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2015-12-06 04:36汪子琳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辅导员学院

汪子琳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浅谈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汪子琳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性问题,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还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完善,工作理念落后,专业化程度不强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问题;建议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指高等院校中专门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组成的体系,主要负责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针对性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多次发文明确要求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诱惑冲击着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他们在面对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还可能面临着学习与就业的压力,情绪情感的困扰,交友恋爱的挫折等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可喜的是,近年来,国家和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基本都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并且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本文将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加强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构建多层次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为保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应着力建设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各级别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发展。第一级为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主要由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构成,负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筛查与干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开展与实施等。心理咨询中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与学院、老师及同学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保证心理健康工作有效开展。第二级为各学院辅导员、教师,学院辅导员、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较多,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人际关系以及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具体情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在学习上、生活上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心理知识和心理技能的培训,学院辅导员应能做到简单识别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照顾,必要时推荐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咨询和辅导。第三级为班级学生心理委员。学校应大力加强建设学生心理委员团队,组织学生心理委员进行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在班级内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活动,及时识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并向学院辅导员反映。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机构

目前,高校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存在着数量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专业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为保证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高校应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首先,心理咨询中心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核心机构,高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专职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应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如果学校专职心理咨询师数量难以满足学生需要,可以在校内、外公开招聘专业水平高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其次,学校应为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和场地。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有其特殊性,学校应定期为咨询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鼓励和支持心理咨询师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高校应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一块合适的场地,按照心理咨询中心场地设置的要求,建设心理咨询中心。一般来说,心理咨询中心应配备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放松室等,并配备专业心理测评系统、沙盘、心理图书等。另外,咨询师也应重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不断巩固和提高专业能力,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以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

三、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以事后干预为工作重点,应重视学生心理的筛查与评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过去,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往往不愿意主动求助,等到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才有可能主动或被动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咨询师如同“救火员”,需要随时处理紧急情况,工作压力大,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应从学生入学时开始做起。新生入学后,组织心理筛查,建立心理档案,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通过学院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识别和帮助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学院老师和心理委员应重点关注因因以下情况导致情绪、行为存在异常的学生,如家庭经济贫困、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障碍、遭遇突发事件、适应不良等。

四、开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开设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补充,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

五、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环境关系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校园心理剧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拓展人际关系,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陈喆,杨曦.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223-225.

[2]张晓波.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6:88-90.

[3]刘蓉洁,石磊.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0,03:88-91.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辅导员学院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海盗学院(12)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海盗学院(7)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西行学院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