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城发电厂DCS系统改造及应用

2015-12-02 04:25宋晶华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卡件操作员机柜

宋晶华

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 山东 莱芜 271100

1 工程概况

1.1 原DCS系统控制系统简介

1.1.1 工程概况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莱城发电厂#3机组为上锅生产的SG-1025/17.44-M844锅炉配套上汽生产的300MW汽轮机机组,于2002年投产发电。

1.1.2 控制系统总体概况

华电国际莱城发电厂#3机组(300MW)热控系统,原设计:DCS控制系统为西门子T-XP分散控制系统;汽机调节系统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控制系统为新华XDPS系统,DCS与DEH通过硬接线及通讯方式联接。#3机组的控制室卧盘设有DCS操作员站5个、DEH操作员站1个,运行人员通过DCS、DEH系统的操作员站,实现对机、炉热力系统及设备的监视和操作。6kV/220kV系统、直流系统、UPS系统、柴油发电机等电气控制和监视测量已全部纳入DCS系统。

#3机组TXP分散控制系统覆盖DAS、MCS、SCS、FSSS四个子系统,整个系统采用冗余数据高速公路,有9个处理单元AP、APF,AP柜与端子柜采用分立布置,系统共布置6台操作员站,4台过程处理单元、2台冗余的服务单元、1台工程师站。

2 实施背景

1)DCS系统经过11年运行,系统内CPU负荷率太高,网络运行不稳定,系统容量不能满足新增项目需求,而且设备维护费用高。

2)通过改造后方便DCS系统升级和扩充,且能充分保证电厂设备的长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3)改造后机组采用机、炉、电集中控制方式,换型后设备维护费用降低,整个系统控制性能和自动化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 总体改造方案

为确保改造项目顺利完成,以热控专业作为核心改造施工组,负责完成设备监造、安装、调试。热控队根据人员状况,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大修开始7天内完成电子间机柜拆除、机柜进入基础制作、固定;33天时间完成DCS、DEH等改造机柜安装、端子柜接线,达到上电条件。

1)新系统改造后具有原西门子TXP系统的所有控制功能,新DCS系统基本按原控制系统功能逻辑进行配置,尽量避免了逻辑功能的改变。

2)根据#3机组现状及设备可靠性,此次改造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将原电子间进行扩建改造,满足新加机柜安装要求;拆除原TXP系统AP柜及电源柜,保留原系统端子柜和继电器柜;根据新DCS系统电源的实际情况在原电源柜基础上进行了设计改造;将原PLC吹灰程控系统纳入DCS系统控制,在DCS系统内增加相应的画面及控制柜;新增锅炉低NOX燃烧和脱销控制;改造集控室操作台与立屏报警、显示;DEH/MEH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并与DCS系统采用统一的硬件,连接成同一个网络;将电气发变组、励磁调节系统、发电机自同期系统、高压厂用电快切系统、中央信号系统、电气厂用系统(6kV/400V)主要设备操作及监控按原设置纳入DCS系统控制。

表1中给出了原系统I/O数量统计 ,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原系统的硬件配置。

4 系统设计和调试

4.1 系统配置

本次改造后DCS系统改为上海新华XDC800系统,XDC800系统以32位CPU组成的新华控制器XCU为核心,配置标准的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构成环型网络结构或星型网络结构的通讯网络,运行新华集团公司开发的OnXDC可视化图形组态软件。整台机组控制系统采用了24对冗余XCU和6对DP控制器及12台人机接口站(7台安放在控制室内控制台上,其中5台带普通CRT操作员站,1台带大屏操作员站,1台带4/6画面分割器的主机,并与DCS系统联网,接收DCS系统信号;工程师站3台、历史站1台,1台SIS接口机)。

系统功能分配如下:

表1 原#3机组I/O数量

DAS系统:2对 XCU;CCS系统:2对 XCU;MCS系统:3对 XCU;SCS系统:6对 XCU;FSSS系统:2对 XCU;ECS系统:2对 XCU;DEH 系统:2对XCU;MEH 系统:2 对 XCU (A、B 小机各一对);吹灰系统:1对XCU;脱销系统:1对XCU;循环水远程站:1对 XCU;400V SIMOCODE 通讯控制:6对DP控制器。

XCU和HMI的高速数据网络冗余配置结构如图1。

图1 网络结构配置

4.2 控制系统设计

1)新DCS系统的设计组态是根据原系统设备情况进行配置的,保证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同时新系统具有与其它的外部控制系统很好的接口性能。

2)系统控制逻辑、设备改造范围及原则

保留原控制运行操作界面基本不变,适应运行习惯;控制逻辑以目前机组实际控制逻辑为蓝本,进行逻辑组态;自动控制回路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控制策略;对主要辅机的一些辅助设备进行了逻辑完善;DCS系统实现双电源自动切换,对操作源站、历史站工程师站、网络交换机配置双电源;远程数据全部使用光缆进行连接;ECS系统操作界面按运行习惯进行设计,其控制逻辑设计及组态满足现场实际需求;厂用电系统切换通过快切装置实现联锁和软手操来控制。

