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功能

2015-12-04 17:18王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活动

王霞

(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2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被认为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它在教育人的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即不仅能促进的身体平衡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努力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高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可实施的有效途径。

1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特殊的育人功能

1.1 校园体育文化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校园体育,校园体育能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信念,比如:协作、民主、尊重、公平、公正、法律、规则、纪律等。学校体育根据学生活动范围营造一个“微小社会”环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的道德信念加以强化,并内化为学生日常行为中道德行为。在体育训练中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敢于拼搏,团结合作,耐挫能力,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综合素质。

1.2 校园体育文化对智育的促进作用

校园体育活动不仅能加强学生的道德信念,同时也有利于拓展视野,发散学生思维,对学生智育培养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校体育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培养创造力的内容,对发散思维,培养观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体育活动能不断的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为今后发掘学生的智力奠定了良好生物基础。第三,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时听觉,视觉、身体平衡感等多个不同感觉器官都要参加工作,感觉信息不断传入大脑皮层的各个神经中枢,从而加大了大脑的供养量,同时刺激,活化了大脑神经细胞。使人脑思维活动的物质——脑啡肤的分泌量增加,有利于保持头脑清晰、思维迅速。

1.3 校园体育文化对美育的渗透作用

美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就其美育的性质来说它是一种培养人们美好心灵为主的情感教育,体育是美感教育的内涵,而体育文化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身体活动而进行的教育,人体本来就具有最美的魅力,而形体美又是自然美的一部分,因此,体育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健与美的艺术,体育与美育是交融的孪生体,体育是以增强体质为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和谐发展,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志趣和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而作为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的过程是创造美的形式的过程,而美的形式的创造离不开美的形式的追求与判断。它把身体美、心灵美、行为美三者在运动实践中结合起来。训练过程加强学生的行为举止美、节奏美、动作美、形体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校园体育文化能够从形态和体能上完善人的身体,使其日益健美;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所以体育文化中渗入了美。

2 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特征

2.1 校园体育文化的隐蔽性

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是以内隐的、间接的。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校园体育文化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体育精神,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体育文化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接受暗示、感染。体育教学模式能避开潜意识障碍,无意识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2.2 校园体育文化的全面性

校园体育文化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引导学生加强体育活动,自主加强体育锻炼,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享受训练中遇到困难勇于拼搏的喜悦,目标实现的自豪感,不断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抵抗能力,训练出一身美丽而健康的肤态,给人们以良好的美感。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全面性、综合性。

2.3 校园体育文化的自主性

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参与主体。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能力强和自我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张扬自己的个性,乐于创造,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彰显独立自主的个性。

2.4 校园体育文化的稳定性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应重点强调终身锻炼意识,体育教育不仅仅只是“现在”,更要重视“将来”,体育文化不仅要满足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需要,还要满足大学生终身锻炼需要。因此,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3 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凝聚力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校园体育不仅是日常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还是师生文化需求、文化选择、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人群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体育文化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师生对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聚合力。校园体育文化多数是集体参与,任何参赛者都是集体一员,每个人都要有为集体荣誉而战的责任感。体育运动中的成功与失败对各中不同心态的人们起着积极作用,它能激励正在成长的青年学子克服困难奋勇向前,对于因种种原因而消沉、颓废失去信念的学生,可以使振奋精神,找回不断进步的信心。因此,积极的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有效的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提高学生人际交际能力。让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享受体育生活,通过体育活获取到更多的体育知识。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其在体育技能与体质都得到提升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失败后战胜困难的超越感。不断的激发大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当中,促进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个性地发展,让当代大学生能够以独立、自主、创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

4 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

体育文化活动本身的趣味性、竞争性,诱导学生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效的缓解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日益更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并改善因朋友少,家人之间缺乏沟通,学业压力大等不良影响带来的无助感,孤独感,对未来没有追求等不良情绪。如果学生长时间处在对未来没有追求,萎靡不争消极低沉的情绪中,不仅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并且对社会也是百害无益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实现目标的自豪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排除消极低沉的生活情绪。体育锻炼被认为是一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体育本身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努力思考。体育运动追求的实现目标的自豪感,能有效地激发广大师生们自尊心和进取心,无论何种体育比赛,参与者都有可能在毫无注意下受到比赛特有氛围和运动规则所感染,每当遇到挫折与磨难时那种对胜利的渴望和奋勇向前斗志油然而生。体育运动中养成的顽强拼搏,敢于超越,渴望胜利的精神,能不断激发学生们的积极进取,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参与者为改变逆境而做出的努力,为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奋勇向前树立榜样,增强了自尊心和追求梦想的勇气。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完善的过程。

5 体育文化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分析

5.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

体育文化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体育文化其表现形式大多包含在大型的体育运动会中,这些体育运动会包括高等院校自身举办的运动会、高等院校之间联合举办的运动会以及国内高等院校的运动会。这些大型的运动会是学生一展体育技能的好场所,同时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的代表也会为了本校的荣誉而战,把自己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样的比赛中,学生、老师和运动员都是参与者,运动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学校争光,而其他的学生和老师则为参加比赛的学生呐喊助威。通过这样的大型运动会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在运动会上,各个比赛项目也需要参赛运动员遵守相应的比赛规则,与队友进行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高等院校的体育文化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播让学生更加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勇于承担等精神,把自己看做的集体的一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集体争光、为国家争得荣誉。同时通过高等院校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所以,高等院校的体育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高等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播,培养学生的竞赛意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熟悉公平、平等的竞争规则,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规范。从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上分析,即使从事不同的行业,但是社会中对于人才的基本职业道德确是统一的。高等院校的体育文化正是帮助学生形成公平公正、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等职业道德。在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上,高等院校应该致力于本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上,让学生在好的体育文化校园中生活和学习,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就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融入到校园的体育文化中,调节自己的行为、感悟人生的真谛。

5.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创造力

学生在参加运动会时,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除了战胜自然条件、身体条件外,还需要战胜自己的心理条件。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播就可以培养这种抵抗挫折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具备顽强的意志力。当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妥协,积极应战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高等院校要多举办一些运动会,比如:团体操、体育艺术节、体育趣味赛等。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应该通过体育文化的传播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举办一些体育征文、体育摄影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其在各种活动中能够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就感,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与活动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平台中,享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6 结语

在校园体育文化过程中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具有重在参与的意识,顽强拼搏的精神。使生活在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的师生实现精神、心灵的塑造,校园体育文化对完善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吴红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8(1):87-89.

[2]谭红,陈中林.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02-104.

[3]姜同仁,林祖明.论校园体育文化[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4):27-29.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