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研究

2015-12-04 10:51吕兵文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264422
中国学校体育 2015年4期

吕兵文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264422)

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研究

吕兵文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葛家中学,264422)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1]”身体素质,既关乎一个人体质的强与弱、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与低,更关乎一个人日常生活耐压能力的大与小,是一个人健康工作、幸福生活的源泉和保证。身体素质练习,指的是围绕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的身体活动,目的是强健体魄,立德树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呢?

一、充分利用“身体素质课课练”,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中的“身体素质课课练”,指的是在每节体育课中都规划出一个专门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

在实施“身体素质课课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练习时间。体育教学中,一些“身体素质课课练”效率低下、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是练习时间不足,比如,只给课课练环节预设了5分钟的时间,教学中,除去教师讲解、提出练习要求和组织调动的时间,剩下就寥寥无几了,很多练习内容难以保证练习效果,只能草草结束。要保证“身体素质课课练”的练习效益,其时间最好控制在7~10分钟。

2.科学安排练习组数。“身体素质课课练”时,练习次数与组数的安排,不可任意处之。比如,“身体素质课课练”的教学环节,上课教师安排男生练习15个俯卧撑,女生练习10个俯卧撑,共2组。这样的安排在教学中很常见,但安排得是否科学呢?值得商榷。一般来说,上述俯卧撑等力量素质练习的设计原则是:练习次数,至少8次以上,练习者要能在保证练习规格的前提下完成该动作,比如,俯卧撑的动作要规范——身体放平,直臂支撑,然后曲臂至大小臂夹角小于等于90°,然后迅速撑直为一次。学生练习动作的规格不达标,就会降低练习的质量,练习就偏离了预设的目标。对于练习组数:每次练习,做3组为较为适宜。这样安排,机体能获得良好的刺激,经过超量恢复后,就能收到较理想的练习效益。如果学生练习的次数已远远超出8次,此时,可以适当增加练习难度,比如,抬高脚部支撑的高度等,从而保证俯卧撑增强上肢力量练习效益的最大化。

3.内容与主教材相联系。“身体素质课课练”内容的安排不能孤立地看待,如果不管主教材是什么,课课练不是安排增强下肢力量的蛙跳练习,就是增强上肢的俯卧撑练习,这是欠考虑的。一般来说,本着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目的,如果课的主教材是上肢练习为主的,“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安排就要突出发展下肢力量为主的内容;反之,就要安排发展上肢力量为主的练习内容,以平衡上下肢力量的发展。如果主教材是耐久跑的练习,则课课练可以安排柔韧性练习内容为主的素质练习。本着辅助主教材学习的目的,“身体素质课课练”也可以安排与主教材相关的练习内容,比如,双杠教学中,学生上肢力量较差,而教学中学生练习的负荷又不是太大,“身体素质课课练”就可以安排双杠支撑臂屈伸的练习;技巧练习,“身体素质课课练”可以安排仰卧起坐的素质练习等,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上课器材,又有助于学生主教材技术动作的学习。

二、巧妙运用组合练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组合,“指由几个部分或个体,结合成的整体”[2]。体育教学中的组合练习,就是将几种不同的练习内容或形式搭配起来运用的教学手段。比如,二人一组的排球正面双手对垫练习,学生基本掌握后,在垫球后增加一个蹲下双手手指触底的动作,然后接垫同伴垫回的球,练习难度陡增,运动强度加大,提升技术熟练程度和身体锻炼的效果立竿见影。在运用组合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搭配好组合练习的内容。技术动作学习初期宜与身体素质练习组合,而在技术动作学习后期宜与已掌握技术组合。初期的组合是为了加大练习难度和强度,以巩固单个技术的掌握。技术动作学习后期的组合,是为了多个技术动作的联合、融汇、升华,更好地服务于实战需要。比如,篮球传接球技术初步掌握后,可以与跑步组合,做四角传球练习,巩固了技术,又增大了练习强度。而在后期就可以与投篮、运球过人等技术组合练习,以加强所学技术的运用。但前滚翻技术初步掌握后,不宜与快速跑组合,学生容易注重速度,忽视前滚翻动作规格,对前滚翻学习不利。而与坐位体前屈组合,就会起到既巩固前滚翻技术,又考验学生滚翻练习后身体的平衡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柔韧力量。

2.要保证技术动作质量。组合后,练习难度和强度都增加了,如果只强调完成的数量,忽视了技术动作完成的质量,练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虽然突出了身体练习的强化训练,但丢掉了技术动作的练习,顾此失彼。比如,投篮技术初步掌握后,要求学生从中圈起跑,在三分线外接球投篮;然后跑回中圈折返,到罚球线后接球投篮;再跑到中圈后折返,接传球上篮。这个组合练习,如果忽略了或不计中篮数,那就只剩下折返跑和接球了,喧宾夺主。只有在保证投中球数量的前提下,折返跑的功用才能发挥到最佳。

三、巧妙调动队形,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负荷

体育教学中,调动队形是必不可少的组织形式。课堂组织变化多了,队伍调动频繁,无疑会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利用队伍调动,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练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举措。

