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达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2015-12-05 01:40朱文霞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参与率老龄人口老龄化

朱文霞,胡 艳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国发达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研究
——以上海市为例

朱文霞,胡 艳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利用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教育程度、城乡差别等方面,探讨上海市为代表的中国发达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年龄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和失业的原因。结果得出,由于大量务工人员的流入,常住人口年龄有所优化,但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教育对于劳动参与率尤其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提高作用很大;城乡之间劳动力供给具有明显差异,未来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形势将更为严峻;老龄人口教育程度和劳动能力低,往往被劳动力市场“遗弃”。

劳动参与率;人口老龄化;劳动供给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北上广深津等为代表的中国发达城市经历了经济与社会的急速变迁,其中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基础上的制造业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力量。1950、60年代的生育高峰和改革开放及80年代的户籍管制放松,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年轻化和大量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构成外向型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3]。现阶段,一方面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着巨大改变;另一方面,发达城市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以及科教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内集聚的劳动力数量和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发达城市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迫切地需要合适的劳动力的配合,探索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将会为发达城市未来的劳动力供给提供有益的指导。

1 文献综述

李建民等从人口结构转变角度认为人口问题将是21实际中国面临的持续挑战[4]。蔡昉、王美艳的研究展示了我国在下岗和失业现象日益严峻化的同时,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趋势,并认为劳动参与率下降是失业的结果[5]。张车伟很清楚地表述了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结合研究的重要性,且提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劳动参与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共存的现状,地区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6]。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地会减少劳动力供给,但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7]。马忠东等的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参与年龄模式正趋向于稳定的倒U形,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差异[8]。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可以大大提高劳动参与,特别是女性的劳动参与,这正凸显了未来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蔡昉论证了在第一次人口红利式消失后,可以通过深化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养老保障制度安排创造新的储蓄源泉、通过劳动力市场制度安排、扩大人口老龄化时期的劳动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存量,来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9]。

在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劳动力减少的趋势逐渐明显,有文献表明我国的劳动力在2015年达到最高点后会趋于下降。上海市作为中国发达城市的代表,既吸引了大量高质量年轻劳动力,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劳动力问题复杂而突出,这也是我国发达城市的共同现象。针对这一特殊问题,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城乡差别、外来人口等方面,对上海市劳动力供给状况进行细化分析和深入研究,为以上海市为代表的发达城市未来的劳动力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2 人口变化

2.1 数据及方法

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是描述劳动力供给的三大指标。根据上海市的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劳动参与率采用的是16岁及以上经济活动人口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

人口普查作为全国范围的统计活动,对于人口和劳动的调查全面而广泛,数据较为统一可靠。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上海市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上海市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上海市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2.2 上海市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变化

表1 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参与率

图1 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比例

从年龄结构来看,上海市的常住人口数量从1990年的1334185增加到了2010年的23019196,增加了72.53%,增长数字惊人。但上海市的户籍人口18年来都是负增长,常住人口的增长来自于外来常住人口,即在上海居住时间达到半年以上的人口。2010年上海的常住人口达到了897万,在17~43岁年龄段中,外来人口比重已经超过户籍人口。但在50岁年龄段,户籍人口比重大大提高,都在80%以上,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情况十分严重。上海等特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口,据普查资料,北上广深等城市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有很大比重,且多为年轻人口。总的来说,发达城市这种依靠外来年轻人口推动经济发展是不够稳定的,虽然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对资源、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和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从劳动参与率来看,2000年到2010年总的劳动参与率几乎没有变化,但经济活动人口的年龄阶段有后移的趋势,50岁之后所有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与2000年相比均有大幅下降,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将会使得整个社会的负担加重。外来人口的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虽较高,但80%从事的行业为生产操作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只有8%。为推动经济增长,发达城市应当引进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如京深上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各地都采取了不同的限制措施(比如非211学生不给落户)在资本方面老龄人口可能会带来较多的储蓄资金,Lee等提出在人口老龄化下可能会通过高储蓄动机带来“第二次人口红利”[10]。我国的养老金制度改革也迫在眉睫,目前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无法完全激发出人们的储蓄动机。

