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变”变出新天地——水城县农村资源改革探索

2015-12-05 15:50哈文丽
当代贵州 2015年23期
关键词:水城县刺梨三变

2014年,水城县通过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创新了精准扶贫模式,完成了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和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242人。

5月15日,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曹洪民率国务院扶贫办调研组到水城县调研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工作,对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水城县“三变”改革理念新颖、机制灵活、特色突出、效果明显。

水城县辖33个乡镇,境内喀斯特地貌突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种植以玉米、土豆、水稻为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按照人均年收入2736元的国家新扶贫标准,水城县至今仍有22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25.58%。

如何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让农村封闭式经济向开放型经济提升,是水城县委县政府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

资源变股权沉睡资源活起来

针对村集体资源底数不清、产权不明晰、效益发挥不好,资源利用率低,农民资产确权滞后、土地利用率低、经营性收入少等问题,水城县以保持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等措施,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盘活各种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

2014年以来,以米箩乡、蟠龙镇为试点,水城县通过组织动员、调查测绘、方案议决、结果公示等程序,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等资产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通过对农村资源核查清理、登记备案、资源评估,对农村可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并通过协议的方式,将农村资源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探索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

米箩乡组织农民将耕地承包给种植大户经营猕猴桃园区,采用“581”模式收取租金,即:第1~3年为每亩租金每年500元,第4~6年为每年每亩租金800元,第7年开始每年每亩租金1000元,且参与利润10%的分成,同时,园区业主每年给村集体支付一定的协调服务费。

2014年底,都格镇向水城县林业局申请退耕还林刺梨种植项目3000亩,采取引进种植企业为主要实施方,由村委会与涉地农户组成村合作社,刺梨生产加工企业与村支两委和种植农户分别签订协议,流转土地,每亩土地公司按年补助农户240元。加工企业对刺梨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村合作社以村委会名义负责协调土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农户投工投劳种植。刺梨进入采收期(一般为三年)后,全部实行订单收购,公司负责按保底价2元/斤收购,若当时的市场价超过保底价,则按市场价收购。

资金变股金分散资金聚起来

针对财政投入到农村资金点多面广、投入分散、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水城县采取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使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在坚持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水城县将财政投入到村的发展类资金(除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外),原则上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

鸡场镇凹子村以“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共建,村集体以100万元国家财政资金与水城县丰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猕猴桃、中华寿桃种植,占有股份为28.9%,预计2018年收益9.3万元、2019年收益48.58万元、2020年收益88.63万元。

发耳镇双井村采用“村委会+合作社+基地”的运作模式,村集体以100万元资金作为股金,选择与水城县家家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獭兔养殖,占有股份38.02%,村集体每年增加积累10万元。

农民变股民农村群众富起来

农民增收难,难在传统种植面积大、产出低;难在长期以来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低。要破解这些难题,就要让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让资金在市场中流动起来,提高农民在入股企业、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实现增收致富。

2014年,全县村集体及村民以资源、资金入股公司、合作社等经济实体28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农民9893人,其中贫困农民入股人数3386人。共198户农民通过入股实现分红,其中以技术入股的84人,人均增收1020元以上。

水城县还坚持把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群众创业就业的平台,一方面鼓励农民通过资金入股参与分红,另一方面组织农民就近就地务工,参与农业管理经营,根据劳动力实际按每天50~100元不等支付工资,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2014年,全县共10000余农民通过创业就业,人均月工资收入达5000元以上。米箩乡俄戛村通过引进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解决贫困农民就业60人,带动202户712人致富。

2014年,水城县通过“三变”改革,创新了精准扶贫模式,完成了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和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0242万人。

“三变”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促使农村各种资源要素流动起来,把财政扶贫资金整合起来,将农民从传统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制度创新的激活效应集中凸显。

如今,伴随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水城县基本消除了农村资源闲置浪费,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破解了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和资金短缺的问题,推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整理/哈文丽 责任编辑/豆文君)

猜你喜欢
水城县刺梨三变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擦亮农村“三变”改革“发源地”品牌
三角恒等变换之“三变”
水城县荣获全国第二届“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多项殊荣
注重“三变” 学会“三看”
刺梨和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