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研究法及其应用研究

2015-12-06 04:36李书雅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1期
关键词:研究法实地效度

李书雅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实地研究法及其应用研究

李书雅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在我国,实地研究的使用频率仅次于调查研究,以定性研究为特征的实地研究也是以问卷为主的定量的调查研究不可缺少的补充。本文简要介绍了实地研究的内涵、程序、特点(研究目的、适用范围、研究对象和使用方法),分析了影响实地研究信度的效度的因素(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资料判别的几项建议。

实地研究;信度;效度;资料判别

在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中,实地研究是唯一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式[1]。相比问卷调查中表面化、简单化的问题,实地调查法能直接、深入地进行调查,设身处地地感受、理解,收集具体、详细、生动的定性资料,效度较高,在许多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实地研究作为与社会调查相并列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在简要介绍实地研究法的内涵、特点和程序的基础上,总结其经验与不足,特别对影响实地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对实地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实地研究法概述

(一)内涵

实地研究法是指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利用观察、访谈、文献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定性分析对调查对象、社会现象作深入解剖的社会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法不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也不是具体的方法技术,而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基本研究方式。从本质上说,实地研究是一种解释主义方法论,即认为研究者的价值取向、角色意识和思想观点等不可避免会对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主体与客体、价值与事实之间并不是二元分离的[2]。实地研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主要收集的是定性资料,然后对其进行定性分析来得出结论。

(二)特点

1、就其目的来说,实地研究法旨在描述现象和建构理论,而非检验理论。

费孝通比较充分地说明了实地调查和发现规律或建构理论的直接关系,即“越是深入到个别的事实中去,越是能看到概括性的共同规律”[3]。其内在的机理是,研究者确定好选题后,不带任何偏见进入到现象或对象所生活的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收集各种定性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后,又开始进一步的观察和进一步的归纳,通过多次循环,逐步达到对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和解释[4]。

2、从适用的范围来看,使用实地研究法时,研究者要尽可能地通过直接的观察和思考对现象或对象作“深层描述”,因此其不适宜简单定量的社会研究,而适用于对有代表性、独特的个案或社会事件进行深入、详细的考察,特别是那些在自然情景中才能更好解释的群体行为、生活形态、社会过程和态度。例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农村城市化进程、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等。

3、从研究对象范围上来看,实地研究常常是个案研究,具体又分为个体个案、群体个案和社区个案。个体个案是指对单个对象按调查目的从不同维度进行研究;群体个案是指对某个群体,例如工人、老年人进行研究,了解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社区个案是将人们工作、生活的地理区域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调查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描述社区发展的历程,分析居民的社会关系和行为模式,揭示社区子系统间的依赖和制约关系[5]。

4、实地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其中观察可以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融入到所研究对象或现象中,实际上成为所研究群体或现象中的一员,试图用其眼光来认识世界;半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表明身份,得到被调查对象许可后进行观察;而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旁观身份来观察,观察对象并不知情。相对来说后面两种观察没有第一种那么详尽,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较少,资料较为简略空泛。而访谈则主要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围绕一个访谈主题范围进行自由、细致的交谈,来获得生动、丰富的资料。

二、实地研究法的程序及需注意问题

(一)程序

实施实地研究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进入现场之前:选择研究个案、获准进入;(2)在现场时: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3)从现场返回后:整理、判别、分析资料并得出研究结果。

1、进入现场之前,研究者可以通过收集到的有关数据和文献,尽力吸收所需要的事实和信息。然后是选择“实地”的问题,选择实地要注意相关性和方便性。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实地”的可进入性。

2、进入现场时,完全参与观察时,研究者并不表面其身份,而是以成员的方式完全参与其中,这时需要与“局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信任关系,最大限度地发现事实。而在更正式的接触切表明研究者身份时,需通过正式的组织途径征得研究对象的统一或者通过非正式途径进行接洽,要注意消除被调查者的戒备心理。

3、从现场返回后,主要是整理、判别和分析资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便是资料判别。由于从事实地研究的研究者所得的资料会被研究者眼中所看到的“真实”、他们看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以及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互动关系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获得的资料的可靠性进行判别,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二)需注意问题

实地研究法有许多优点,例如其适合那些不便于或不可能利用简单问卷调查方式就能看清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课题、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特种;由于研究者测量的是他所希望测量的维度,因此效度较高;实地研究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但它在应用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注意。

1、实地研究的概括性较差。首先,实地研究收集的主要是定性资料,很多情况下也是以个案为研究对象,所以其比较偏重于个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很难认为它一定具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6];其次,对于“面”上的问题,理论上也可以采用实地研究,但可能会因为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而难以开展;最后,进入实地研究的门槛相比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较高。所以若是需大范围地进行社会调查,不宜只采用实地研究法。

