟是:事物都有两面性,水面以上是真实的世界,水中的倒影是虚假的。

师:她这是一种什么思维方法?正反两面思考,这种思维非常全面。你觉得你的这个观点适合写什么文体?

生:议论文。

师:议论文有什么特点?

生:客观、严谨。

师:把“客观”两个字写在黑板上。

第四组:

生:我觉得蜗牛壳好比是财富,水里的景象好比是真理。当人在财富和真理之间选择时,应该抛弃功利去追寻真理。

师:深刻的感悟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把刚才的这个思考过程回顾一下。先是看到了什么,然后是联想到了什么,再运用类比法、由果溯因法、逆向思维法产生了诸多感悟,接着把这些感悟进行对比,选取了一些真实、客观、独特、贴近我们生活、深刻的观点,这样的观点就可以作为我们文章的立意了。这就是我今天教给大家的“三步思维法”。这个思维方法与古代文人写文章的“三番来者论”不谋而合。

(PPT出示“三番来者论”——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皆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

师:陈言、正语、精语什么区别?

生:陈言是陈旧的语言,这个不能用。

师:正语可以用吗?

生:也不可用,这是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太大众化了。

师:精语是什么意思?

生:精语是反复思量比对过的,是精辟的、精妙的,这个观点方可用。

三、小试牛刀

师:请以“夜空中的烟花”为题,按三步思维法将你三次思考之后的感悟用一段文字表述出来。(PPT出示图片和练习要求,学生练习5分钟。)

生:人的一生如同绚烂的烟花,只有在经历挫折和磨难才能在茫茫人海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生:烟花易冷,美好不过是一瞬间。

师:你的这个感悟有些消极,谁帮他把这个消极的立意提升一下。

生:美好也许只是一瞬间,但是成为了心中永远明亮的色彩。

生:未来看不见,摸不着,一片渺茫。如今面临中考,我们要点亮心中的烟火,照亮未来,与未来更近一些。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让我看到了精彩的思维火花在课堂里绽放。我们在写作中如果把三步思维法运用起来,我相信作文中一定会有比烟花要持久的美丽。

写作,我想首先应该是考虑“写什么”的问题,至于“怎么写”,那是写作技巧的事儿。长久以来,我逃避着孩子们厌倦写作的表情,直到有次读了王君老师的一篇文章。文中王君老师说:“当你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不知道写什么,那就深深地凝视着一样东西。”深深地凝视就会有内容可写吗?我不太相信。

有一次公开课我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后,看着孩子们或是咬笔杆,或是翻抽屉找作文选的时候,我知道,这个话题他们没话可写。我踱到教室门口,“深深地凝视”着树上的那只鸟,我想,假如以这只鸟作为写作的内容,我会写些什么呢?果然,我有了一个较为满意的立意。我回到讲台,“深深地凝视”着教室后方的黑板,我一样一样东西地“凝视”过去,一个个崭新的立意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地凝视”真的可以让思维活跃起来。我仅仅只是在“凝视”吗?不,我在思考,我的思维始终在跳跃。这就是“联想”。我知道怎么解决作文“写什么”的方法了,可是我怎样把“深深地凝视”这个方法教给孩子们呢?

“凝视”是观察,仔细地观察,聚精会神地观察。我的整个“凝视”过程就是观察与联想的过程,观察的对象可以多样化,而且“联想”可以是相似联想,可以是相关联想,还可以是相反联想,不同的观察对象加上多角度的联想,写作的内容便很多了。“观察·联想·感悟·筛选=深深地凝视”,教学设想确定下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实施我的这一堂“看图、联想、感悟、筛选”的写作指导课。

此课有很多精彩的回答,掌声不断,课后组内的老师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为什么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面不广?特别是学习基础薄弱的那些学生。我设定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吗?我在想,我的这堂课是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课后,我问了一些学生,这堂课你收获了什么?知道怎样去联想吗?结果是,我板书在黑板上的那些专业的“术语”孩子们都能脱口而出,但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想”,他们很难找到观察对象与自身的联系点,自然也无法深入地感悟。

回过头来思考我整个教学过程,在实施的“三步”中,第二步“联想感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我发现在这一步中,我浮在空中,思维方法没有讲透。怎样“类比”?怎样“由果溯因”?怎样“逆向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只是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一个总结板书,更多的是那些优秀孩子们的精彩回答,可那些都与我无关。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例子,比如课文、生活中的例子,化抽象为具体,是不是他们更容易理解、接受呢?这样就不会是我“孤独地在空中跳舞”,而是“贴在地面与学生们一同行走了”。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来者倒影黑板
后有来者
倒影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倒影之美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高中语文教材选取古代作品目的再认识
黑板
往者不可谏
来者
找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