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行业并购现状与国外经验借鉴

2015-12-05 08:28朱丽军
中国出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影视多元化

□文│袁 璨 朱丽军

中国影视行业并购现状与国外经验借鉴

□文│袁 璨 朱丽军

在梳理美国影视公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影视公司在未来的并购中,一要致力于拓展现有业务领域,采取多元化战略;二要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核心;三要着眼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

影视行业 并购 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土影视娱乐公司应运而生并不断成长。2010年以来,影视文化行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影视行业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日益活络,新一轮并购浪潮正在悄然兴起。这一轮并购浪潮的兴起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影视公司自身的需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美国影视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并购机会,巧妙利用资本运作方式,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为美国电影业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对中国影视公司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中国影视行业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电影事业肇源于1905年,发展到如今,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1994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前,虽然已经进行了10多年的对外开放,但是中国的国内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正是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中国老一辈电影人曾创造了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电影辉煌时期(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年平均票房在20亿元以上,年均观影人次达到了73亿)。1989年以后中国的电影行业转入颓势,直到1994年政府放开了对外国摄制影片的引入,才使中国的电影行业发展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之后的四五年时间内,引进影片的票房长期占据中国电影总票房的绝对领先地位,直到1999年引进影片的票房占比才开始下滑。但总体来讲,1994年到2001年之间,全国的票房总量始终维持在9亿元左右,电影票房业绩极是惨淡。

2002年以后,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强势发展,中国的电影票房开始稳步提升(见图1)。2009年以后,全国的电影总票房进入了飞速上涨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国产电影的表现尤为抢眼。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的电影票房已经达到217.69亿元,是1994年全年票房的16.4倍,国产电影的票房占比也达到了总票房的58.7%。另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在我国境内上映的境内外电影共有170部影片取得了超过1亿元的票房总收入,其中国产(含台港澳)电影89部,占比达到52.35%。其中,《人再囧途之泰囧》《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和《心花路放》等四部国产影片更创造了票房过10亿元的惊人纪录。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电影总票房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仍会有一大批进行制作的国产电影将取得更加骄人的业绩。

图 1 1989年以来我国历年总票房和国产电影总票房[1]

与全国电影总票房和国产电影票房节节攀升相一致,国内上市的影视公司的总市值也相应地快速增长。图2显示的是2000年以来影视上市公司总市值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2009年随着全国电影总票房的加速上涨,影视行业迎来了发展转机,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开始受到追捧,整体市值逐年稳步增长。2013年,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受到国产电影兴起的强烈刺激,行业整体市值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1.65倍。2014年,影视行业的投资热度有所降低,但行业的总市值仍有超过18%的增长。

图 2 2000年以来我国影视行业上市公司总市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2]

二、影视行业公司的并购需求分析

图 3 2000至2014年电影与娱乐行业并购案例数[3]

2010年以前,中国的影视行业鲜有并购案例发生(年并购案例数不多于2例)。2011年以后,影视行业的并购案例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影视行业共发生了62例并购案例,是前一年23例的接近三倍。由此可见,影视行业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有加剧之势,一轮并购浪潮正在悄然兴起。这一轮并购浪潮的兴起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影视公司自身的需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影视文化行业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为影视行业的并购与重组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从政策上来说,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将电影产业提升至战略产业高度;在此之后,文化部、财政部、广电总局、工信部、发改委等多个政府部门都对发展影视行业提出了指导意见,并承诺从政策、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多方位为影视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2013年国家部委进行调整,成立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并取消或下放了部分影视行政审批职责,为影视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和长远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竞争状况来看,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的开放程度愈来愈深,外资文化传媒巨头也逐渐开始向国内市场渗透,我国的影视公司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在这背景下,国内影视公司的行业重组与并购浪潮悄然升温,主要的影视公司在巩固原有优势业务的优势地位之外,开始进军包括游戏和新媒体在内的其他相关业务领域。如华谊兄弟公司自2009年以来,共成功进行10项并购交易,成功进入影视、音乐、娱乐、广告、经纪和游戏行业。