3)设计在操作员盘台的紧急停炉、紧急停机等按钮具有独立的硬接线回路,且紧急按钮信号同时接入DCS作为SOE点和跳闸首出的条件之一。

4)系统电源

XDC800控制站和HMI站的供电电源均由厂用电和UPS电源切换后供电。XDC800控制站供电分为内电源供电、外电源供电,内外电源都采用24VDC冗余电源。24V内电源供给I/O模件 (卡件),24V外电源供给端子板或外部仪表的查询电压,内外电源的容量都为150W。

5)系统接地

整个XDC800系统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分成若干个控制站组,每个控制站组内实行单点接地,站组内各控制柜接地点分别汇接到站组接地点(>=10 mm2)。一般放在站组中间的控制柜以使接地电缆尽量短,由图2可以看出每个控制站组的接地点分别汇接到XDC800系统的铜板上,从接地铜板接至厂用接地网(电缆>=90 mm2两端焊接)。

图2 系统接地

4.3 系统调试

由于要求新DCS系统保留原有的控制策略和逻辑组态。因此在调试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1)电缆接线问题。原TXP系统控制器与现场接线是分柜布置的,如果用新的机柜一体式接线方式,将会产生大量的断点,留下很多隐患,最终确定了保留原端子柜,采用预制电缆连接方式,前期需要设计好卡件配置,同时还需要将部分信号接线进行移位。

2)SIMECODE通讯问题。SIMECODE是西门子公司专用设备,我厂#3、4机组电气400V设备全部用此方式进行控制。为此新华公司经过长时间摸索才完成通讯连接,并且在后续调试过程中仍然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系统投运后发现所有DP控制器会定期切换,后经生产厂家进行硬件升级才得以解决。

3)软件不兼容,模块时序问题。既使采用同样的组态方式,很多复杂逻辑仍然无法实现,为此在引风机、一次风机变频逻辑实现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4)热阻卡件抗干扰性差。 DCS抗干扰问题是关系到整台机组能否安全稳定运行的大问题。在施工中,所有模拟量信号电缆的屏蔽芯在控制机柜侧进行了单端接地,温度信号在组态中设置了慢速率保护。但在用对讲机进行抗干扰测试时发现PT100卡件抗干扰性太差,由图3可以看出温度信号受到干扰后跳变比较剧烈。后经过生产厂家改进,把全部PT100卡件更换后试验正常。

图3 PT100卡件干扰试验

5 性能评价

1)本次改造历时80天,整个施工过程有序,组织严密,DCS系统一次投运成功。莱城电厂热控专业做到了从逻辑设计、流程图绘制、到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参与,确保了改造效果的可靠性。此次改造还将循环水远程站、壁温远程站、以及DEH系统一并采用统一的硬件,连接成同一个网络进行控制,提高了机组的集成功能。

2)#3机组DCS系统改造完成后,系统容纳单点量增加了3600多点,控制器负荷由原来的30~50%降低到10~20%,操作员站调用画面操作模块速度是老系统的两倍,DCS系统的可靠性明显提升。开放性的工业以太网技术、普通工控机的使用,也使DCS的开放性大幅提升。控制系统经完善后性能得到提升,自动调节投入情况良好。

3)由于是改造项目,难免在施工中遗留了一些问题。例如逻辑组态中品质传递、站间通讯问题在改造中由于考虑不足,在运行中逐渐暴露出来。在随后机组的检修中我们都逐一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相应品质判断报警功能,增加硬接线减少通讯点,这些也都随后应用到了后续机组的改造中,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6 结束语

#3机组热控系统改造后使系统控制、联锁、保护、报警功能得到了完善,保护信号动作准确可靠,也便于监控管理。而且该系统结构简单,组态软件、调试整定也较方便;正是有了#3机组DCS改造的成功经验,随后我们又成功完成了#4、2、1机组DCS系统同类型改造,系统各项功能指标都符合要求,系统运行稳定。

[1]周黎辉,孙海蓉,王峰,等.分散控制系统的原理及运行案例[J].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赵燕平.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检修运行维护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卡件操作员机柜
美空军特种战术操作员正在进行军事自由落体跳伞
DCS机柜用电现状分析
Ovation系统VP卡件可靠性研究及预控措施
一种计算机联锁机柜工程图纸的自动化生成方法
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室内机柜布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基于H3C云计算管理平台的系统管理功能
浅析中控DeltaV系统卡件检查方法
面向知识自动化的磨矿系统操作员脑认知特征与控制效果的相关分析
火电厂新华控制系统网络及卡件升级改造
◆新疆青河:远教操作员“评星定级”激发远教工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