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资源红线硬起来

2015-12-06 15:51
北京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红线用水水资源

文 张 彤

让水资源红线硬起来

文 张 彤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由扩张型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城市结构”的发展思路,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应坚持这一原则。城市发展应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在城市规模上应有红线、在城市空间扩展上应有红线、在建设理念上应有创新、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应适度超前。

让红线硬起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0)》编制初期,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74立方米,已不容乐观;10年过去,城市发展的结果是人均水资源量降为约100立方米,人口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衰减形成巨大剪刀差。生活用水已由1990年的7亿方增加至2014年的17亿方。虽然北京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获得10.5亿立方米分水指标,但是扣除已使用的河北应急供水量、地下水超采量,新增供水量不足4亿立方米,城市发展必须过紧日子。

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自然资源,北京城市规划应根据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量水定发展。避免水资源利用中“拆东墙、补西墙”、“饮鸠止渴”、“用子孙地、喝子孙水”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环境友好型水资源节约型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尤其要避免发展人口吸附型产业,减少对清水资源的压力,提高水资源的效益。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年京政发25号文),强化规划水资源论证、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生活用水适度增长、环境用水控制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2亿立方米以内,让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硬起来。

控制好城市空间扩展边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应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北京在城市的发展中划定好水生态红线,应从五个实现进行考虑:

一是实现“以水定地”。通过划定水生态红线,体现水对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定边界,河湖、湿地水面面积可以考虑恢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水平。二是实现城市防洪安全。明确河道、水库、蓄滞洪区三大空间,确保行洪通道不缩窄、调蓄空间不缩小、蓄滞洪空间充足,确保城市发展不能越过红线。三是实现水源地安全。确保水源地水质水量得到保护,确保超采区节制开采地下水。四是实现生态安全。确保湖泊水面面积不缩小,确保河道水面面积不缩小,确保湿地面积不缩小,确保山区水土不流失。五是实现法规、条例“落地”,将红线明确下来、清晰起来、刚性起来。

此外,改善水环境,需要规划好城市排水系统。针对目前存在的防洪排涝能力不足,部分污水处理工艺高耗低效,城市排水没有与水环境治理、地下水修复及土壤修复相结合等问题,北京应结合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转变理念,率先提出体现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方案,即以水资源有效利用、水环境持续改善、地下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城市排水系统综合解决方案。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 郭隆

猜你喜欢
红线用水水资源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析如何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三道红线”考验房企“钱袋子”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