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与歪曲间徘徊: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纠结”

2015-12-06 04:36朱慧华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1期
关键词:新闻自由亚投行新闻报道

朱慧华

广州航海学院外语系 501725

在真实与歪曲间徘徊:西方媒体涉华报道的“纠结”

朱慧华

广州航海学院外语系 501725

新闻自由理论是西方传统和当代新闻理念的核心,而知情权又是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此,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往往会力求信息真实以避免引人诟病。然而,当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会消弭其政治价值时,西方媒体便会真实报道与歪曲报道之间徘徊。这种现象突出地表现在涉华报道上。实质上,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上之所以“纠结”,缘于英美文化中的“义利冲突”。

真实;歪曲;徘徊;西方媒体;涉华报道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在筹建“亚投行”的过程中,中国已主动提出提案放弃其中的“否决权”,以此吸引欧洲主要国家加入。报道影射了中国为构建与美国相抗衡的经济体系在“不择手段”。随着“亚投行”筹建工作的稳步推进,西方媒体在报道上一方面充分表述“亚投行”存在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则就中国的意图、作用加以“抹黑”而对中国主导“亚投行”表示出“不放心”,并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出质疑。由此,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找茬”心态[1]可见一斑。

新闻自由理论是西方传统和当代新闻理念的核心,而知情权又是新闻自由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此,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往往会力求信息真实以避免引人诟病。然而,在涉华报道上,西方媒体明显在“真实反映”与“歪曲反映”上不断徘徊而深陷于“纠结”的心理状态之中。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从本质上缘于西方新闻传播理论中的“义利冲突”。

一、真实:新闻报道的“义”

新闻是自然物质和人类异常活动的信息。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论是关乎自然物质异常活动信息的自然新闻,还是关乎人类异常活动信息的社会新闻,都外在于新闻报道者而客观存在,并且不以其意志为转移。因此,对于旨在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而言,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新闻报道只能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反映。

与马克思关于“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相吻合,新闻报道失实将会带来严重的灾害。首先,它会使新闻报道的正向社会功能丧失。其次,它会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度。再次,报道失实将会败坏媒体的声誉,进而危及其生存。最后,失实的新闻报道更会对公众造成精神损害。[2]

显然,无论从新闻报道的属性来说,还是从失实报道的危害性来说,新闻报道都必须真实。故而,对于现代传媒理论发源地的西方国家来说,真实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义”,也是新闻媒体活动所必须恪守的规范。但是,当新闻报道的“义”遇上了“利”,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变渐渐偏离了原先的正确轨道。

二、“利”:现代西方传媒工作的核心原则

按照西方的新闻学理论,新闻(信息)是公共产品,传媒业是支撑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个支柱。所以,传媒业的新闻专业理念以社会责任为核心,以客观性原则为新闻生产的运营原则。同时,为确保新闻生产的客观性,传媒业实行编营分离原则,即记者、编辑的角色被定位于报道和传播真理,而业主、发行人、管理层则被定位于市场去赚取利润。经营部门不得干预编辑业务,以保持编辑的独立性,双方之间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传媒渐趋步入集中化与商业化的现代传媒浪潮之中。这股浪潮凝聚成冰,逐步填平了这道鸿沟。在当下,西方传媒界最盛行的理论,不再是具有理想色彩的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或社会责任论,而是“市场驱动新闻学”[3]。相应地,利益至上正压倒社会责任,使“利”成为新闻报道的核心原则。特别地,“西方文明优越论”更加剧了西方媒体在对外新闻报道时的立场倾向。

三、“义利冲突”:西方媒体涉华报道面临选择难

在西方新闻传播理论中,新闻自由一直被加以尊崇。无论是《国际新闻道德信条》草案,还是美国的《报业信条》,无不高举着“新闻自由”的大旗,并将其置于首位。然而,从本质上说,西方所推行的新闻自由其实是双重标准:不符合他们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的,便挥舞着“新闻自由”的旗帜大加讨伐;但到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时,则会不惜隐瞒真相、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正因此,西方媒体在对外新闻报道时便面临了选择难:是选择“义”,还是选择“利”,特别是政治利益?从传媒的物质条件上说,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许多先进的传媒技术也多发端于西方国家。因而,西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上拥有着东方媒体无可比及的优势。但是,相对而言,全球权力在向东移,东方文明正逐步复兴……为此,在新闻报道上,西方媒体便陷入了“选择义还是选择利”的“纠结”之中。而同时,西方新闻传播国际政治性的增强则更加剧了这种“纠结”。因此,面对中国的日益崛起,面对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剧增,由于“纠结”,西方媒体通过“隐喻”手法来歪曲中国形象乃至将中国“妖魔化”的报道也就在所难免。

四、结论

实质上,“义”与“利”并不是一味互相排斥的关系。获取正当的“利”,并不妨碍坚持“义”;相反,会使传媒坚持“义”更具有经济实力。因而,当“利”冲击“义”时,西方媒体不应该“纠结”。基于利欲熏心必会使正义、公德、操守被抛于脑后,在利与义之间的冲突难以调节时,应当果断“为义舍利”。只有如此,西方媒体才能走出引人诟病的“双重标准”困境,进而真正塑造起西方新闻报道自由、民主、客观、公正的形象。

当然,对于涉华报道,西方媒体还需要做到两点:一是隔绝意识形态的影响;二是摒弃西方文明优势论,深入而客观地加以调查。在这样的情况下,相信今后对于涉华报道,西方媒体将不会再“纠结”。

[1]外交部谈有国家对亚投行“不放心”:找茬心态不可取[EBOL].中国新闻网,2015-6-18.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6-18/7353781. shtml.

[2]姚远铭,姚庆.新闻论:新闻学的理论创新[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6:(82-83).

[3][美]约翰H.麦克马那斯: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M].张磊译.新华出版社,2004(9-32).

猜你喜欢
新闻自由亚投行新闻报道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解码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动因
关于亚投行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
章子怡律师声明:台湾新闻自由成造谣挡箭牌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体现群众观的有效路径
论西方的新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