从观众观影需求来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80后”“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成为影视行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支撑。从2000年到2013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29倍,人均和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长了3.43倍,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居民花费在文化娱乐上的支出也有同比例的增长;“80后”和“90后”在人口总数上已经占到我国人口总数的30%以上,其成长于我国社会加速变革和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眼界相对开阔,家庭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对于娱乐消费支出接受程度也较高,目前我国电影的观影人群以19~35岁人群为主,占到总观影群体的75.8% ,“80后”“90后”作为新一代的消费群体的崛起,是造就近年来影视行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影视公司寄希望于通过并购实现业务多元化,巩固市场地位。业务发展多元化,不仅有助于增加影视公司的收入来源,而且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图4显示的是目前国内主流影视公司在全产业链拓展上所进行的尝试,主流影视公司都争先恐后地进入了艺人经纪、制片、发行、院线和影院等业务领域,这些业务领域是影视制作发行业务的自然延伸。华谊兄弟等影视公司近两年来还积极筹划进入游戏等与影视相关的周边行业。

再次,影视公司净运营资本和现金储备充足,具有充足的资金去开展并购和重组业务。并购是公司实现权益增值的重要途径,从公司财务的角度来看,公司的主要使命是为股东创造价值。在流动性充足而且拥有大量的现金的时候,公司应该积极投资一些收益好的项目或业务,从而增加股东的权益。影视行业公司近年来不断对外寻求并购机会,不失为合理利用自身现金资源,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明智之举。但能否顺利完成并购以及并购后的整合能否成功,都对公司的资本充足状况要求严格。表1列出了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部分财务指标,从2008年到2013年,影视行业上市公司的净运营资本从41.72亿元增长到了476.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2.74%;同期,影视行业公司所持有的货币资本也从89.07亿元增长到了502.79亿元。2008年以来,影视行业公司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在50%以上,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在23%以上,这两项数值都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数据。由此可见,影视公司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拥有大量的货币资金,寻找兼并和重组机会是影视行业公司谋求增值的必然选择。

图 4 主流影视行业公司全产业链拓展情况[4]

表 1 影视行业公司部分财务指标[5]

三、国外经验借鉴

现代影视行业的诞生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影视行业诞生后的100多年里,美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极佳地诠释了影视行业自身的发展脉络。扎根于美国本土的影视公司或者世界大型影视公司都与美国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公司的发展、壮大、并购、重组乃至衰落对中国影视公司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1893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这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启了美国电影大众放映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方式。美国最负盛名的八大电影公司,即米高梅电影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华纳兄弟影业公司、环球电影公司、新线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华特迪士尼悉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经历了百年的产业发展,美国电影产业风起云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并购浪潮。目前美国电影产业的整体结构表现出三点特征:

1.独立电影制售公司消失

影视公司通常都是娱乐和传媒巨头的一部分。上世纪80年代起,好莱坞的八大电影公司便相继被传媒娱乐业巨头兼并或收购——派拉蒙被娱乐巨头维亚康姆收购,哥伦比亚公司被索尼娱乐公司收购,华纳兄弟与美国时代公司合并更名为时代华纳,20世纪福克斯被并入传媒巨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2005年,米高梅公司被索尼娱乐集团收购,至此八大电影公司中的最后一家独立制片公司消失。影视公司之所以放弃独立影视制售,因为一方面是独立的电影公司在投资大型影片时往往面临着重大的财务风险,与娱乐巨头的合并能够通过增加资本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传媒巨头的合并,电影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其刊物、网站以及影评人等媒体渠道进行影片的充分宣传甚至炒作,迅速扩散影片的知名度,获得高额的票房以及电影的周边价值。

2.电影制片投资规模两极分化, 票房收入疲软

近年来,美国大制片厂及其附属公司发行的中高成本电影数量都呈下降趋势,独立电影公司发行的小成本电影则呈增长态势。这表明一方面大制片厂集中资本,收紧资源投入在几部重磅大片尤其是3D电影上;另一方面,借着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仍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独立电影的领域,希望用很低的投资创造不对称的票房奇迹。美国制片业日益走向“两极分化”的态势,大制片厂和较大规模的独立电影公司愿意将钱集中花在少数较有卖座力的大片上,这些电影在强大营销攻势的保障下往往风险比中等投资规模电影更小;较小规模的独立电影公司则倾向将原来可生产中等规模影片的资金用来生产数量更多的低成本电影,这些投资仅100万美元左右的电影,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录像带、电视、视频点播、海外市场等相关发行渠道中获得稳定的回报。同时,在院线激烈的竞争之下,尽管有3D及IMAX等高票价电影的推行,美国电影票价一直保持稳定,而观影人数甚至有下降的趋势。美国电影总体票房容量已经基本固定,靠票房收入打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目前美国影视公司营业收入中票房收入仅占20%~30%,其余收益主要靠DVD发行、网络点播及周边产业等多元化外延产品的发展。而目前美国影业通过对重磅电影的集中宣传和营销也有力推动了其影视周边产业的发展。