在利用调动增加练习负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练习的强度。调动队伍,是要方便后续练习,如果强度过大,势必会降低后续练习的质量。比如,分组练习后滚翻后,原本是练习结束后,学生走、跑到小组队尾站好等候下一次练习;如果要求学生后滚翻练习后,做蹲立行走到队尾,练习形式改变了,运动负荷增加了,很好地强化了身体素质练习,但5次练习后,不少学生的下肢就吃不消了,不仅蹲立行走速度迟缓了,后滚翻的动作也变形了,这就是负荷过大的表现。对此,教师可以提出每次蹲立行走的步数要求,并根据学生练习进展适当调整,以确保学生的练习强度不对动作技术学习起到干扰作用。

2.注意与放松练习结合。调动队伍的原则大都是快速、整齐、安全,现在我们又加上练习负荷的因素,操作起来,往往运动强度会短时骤增,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学生散站位练习后的集合,平常要求是跑步到达集合地点,现在我们提高强度,要求学生采用行进间高抬腿跑的形式进行,学生到达集合位置后,大都气喘吁吁,此时进行讲解也好,安排下一项练习也好,学生都很难顺利过渡。此时安排一个小的调整练习,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引导学生原地做深呼吸数次,或者做一下腿部放松的小练习等,既放松了身体,又缓冲了教学节奏,高效又人文。

四、以精讲促多练,增强学生身体练习时间

精讲,指的是教学“内容精要,方法恰当,语言精炼”[3]。体育教学中的讲解要准确、精炼,以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为学生的身体练习增量、增时,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和提高,及运动技术的掌握。体育教学中要做到精讲,须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良好的教学常规。好的教学常规,是实现精讲的必要前提,也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有助于教学组织的高速、顺畅。比如,体育教学中哨声信号系统的建立,“嘟!”一声哨音,配合相关手势,学生闻声令行禁止。清楚、短暂、高效。简化了口令的下达、要求的提出、队伍的指挥调度等时间,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身体练习赢得了宝贵时间。

2.提炼关键词。运动技术的动作要领,专业术语多,大都不适合学生理解、记忆。用学生认知层面能理解的关键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奇效。比如,单杠骑撑前回环技术要领描述起来较为复杂难以表述清楚。有经验的教师提炼出一个关键词“高提远跨”,四个字就突破了教学难点,让人拍案叫绝。

3.培养体育骨干。体育教学中,分组练习时,教师分身乏术,组织练习和指导、纠正等离不开体育骨干作用的发挥。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发挥体育骨干学生,将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比如,一个比较复杂的耐久跑路线讲解,发给小组长人手一张练习图示,在教师提示下,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一起研读、尝试,很快就能熟悉、掌握,缩短了讲解时间,为学生的身体练习赢得了更多时间,更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一举多得。

4.多在练习中提示。体育教学中,指导、纠正学生动作,必不可少,很多时候需要集合、集中讲解,但集合多了,既占用了课堂时间,又打断了学生练习的节奏,少了练习的时间。因此要注意多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用关键词提示学生改进、纠正动作,除非出现具有普遍性的、非停止练习进行强调、纠正不可的时机,尽可能少打断学生练习、少集合。

五、运用游戏比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身体素质练习

游戏比赛是体育运动的起源和不竭动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身体素质练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能和技战术,产生良好的锻炼价值。

在运用游戏比赛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全员参与。通过游戏比赛,要让全部学生参与其中,使其人人锻炼,尽享体育运动的乐趣。比如,利用“贴膏药”的游戏做准备活动,学生参与踊跃,但游戏中只是几个学生在跑动,大多数学生原地不动,这无疑使游戏效益大打折扣,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同样是用游戏做准备活动,传统游戏“老鹰捉小鸡”,则是全体动员,锻炼价值较“贴膏药”胜出一筹。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意选择、改编游戏比赛内容,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学生。

2.要关注差异。学生的体能差异客观存在,因此,游戏比赛不能搞一刀切,不能用同样的规则评判所有学生。因而,分层次进行游戏比赛是十分必要的,让每一位学生都吃好吃饱。比如,跑的比赛,可以采用同质分组,让体能接近的学生为一组,使每人取胜的机会均等,以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从而发挥出最佳的运动水平。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的阶梯起跑线,让所有学生都不甘人后,奋力向前。对于特殊体质的学生,可以降低标准、减小运动强度、运动量等,让其尽其所能,体验体育运动的苦与乐,收获自己的进步。

3.要严格规则。体育运动中,规则的制订有助于参与者公平、公正、安全地进行运动。游戏比赛也是如此,离开了规则的约束,也就没有了规矩方圆。游戏教学中,也存在学生投机取巧、不守诚信和消极参与的现象,对此,教师一定要注重教育,让游戏既锻炼身体又发挥教育职能,立德树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与意志品质。比如,让学生自报1分钟跳绳比赛的成绩,可能会出现学生谎报的情况,为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可以二次比赛,采用一组学生比赛,一组学生计数的方式,既有效提高了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又不显山不露水地增加了练习负荷,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本文系山东省威海市“十二五”规划课题“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素质练习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身体素质.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1418968.htm.

[2]组合(汉语词语).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 com/subview/67312/11247525.htm.

[3]精讲多练.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view/6591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