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运动休闲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及其发展

2015-12-04 22:00刘文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运动发展

刘文涛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 519088)

1 人本主义思想溯源

无论从哲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本主义都有着它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在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最早形式被称为是人文主义,即崇尚人的心智潜力和个性理想的和谐统一,它是在宗教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多年之后,人们追求自由和自我发展的心底呐喊。欧洲文艺复兴就是以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为标志,构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雏形,主张用人道来代替神道,倡导人权,反对神权,从而达到人性解放的目的。人文主义的倡导者们努力把人们从教会的教义和教规中解救出来,鼓励人们挣脱封建教条的束缚。事实上,人文主义是以文化解放的形式来诠释人本主义,即:以人为本。

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人认为科学无所不能,甚至在不远的将来,在很多领域机器人可以取代人。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崇敬,很多人开始宣扬科学主义的思想,把发展科学技术视为人类最重要的事业,并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1]。因此,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科学主义的思想狂潮。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工业革命使政治疆界、人口、各种生活习惯、乃至道德和宗教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在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益处的时候,人本主义的思想就被忽略了,对科学技术的无尽追求成了一种最为流行的社会价值观,在此过程中,人的主导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了。

其实,这些社会思潮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对教育的影响,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领域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科学主义促使教育界变得十分功利,培养高技术人才或者高精尖人才成了教育的主要目标。以美国为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不惜重金从世界各地吸引高级人才,充实他们的教师、科研队伍,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并在移民政策方面为优秀毕业生大开绿灯。这些做法的确大大促进了美国科技水平的发展,使得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科技超级大国[3]。与此同时,人文科学在美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人们忽视了作为人的基本需要和权力,其结果是种族主义盛行,贫富差异导致的人们之间的不信任和仇视日趋严重,许多社会问题暴露出的是人的异化和人们在现代化中自我的迷失。这种种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阻碍时,科学与人学之间便产生了激烈的争辩。

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始终伴随着社会问题和人文危机,这促使人们去思考人本身的价值和人的真正需求,为人文主义的从新兴起提供了空间和条件。有人说人本主义哲学是站在反科学主义的立场上的,其实不尽然,人本主义哲学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强调科学为人服务的宗旨,强调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人的作用和地位。人类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重要性胜过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前提,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教育重新得到重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学主义教育的发展势头,使得各领域的教育取得了相对平衡,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在于人的根本地位得到重视,教育在全方位塑造人、培养人的作用得到了重视。可以说,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了融合发展的道路。

2 当代人本主义教育的兴起与现状

2.1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与人本主义教育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甚的当下,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发展视作社会发展的目标已深入人心,社会的发展必定以人的发展为基础,正因为如此,以人为本的理念被扩展到了教育、商业乃至政治的方方面面,而这种理念的升华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人性化则是社会各方面关于人本主义思想的具体诠释。我国在解放初期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20世纪80年代又将美育和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之下。表面看,这些教育原则似乎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但其精神实质仍然与今天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有着较大的区别。过去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是从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它突出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人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人本主义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人的需求和人在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过程中的全面发展[4]。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技术化、自动化、信息化的趋势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使得人自身的发展被忽视了,其结果导致人们精神空虚、情感异化、人际交往淡薄,人们生活的根本意义受到了挑战。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是从人的健康、快乐、发展和自我实现等多个角度衡量教育目标的合理性,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合力搭配,使受教育者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设计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生活理想,成为社会中健康、快乐的一员。同时,团队合作和社会适应也是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些基本素质是保证一个人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要素。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人类生活的价值所在,强调只有每个人都能健康、全面发展,社会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2.2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当代教育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首先,全球化、信息化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出现了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冲突显得更加明显和不容忽视。年轻人有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趋向,而老一代人则倾向于固守传统,这使得两代人甚至是几代人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代沟,老一代人希望用他们的观念教育年轻人,而年轻人又希望对老年人进行反向教育,这就迫使教育必须寻求一种适合折中的共同观念,然而外来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使得这种代沟更加深刻和难以调合,这给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其次,信息化在给人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把人们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人们没有秘密可保守,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同时,高度商业化、高度工业化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无所适从,从而失去了自我。自我迷失成了一种社会担忧,因此,返璞归真,尊重人的本性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因为以人为本可以最恰当地成为不同年龄人群中的共同理念。从另一个角度讲,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当代教育的使命,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培养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教育的最终目标。当人们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之后,如何实现在生活、工作中实践以人为本则需要教育活动的参与,帮助人们真正理解人本主义的原则及涵义。

