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励学躬行校训的认识与思考

2015-12-05 03:43史振洪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7期
关键词:思考

史振洪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践行“励学躬行”校训这一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和分析:为什么要再次开展校训教育?应该怎样学习践行校训?教师怎样在践行校训中身体力行做表率?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师生学习、实践的实际,试图提出对学生成才、老师育才有所帮助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践行校训;励学;躬行;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94-02

这学期刚刚开学,学院党委决定,新学期的学生工作,将以“三项教育”为抓手,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这三项教育是:校训教育、“三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应该说,这三项教育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励学躬行”的校训教育,不仅以往开展过系列活动,而且师生一直在按照校训要求进行工作和实践。只是某些时候我们的实践还不够自觉,而且重视程度也不够“均衡”。因此,趁着学院这次再教育的机会,我们对按“励学躬行”校训要求培养人才的实践好好理一理,并且较系统地做一些理性思考,这对学生的成才、老师的育人,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一、为什么要再次开展校训教育?

(一)生源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江苏省已经连续四年在民办高职和部分公办高职院校中实行注册入学招生。据媒体报道,这种注册招生政策,还将持续到2017年。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大家都有同感,这个生源群体有许多优点,但也有不少弱点。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文明素质等参差不齐。面对这样一批生源群体,我们照样要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仅靠以往的实践经验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从重重困难中辟出蹊径,做出新的成绩,才能在社会上赢得声誉,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学院这次校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就在这里。

(二)我院的校训与高职教育贴得最紧

什么叫校训?汉语词典上解释,校训就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换句话说,校训也是师生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我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2006年9月确定的。外界同行和校内师生评价,钟山的校训与高职教育贴得最紧,最具特色,虽然只有“励学躬行”四个字,但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指导性、可操作性极强。

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在诗文中常把“励”、“学”、“躬”、“行”四个字连在一起,用于赞美人品、修养、道德及学识。

可以说,学院“励学躬行”的校训,不仅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还体现了我国教育方针和高职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对我院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的提升。

(三)给刚入学新生指一个具体的成才路径

对于励学躬行的校训,在校的、毕业的学生都比较了解,而刚入学的2014级新生却是“一张白纸”。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目标,新同学们在钟山的“第一步”怎么迈?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学院董事长要求,要把2200多名新生请进门,服务好。院领导又加了一句“教育好”。为此,学院把新同学入学的“第一课”,定为学习践行“励学躬行”的校训。其目的就是要帮助新同学提高对校训的认识,打深校训的烙印,为他们迈好第一步指明方向,为他们成才指一个具体路径;同时通过校训教育,带动和推进全院学风、教风、校风建设。

二、应该怎样学习践行校训?

(一)励学,就要专注、勤奋,不能分神、怕苦

学习是每一名学生的本分。因为学习是成才的基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能够改善生存。所以,学院校训的前两个字“励学”,就是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总结前面一茬茬学生在学习中的成败得失,有两点必须把握:

1.学习,必须学会“专注”。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不能分神、分心。校园有形的围墙、栅栏,不可能带给学生内心的宁静与专注;而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反倒会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诱惑,容易把他们的注意力带走,使他们忙着追热闹、赶风潮,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这种不良现象,是需要帮助新同学们引起警觉和及早防范的。

2.学习,更需要勤奋。古往今来,历数各类成功或有成就的人士,恐怕没有一个是不勤奋的。高尔基说:“天才源于勤奋。”华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而事实上,学习要真正做到勤奋并不容易。一位大学校长说过:“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一切成功都源于坚持。”我们也要教育广大学子:坚持应该坚持的,不抛弃,不放弃,把坚持、奋斗进行到底!

(二)躬行,就要真干、真做,不能空说、怕难

我们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学院的定位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好课堂内各种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继续学好课堂外的各项技能。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知识一般都容易在书本上找到,而某些能力是很难从书本上找到的,即使书本上有详细介绍,也很难直接从书本上学到。真正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所以,学院校训的后两个字“躬行”,就是引导大家还要好好实践。

实践需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1.实践是什么?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所学的知识就很难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说,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实践本身就是学习。

2.实践在哪里?作为学生,实践首先应在校园里,学院一贯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课内实验室的各种实践活动,要教育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当然,更多的实践还应在课堂外。因此,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课外的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还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3.实践需要什么?根据一些人的经验,实践需要眼光,最好自己去寻找实践对象,力争主动实践。实践需要感悟,要边做要边思。有一个经典案例:人们看到一棵苹果树,或许会去欣赏果树的美丽、果实的丰硕,而科学家牛顿却在想:苹果为何往地上掉落?他的感悟使他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实践还需要毅力,一个人的成功,永远是与意志和毅力相伴而行的,当实践遇到各种困难时,唯有热忱和顽强才能让困难低头。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做喜欢做的事。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可能永远只做喜欢做的事。逼着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必须!

励学,躬行,是一个整体,犹如一架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励学躬行”的精神实质,自觉地按照“励学躬行”的要求,勤奋地学知识,刻苦地练本领!

三、教师怎样在践行校训中身体力行做表率?

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我们要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负责。从这一点出发,在整个践行校训的过程中,有这样三点是教师们应该去做的。

(一)多一点尽责,靠上去教育引导

以往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求广大学生自觉践行励学躬行的校训,仅靠集中搞一两次教育是不够的,大量的还要靠平时的具体引导。辅导员离学生最近,学生在励学或躬行方面哪一点做得不够,辅导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如果再能在第一时间加以引导,许多问题就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辅导员的尽心尽责至关重要。

任课教师虽然不直接带学生,但他们的作用却无人替代。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给学生讲讲“励学躬行”的重要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励学躬行”;学生有什么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任课教师可以解难释疑,帮助讲清道理,因为老师的话学生最信。在这方面如果我们的所有教师、辅导员都能尽心出力,不做“看客”,不当“旁观者”,那么,要学生自觉自愿地励学躬行,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二)多一点自律,一举一动做给学生看

学院要求学生践行校训,首先要勤奋学习。可是我们到教室走一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把心思放到学习上。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我觉得,这种时候老师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

教育界有两句名言:学为人师,行为师范。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说,教师要有一种为人师表的形象,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学生。表里如一,身体力行,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三)多一点付出,励学躬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真情投入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教书育人越来越难。有老师曾举例说:给注册入学的生源群体上课,如果仍像过去那样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学生中肯定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因为这批学生基础悬殊;教学方法也遇到挑战,有些老师为了上好课,已经想了不少点子,可学生依旧提不起兴趣,弄得老师一筹莫展;过去的学生做错什么老师一批评会脸红,甚至痛哭,可如今老师、辅导员板着面孔批他,他一脸满不在乎,甚至还笑;还有一些很实用的实务实训课程,老师上得很辛苦,而有些学生不是喊“不懂”,就是叫“无用”……

时代在变,生源在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都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谁来研究?这些新问题谁来解决?归根结底还得靠老师!

教书是严肃的,讲台是神圣的,做教师的一刻也不能懈怠!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为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一群合格的教师,就是“顶梁柱”,支撑着学校这座大厦巍然屹立。我们钟山的生存与发展,要靠每一位教师;践行校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靠每一位教师!靠教师的真情投入、倾力付出;靠教师的才智、奉献与作为!

参考文献:

[1]对我院“励学躬行”校训的浅见.钟山学院报,2006,(9).

[2]王波.高职院校校训精神的“守”与“变”[J].教育与职业,2011,(26).

猜你喜欢
思考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