3 劳动力供给分析

3.1 教育程度与就业率

表2 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上海市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

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总体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不断提高。从未上过学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都可以使得总的劳动参与率提高20%左右,其中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可以提高26%和17%,说明义务教育的普及对于劳动参与率尤其是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及以下时,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均低于男性15~20%左右,但在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时,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已经接近于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在教育程度不是很高时,男性有着绝对的优势。但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接近男性。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大致相同。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失业率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教育程度低时,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都很低,这些人群劳动竞争力总体较弱,影响他们的工作意愿,当在劳动力市场上遭受挫折,很容易退出劳动力市场。对于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学历,劳动参与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且失业率不断下降。

从未上过学和小学学历中,55岁及以上人口占了80%和42%,高中和专科及以上人口中,15~39岁人口占了48%和72%。教育程度和劳动参与率低的大部分是老龄人口,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年龄人口几乎都是40岁以下。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使得老龄人口在劳动力市场处于绝对的劣势,是“遭受挫折的劳动者”主要组成部分。鉴于教育对于劳动的重要性和目前老龄人口教育的难改变特征,要增加劳动力供给和降低老龄人口造成的负担,应通过深化教育,将年轻人逐渐培养成为拥有更高劳动力资本的劳动者,可以延长其一生工作的时间并提高劳动参与率。

3.2 城乡区别

在我国,城乡之间经济、人口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图2中可以看出,乡镇的劳动参与率是一个较为标准的倒“U”型曲线,乡镇的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城市的劳动参与率。在40岁之前,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参与率接近,40岁之后,乡镇的劳动劳动参与率明显高于城市。在50~60岁之间,乡与市的劳动参与率相差达到20~30%左右。在65岁之后,市和乡镇的劳动参与率差距在10%左右,这个年龄段市的劳动参与率仅有1.1%。从失业率图中可以看出,乡的失业率是随着年龄的升高不断下降,在16-19岁乡的失业率达到6%,在65岁时下降到1%左右。市的失业率一直高于乡镇,从40岁开始,失业率逐渐上升,并在55-59年龄段达到最高峰。市的劳动参与率下降与失业率上升表现城市老龄人口的脆弱境地,上海市作为我国最大、最发达的城市,吸引了大量人才,老龄人口在劳动力市场的劣势更为凸显,对于社会保障条件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政府大力提高城镇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的水平。

图2 市镇乡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

从表3中也可以看出:1990年到2010年,0-14岁年龄段乡的人口高于城市,但在不断下降。15-34年龄段人口城镇的比例高于乡,很好地反映了乡村的青壮年去城镇里务工。但这个差别在2000年远比2010年明显。1990年农村的5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要小于城镇的比例,但这个数字在2000年和2010年就已经转为正数,说明乡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严重。杜鹏、王武林的研究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现象,但不会持久[11]。我国城市老年人口将会超过农村,这个转折点会在2040年左右出现。上海市现在老龄问题的重心在农村,随着城市老龄人口的增多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上升,重心可能将会转向城市。这样城市的老龄人口就业问题更为突出,而且其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地位劣于乡村。就需要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人口就业安排机制,为危机做准备。

表3 年龄结构的城乡对比

3.3 原因分析

一般来说,非经济人口即退出了劳动力市场的人,不再有工作意愿。从总量上来说,离退休、在校学习、料理家务是非经济活动的三大主要原因,其中离退休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达到74%,在校学习和料理家务分别占17%和17.73%。从年龄来看,在校学习集中于29岁之前,料理家务在年龄结构上分布很均匀,离退休发生在45岁之后。离退休原因的高比例及年龄特征很好地的契合了之前对于教育程度的分析,老龄人口是非经济活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失业人口来说,他们本身要求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却没有丧失这种要求。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和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是导致失业人口的两大主要因素,两者的年龄分布也有着很明显的特征,以40岁为界限,40岁之前个人原因为主,40岁之后单位原因为主,且40岁也是失业人口由下降转为上升的转折点。