2.3 东、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融合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东、西方同样经历了人性和自我价值的迷失,因此对于以人为本的渴望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倾向。但东方的以人为本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西方的以人为本则强调自由和个性解放,崇尚个性张扬,追求与众不同。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成为世界秩序的主旋律的情况下,东、西方文化对以人为本的诠释出现了趋同的趋势,自由和个性解放成为一种新时代下的人本主义思潮,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几代人,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从人本主义理念扩张的角度看,是西方影响东方而后又融合的过程,西方教育的开放性也决定了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大量的亚洲国家的学生留学欧、美,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想和理念,并它带回到自己的国家。而相比之下,欧、美学生亚洲各国留学的人数远远少于他们接收的东方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强势。尽管如此,东方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涵也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在西方大学的教育中越来越多地可以找到东方文化的影子,这包括中国朴素哲学、中医的理论精髓等等。

3 运动休闲教育中的人本主义及其未来发展

3.1 运动休闲成为一种教育形式

多种多样的运动活动始终被作为教育的手段和教育方式,运动休闲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运动休闲活动对人们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可以塑造人们的生活态度、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情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直接地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得到锻炼。因此,运动休闲教育几乎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分支而受到空前的重视。运动休闲教育使教育由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复归到塑造人的精神与道德上去,从而使人摆脱社会的束缚,以人的完善达到社会完善之目的[5]。现代教育倡导对学生实施全面的人格教育,使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以充实人生,发挥生命的价值。休闲不仅仅是闲暇或者休息,在休闲过程中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了解自然和人本身,同时,人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完善,从而使人能够真正地全面发展。运动休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弥补了传统教育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在运动过程中接收体验式的教育,用自知和感悟的方式认识生活和自身。因此,运动休闲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新课题。

3.2 人本主义的运动休闲教育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倡导主动积极的教育过程,意思是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应该自由、自主地创造并进行体验式的学习,表现为选择与行动,在行动中验证自己的决策并在整个过程中学习新的规则,认识新事物。在学习的同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应该得到强化,在自由与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体验自我个性与自然的碰撞。如此看来,运动休闲活动是最适切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因为现代教育理念已摒弃了教师在课堂上的非人格化的知识专制,转而追求学生的自由、自主和创造。运动休闲活动中无论在组织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也就是最突出地体现了人本主义的主旨思想,在现代教育变革史上人本主义的运动休闲教育具有重要地位。

运动休闲活动以户外运动为主,其活动形式包含了征服自然、挑战自我,强调冒险和团队合作,这些都突出彰显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因此它是人们认识自我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好体验式教育活动。此外,运动休闲教育中强调自由和个人发展的意义,运动过程中的运动主体通常是与自然条件竞争,而不是对手(比如:登山、攀岩等等),这是一种自由的、与自然挑战的体验,同时,运动过程中突出的是个人或者一个团队,而不是像传统的体育运动中突出的是对抗双方的复杂关系,以及在此关系之外相关的教练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其代表的团体甚至国家的荣誉、团体的利益等等。运动休闲过程中,运动者更多的是要遵守自然的规则,而不是人为的竞赛规则。比如在登山过程中,登山者最重要的是要遵守登山的基本技术、方法和规则,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诸如比赛规则之类的人为条款。这就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运动法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要义。

3.3 运动休闲教育在人本主义层面上的未来发展

运动休闲教育之所以受到重视,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与传统体育教育形成鲜明对照。传统的体育教育强调规则,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利益,强调为集体争光,而这其中个人的意义和价值被严重忽略了。运动休闲教育在承认个人的价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运动活动中体验式的学习,并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人本主义强调社会以个人为依托,而不是个人以社会为中心[6]。这个原则表现在教育上恰恰是传统教育与运动休闲教育之分歧所在。运动休闲活动首先是以其休闲为最大特点并以此吸引人,而在运动休闲活动中,人的精神得到陶冶,品质得到锻炼等等,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在发挥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和全方位的。同时,运动休闲所实现的教义是以健全人格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为核心的,所以它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想,这将成为未来运动休闲教育的精髓之所在。

4 总结

人本主义是一个古典的哲学流派,被当代社会诠释为以人为本。作为一种当代的社会价值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应当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高度。在教育领域,过去的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而人本主义教育强调培养健康、快乐的、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个体,有这样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才是真正健康的社会。运动休闲教育的本质天然与人本主义相匹配,这使得人本主义的运动休闲教育真正体现了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1]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20-121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郑芳.美国职业体育制度的起源、演化和创新[J].体育科学,2007,27(2):79 -85

[4]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M].渠东,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

[5]陈玉忠.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25-33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运动发展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正经运动范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教师发展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