2、在选取“实地”时若出于研究的容易性,仅考虑地点的便利性,收集的数据不一定符合初始研究问题的需要,也会限制研究者理论目标的实现[7]。实地研究虽然得出的结论不要求具有抽样调查那样的普遍性意义,但选择个案的代表性仍是一个重要因素,当被研究对象在同类事物中具有典型性时,这个研究对了解整体也就产生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3、在理论指导和归纳上,在进入实地研究前,要注意掌握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背景,著名教授丁元竹曾说过“在实地观察中去捉住关系,一半是靠研究者理论的训练,一半是靠研究者的悟性”。在得出最终结论时,现在许多研究者常常停留于“概括”这一层次上,没有上升到理论层次上来或上升的理论层次较低,或者说从实地研究中抽象出一般的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较少[8],在未来需要加以改进。

4、在收集资料上,信度难以保证。一方面,我国的实地研究中,以收集二手资料例如个人或机关记录的文字材料为主的实地研究占有相当比例,而实地研究强调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寻求真实反映社会事实的第一手材料,细致地了解被研究对象表层以下的有关情况及具体表现,其中材料的深入性、真实性、直观性是实地研究的独特魅力所在[9],而被调查对象提供的第二手资料有时可靠性难以判定。另一方面,由于研究者的因素、研究对象的因素、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收集的资

料的可靠性也需加以判定。

三、实地研究效度、信度的影响因素及资料判别

在实践中,实地研究获取的资料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需要研究者对其充分了解并自觉反思,才能保证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一)影响效度、信度的因素

1、研究者的因素。首先,研究者自身的存在对调查的对象或现象就会有影响,不管研究者如何注意,他的出现和在场在客观上必然会对其他人的行动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其次,研究者的入场身份也会影响其收集的资料的种类和数量,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方式会对研究的进程和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调研时正式的调研者身份和非正式的私人身份可能会获得完全不一样的资料;最后,研究者自身的利益、立场和视角对于收集、分析资料也有影响,认识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超出认识者自身的体验之外。

2、调查对象的因素。调查对象提供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实地研究的信度。而调查对象的利益立场也决定了他们看待事物、评判事物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事件,立场不同,各方的描述和评价有时会完全不同。“守门员”由于自己的特殊位置,可能会对研究者的研究感到焦虑不安,而试图对研究者的行为进行控制或“指导”。

3、调查内容的因素。调查内容与调查对象的利益牵涉度会影响调查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同样的调查内容,与其相关度不同的调查对象提供的资料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并且,在高度敏感的问题上,能否以一种适当的调查方法来让被调查对象愿意接受调查并作出真实回答,也会影响最后的调查结果。

(二)资料判别方法

1、思想上,保持研究中的反思性。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容易犯唯智主义的错误,其对资料的亲历性使其容易盲目相信, 对自身以及资料提供者的利益立场缺少应有的清醒认识,误把研究对象的叙述或收集到的资料等同于事实。因此,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实地研究者对可能影响到资料可靠性的因素要保持清醒认识。

2、调研过程中,以整体视角去判别。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常常会注重个别人物、事件的真实性而轻视事件整体的现实感,而这个别人物、事件可能有将问题严重化的倾向。因此,在实践中,应从整体来把握研究,将权力关系、利益立场带入到研究者、研究对象这些影响因素中,去伪求真,避免以偏概全。

3、资料收集上,应多方求证。由于不同的利益立场的调查对象在同一事件上提供的资料可能截然不同,因此,研究者在调查研究中应寻根究底、听取不同意见,而不能只听一家之言。需加强研究资料的横向和纵向的印证,通过多重情境确认研究资料的可靠性[10]。

[1]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06)

[2]曾永泉,黎民.刍论实地研究中的理论建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费孝通.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6)

[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9

[5]马德峰.实地研究法在青少年研究中的应用回顾[J].中国青年研究,2006(05)

[6]朱元午,朱明秀.实证研究的先天不足与“后天”缺陷——兼论实地研究及其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7)

[7]李文静,王晓莉.管理学实地研究的方法契合[J].管理世界,2011(05)

[8]风笑天,田凯.近十年我国社会学实地研究评析[J].社会学研究,1998(02)

[9]郑欣.田野调查与现场进入——当代中国研究实证方法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03)

[10]董海军.论实地研究中的资料判别[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

猜你喜欢
研究法实地效度
杨 诚作品
察夏粮 看秋粮 总书记为何两次实地察看粮食长势
《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Beep test评估11~15岁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效度研究
2007—2016年我国图书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研究法”教学模式在《功能性食品》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水稻根系研究进展
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另一视角:考试的因子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