但在未来,随着这代年轻人口转为老龄人口,他们的教育程度较高,参与经济的经验较为丰富,逐渐地可以将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作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途径。

4 结论及建议

通过结合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和城乡差别来探讨上海市的劳动力供给情况,得出:(1)我国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生活质量高,每年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且多为青壮年,使得发达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优化,但是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外来人口虽数量多,但是教育程度不高,从事的大部分是服务或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和负责人较少。青年组的劳动参与率有所上升,这大部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引起的,2010年50岁以上所有年龄组人员的劳动参与率比2000年都有下降,总的劳动参与率并没有显著变化。(2)从教育来看,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未受过教育的总劳动参与率只有17.86%,研究生达到73.8%,说明教育对于劳动参与率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女性的作用更明显。(3)城乡之间的劳动参与率和失业率都存在差别,一般乡的劳动参与率高于市,失业率低于市。现在乡村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加严重,但根据国外的发展路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老龄化程度会超过农村。(4)上海的离退休年龄较早,在非经济人口中,离退休人员占据了绝大部分。在失业人口中,随年龄增大因单位失去工作的人应当引起关注,他们和非经济人口中的离退休人员是“受挫折的工人”中的最大组成部分。

结合上面,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发达城市要通过合理的调控机制,引导高素质的外来人口流入;完善外来人口的管理和培训机制,提高外来人口的综合素质,保障就业;完善户籍制度,保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实行“服务式”管理,转变管理观念,体现“以人为本”,将外来人口一同对待。(2)老龄化是上海市的必然趋势,社会的负担加重不可避免,应当遵循这一事实,采取适当的准备措施以应对。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基金的的支付能力;保证老年人口的健康,建立老年医疗健康保险制度;根据农村的实际推行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为辅的养老制度。(3)老龄人口是劳动力市场上的绝对劣势成员,老龄人口的教育程度低,劳动能力也较差,一旦被劳动力市场拒绝,很难再回到市场中,成为被市场遗弃的人员。提高老龄人口的工作时间可以大大增加劳动力的供给,目前全面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可以逐步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未来随着时间推移,可以逐步的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

[1]Bloom,David and Jeffrey Williamson.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1998(3):419-455.

[2]Williamson,Jeffrey.Growth,Distribution and Demography:Some Lessons from History[J].Explorations in Economic History,1998 (3):241-271.

[3]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2-10.

[4]李建民,原新.持续的挑战——21世纪中国人口形势、问题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蔡昉,王美艳.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一个反设事实法的应用[J].中国农村经济,2007(10):68-79.

[6]张车伟,吴要武.城镇就业、失业和劳动参与: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人口科学,2003(6):33-40.

[7]奉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5(4):47-49.

[8]马忠东,吕智浩,叶孔嘉.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增长:1982~2050年[J].中国人口科学,2010(1):11-27.

[9]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4):4-13.

[10]Lee,Ronald and Andrew Mason.What Is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J].Finance and Development,2006(3):16-17.

[11]杜鹏,王武林.论人口老龄化程度城乡差异的转变[J].人口研究,2010(2):3-10.

[责任编辑:李荣富]

A Labor Supply Research of Developed Cities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Zhu Wenxia,Hu Yan
(College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601)

With the sixth Shanghai population census data,from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education,urbanrural difference and so on,the paper explores Shanghai labor supply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working-age population withdraw from the labor market and unemploy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ageing of the registered population is serious,and age of permanent population is optimized because of migrant workers,and ed⁃u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especially for women,and labor supply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city’s future labor market situation will get more serious,and ageing popula⁃tion of low degree of education,labor ability tends to be abandoned by the labor market.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Aging of Population;Labor Supply

F241

A

1674-1102(2015)04-0048-04

10.13420/j.cnki.jczu.2015.04.009

2014-12-05

朱文霞(1992-),女,安徽庐江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胡艳(1964-),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猜你喜欢
参与率老龄人口老龄化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生育率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分析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