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养老服务模式比较研究——建立“自助-互助”机制

2015-12-02 04:27
山东纺织经济 2015年9期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

(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北京 100044)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个世界性问题,最先在发达国家出现,国外很早对其作出了大量的研究。应对老龄化问题各自采用不同的养老模式,从英国的社区照顾、美国的社会服务街区计划到日本在宅服务与保险计划[1][2],对我国建立老年人居家养老体系有借鉴作用。二十世纪初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人数比例渐渐下降并且年龄结构趋向老年化,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民生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而我国国内学者主要从养老模式、养老体系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和概括,郑功成(1995)认为从中国人的养老方式上,可以划分为家庭或自我养老、养老保险与退休制度和老年福利救济三种类型。陈友华(2012)认为现在常说的“居家养老”,实际上就是将“居家养老”与“社区照顾”两者结合。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感支持、物质援助、服务、信息等新的社会支持等。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教授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个体、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3]

本文主要通过相关的国家统计数据以及相关学者调查的一手数据来概括分析养老问题,从相关理论基础入手,着重强调从社会层面要为老年人建立先相互联系的关系网,并提出将老人问题资源化,挖掘老年人整合老年资源建立老人间的“自助-互助”机制。提出优化和加强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功能的建议。

2 相关概念

社区,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滕尼斯1887年提出的,本文中社区是指一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团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兴趣,彼此认识且互相来往,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老人在家养老,其实这里的意思并非简单地居家,而是将家庭与社区两者结合,利用家庭的地理优势和社区的专业化服务而建立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服务方面更加的专业化和人性化。

自助-互助,自助,老人可以凭借自己累积的知识和经验(即老人潜在的优势)在生活上能自我保护, 互助在机制中占主要的部分,是一种互济养老的思想,我国儒家的大同思想中提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互助养老”是老年人基于内在的情感、交往等需求而生成的基层组织方式,是老年人实现自我增能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3 我国老龄化特征与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分析

3.1 我国老龄化特征

3.1.1 老年人口基数大

中国既是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又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继第六次人口普查后,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4]从2005年起截至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人口增长情况见表1。

表 1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比重11.3 11.6 12.0 12.5 13.3 13.7 14.3 14.9

3.1.2 老龄化速度发展快

我国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老龄化水平已经超过世界老龄化水平,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老龄化水平一直快于世界国家发展水平,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这些无疑加重了我国总体劳动力养老压力,从2004年至2013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3.1.3 高龄、空巢化、失能态势严峻

随着科技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步提高,老年人口也在逐渐向高龄化趋势发展, 据201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披露:我国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除此之外,空巢化速度也在迅速增长,截至2013年我国城乡空巢家庭突破50%。同时我国老年人中失能老人人口逐渐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因此今后这些高龄和空巢老人的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3.1.4 老龄化地区发展不均衡

我国虽地大但是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原因导致我国老龄化存在地区差异,整体上来说,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的老龄化速度要比中西部城市要快且程度深。因此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十分复杂,这给我国解决老龄人口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2 我国目前养老服务模式分析

国内学者自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养老问题,我国的养老问题显得愈加严重。本文将从养老地点将其划分为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模式。家庭养老基于我国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在家中养老会感觉到“熟悉”、“亲切”和“自由”,在经济上很划算,硬件设备的成本几乎为零。养老机构是社会养老专有名词,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现如今有:老年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或者老人院、老年公寓、护老院、护养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以社区村居委会为核心、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社会化专业服务与非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新型养老模式。针对三种模式通过比较分析法进行概括。

3.2.1 代际关系视角

代际关系则强调对养老模式中“谁来照顾、赡养及陪伴老人”,代际关系是否和谐影响老年人日后的养老生活质量。我国“少子化”家庭存在年轻人工作经济压力大或啃老现象,两代关系逐渐紧张化,而机构养老模式下把老人送入养老机构被视为对代际关系的严重割裂,在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机构养老与传统孝道有冲突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结合了前面两大模式的优点,将各自资源进行整合,不仅包括子女与老人,还有社区与老人间的流动。老年人可以留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不仅能享受专业贴心的老年服务,还可以为自己的子女减少经济和精神上的压力,子女既尽孝道又可为新家庭奋斗,这样代际关系才能和谐长久。