3.美国影视公司对新兴市场依赖增强

美国国内电影市场已基本饱和,观众观影次数和票房价格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美国电影公司国内票房收入92亿美元,同期海外票房收入却达到了163亿美元。到2012年,国内票房收入仅增长到106亿美元,但来自海外市场的票房收入却增长到了212亿美元。[6]美国电影公司表现出对海外市场越来越大的依赖性。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中,以拉美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增长最为强劲,而亚太地区的票房增长中40%是中国贡献的。可见,立足本土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是影视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对中国影视公司未来战略的建议

美国影视公司充分利用各种并购机会,巧妙利用资本运作方式,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也为美国电影业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电影行业公司的发展正处于行业加速重组的重要机遇期,美国影视公司发展与并购路径对中国影视公司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采取多元化战略,拓展业务收入来源,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电影的制作发行成本与收益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如果影视公司只单纯从事电影制作发行业务,将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多元化路线是一个成熟影视公司的必由之路,这也是美国顶级影视公司所推崇的发展路径。在探索多元化路线时,应当遵循以协同价值为重、横向与纵向多元化相结合和同心多元化的原则。所谓以协同价值为重,指影视公司应当以协同价值为首要目标而谋求多元化路线,如华纳兄弟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涉足了电影、电视、游戏和音乐制作等四个主要行业,四个行业相辅相成,取得了良好的协同价值。所谓横向与纵向多元化相结合,是指并购过程中,在业务发展有必要的情形下,兼并重组要做到整合产业上下游的同时,要兼顾同核心产业密切相关的周边行业,如影视公司在向电影制作发行上下游产业拓展的同时,可考虑进入音乐、游戏、电视等与电影制作紧密联系的周边产业,在这一点上美国传媒巨头时代华纳公司的做法堪称典范。同心多元化原则指的是在多元化的过程中要尽力避免过度多元化与不恰当的多元化,尽量不要进入与现有业务不产生协同价值的行业,比如米高梅在衰落之时,曾寄希望于把发展酒店业作为多元化发展路径挽救公司的危局,但结果却让米高梅失去了其本身艺术性的高雅与纯粹,拉大了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2.建立自身的品牌核心

国内的大型影视公司都对“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的影片制作模式有很深的依赖,但这种发展理念在国产电影市场日趋成熟、观众日益理性的条件下必将逐渐被冷落。美国电影业巨擘米高梅公司曾拥有“比繁星还多的明星”,但21世纪初其对于大制作影片和大明星的倚重使其陷入了重重困境——大制作影片的高成本与预期收益的不符,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在观众审美愈发成熟的市场越来越低迷。国内一些领先的影视公司,如华谊兄弟公司,近年来耗巨资打造的影视大片(如《唐山大地震》和《1942》),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票房收益,反倒是一些小成本的电影却取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如《人再囧途之泰囧》),这也提示国内的影视公司要对现有“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的模式进行反思。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兴起了一股知名艺人脱离影视公司自行成立工作室的浪潮,影视公司传统经纪业务的收入大大减少,影视公司对大明星的依赖也不得不有所转变。影视公司在影视创作方面应当着眼于打造自身品牌价值,降低对于经纪人业务的倚重,转而依靠品牌优势,以知名导演及制片为核心的基础上,汇集演员,建立强大的制作团队,通过良好的宣传打造出高品质的影片来提高品牌价值。并利用多元化的产品服务,充分实现影片收益的多元化。摆脱对于一味追求“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式制片方式的依赖。

3.提升国际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10年经历了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电影市场还将会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但需要注意的是,进口影片目前仍占据了我国电影总票房中很大一部分,挤占了国产电影的利润空间(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其中进口影片票房134.84亿元,占比45.49%)。我国近年来票房收入的大幅增长很大一部分还依赖于二三线城市的人口红利带来的票房收入,但这种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美国经验表明,在二线、三线城市院线迅速发展之后,一国的电影市场或将陷入饱和)。当一国票房收入进入饱和以后,拓展国际市场便成为主导影视公司收入增长的关键。2014年我国国产影片海外销售收入仅为18.7亿元,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还处于幼稚期,发展空间巨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注释:

[1]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数据整理而来。

[2]数据来源:根据Wind金融数据库数据整理而来。影视行业的划分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包含的上市公司有中视传媒、长城影视、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光线传媒、华录百纳和新文化。

[3]数据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

[4]数据来源:根据Wind金融数据库数据整理而来。

[5]数据来源:Wind金融数据库。

[6]数据来源:MPAA:Theatrical Market Statistics 2013。

猜你喜欢
影视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