3.2.2 养老成本负担视角

在养老模式中,养老成本是个很大的因素。传统家庭老人养老很多大部分依靠家庭,除即自身储蓄和赡养费,对于有家庭的子女来讲经济负担还是挺大的,而我国目前的机构养老门槛较高,收费高,再者我国的退休离职员工退休金水平不等,很大部分水平处于低收入阶段,进入机构养老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此无法进入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在入住场所收费上节省了全部,老人在家养老利用了自己的住房,并且在服务上可以享受社区提供的专业服务,收费比较合理,能够满足老人的预期支出。

3.2.3 资源节约视角

养老模式的集约化主要表现在:节约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现有养老资源,养老服务项目具有丰富性但不失针对性,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具有其他社会效应。社区居家养老能够吸引众多拥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才,从而带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额外效益。[5]养老模式的集约化不仅节约社会成本,还充分利用养老资源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同时兼顾其精神享受的目的。对于处于“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困境地中的我国来说尤其有重要意义。

3.2.4 人与环境互动视角

活动理论强调老人阶段需要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老人需要与人接触、交流抒发感情,尤其是老人群体活动的涉入对老人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帮助;传统家庭养老中,老人缺乏户外丰富的活动,老人唯一的交流途径就是和子女交流,子女过于忙于工作忽略了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机构养老中本身给老人一种没有归属,而在这方面,社区居家养老均弥补了这些不足,保持了地域因素带来的熟悉的地缘性,自然的亲切感使老人与周围邻居的人际关系维持较好的状态。

4 建立“自助-互助”养老机制

“自助”是老年人通过自身的能力能够自己料理生活,“互助”在这机制中占有主要部分,互助是基于老人内在的情感与沟通交流需求,互助的方式有很多,比如邻里互助、亲友互助、社会志愿者互助等各种方式,社会支持体系需要为这些有需要的老年人开拓交流途径,邻里聚餐、相约健身、结伴旅游及老人生活各个层面的活动来分享欢乐、交流经验、排遣孤独及充实生活的互助目标。

就老年群体来说,优势理论否认将老年人问题或病态化,强调其本身具有优势与资源,社区可以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鼓励年龄相对年轻的老人去做义工去照料年龄大的老人,实现“轻老互助”;另外在增能方面而言,老年群体中不乏具有高知识的精英老人,社区及社会可以组织老年人协会,邀请有经验、知识的老人去为其他广大老年群体做讲座或者开交流会,比如以前从事法律职业的老人可以为老人讲授法律基本知识增强老人保障自身利益的能力。各行各业职业经验的人在互助养老中都是资源。

5 结论

本文从我国目前主要的三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从代际关系、养老成本负担、资源集约和人与环境互动四个角度得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优越性,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强调老人的优点甚于问题的观点,提出老人可以再次为社会做出贡献,鼓励有经历的老人帮助其他老人学习新知识,提高自料能力,以“以老助老”和“互助养老”的方法更利于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这也有助于我国的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发展,“自助-互助养老”不仅是一种新型的养老观念,也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这需要政府-社会-社区-个人的共同努力,这种模式在以后的社区中会越来越重要。

[1]侯立平.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模式探析[J].人口学刊,2011;(2):58-63.

[2]康越.日本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做法与经验——以大阪府岸和田市为例[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0):108-111.

[3]景天魁.底线公平福利模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中国统计局数据http://www.stats.gov.cn/was5/web/search?channelid=288041&andsen.

[5]张欣宜.基于生态视角的养老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10-115.

[6]陈友华.居家养老及其相关的几个问题[J].人口学刊,2012;(4):51-59.

[7]郑功成.多支柱与多层次-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制度出路[R].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2006.

猜你喜欢
老龄化居家养老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