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创作中个人世界的呈现

2015-12-07 05:57袁亚欢
艺苑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熊插画符号

文‖袁亚欢

插画创作中个人世界的呈现

文‖袁亚欢

在插画创作中,个人世界的呈现就是画家个人独特魅力的体现。本文通过对个别具有代表性的插画及动画作品的分析,对如何在插画创作中呈现一个独特的个人世界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得出了画家通过个人独特的视角,运用元素的置换、个人符号、表达个人的独特体验等方法来呈现个人世界的结论。

插画创作;个人世界;置换;符号化

图1 《抵岸》插画

在绘画创作中,个人的风格是其作品展现独特魅力的重要因素。历史上所有绘画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一种风格不只是直观上技法的个人化,更体现了作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体验。作家用文字编写心中的故事,画家则用一幅幅图画构建自己的世界。在插画的领域,画家的独特风格更为重要。插画承载了叙事、传播等较多的功能性。它的表现方式已经穷尽了多种可能,手绘、电脑、平面、立体,每一类里还可以分出多种语言,各类还可以互相组合运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里要讨论的不是关于媒材的种种问题,而是一种内容上的可能性。一个作品真正打动你的不是它的形式有多新奇,而是它带给你的精神享受。一个个人的理想国如何用画面来呈现给大家是画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而画家要如何呈现自己心中的世界于画面,正是本文意在探讨的话题。

一、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

每个人都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体,由于生活环境、知识结构等的不同,导致了个人独一无二的特殊性。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道理。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看事物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就像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画杨桃》里写的一样,杨桃在不同角度看有完全不一样的面貌,如同每个人眼里的世界,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当然是大相径庭的。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虽然大家看到的客观事物是一样的,但经过每双不同的眼睛后就呈现出了不同的风采。当然,虽然每个人看到的不同,但作为人类,大家所关注的却是一样的,爱与生命,快乐与忧愁等等。一个作品能让观者产生共鸣或者被感动就是一个好作品。

有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感受,但要如何呈现于画面,是画家需要考虑的问题。艺术家应该具有更为独特的观察力与想象力,用一种系统的方法呈现内心世界。

人们总是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插画创作者力求用自己独特的看世界的方式带给大家一个不同于现实的世界,但却并不追求一味的新奇,而是期望通过新奇的语言使人们从对生活的麻木中惊醒过来,从而可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一个初生儿会对任何他所看到的东西感到惊奇,因为世上所有一切都是他在母体里从未看到过的,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而相比之下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太久的我们对周围的一切已全然没了当初的新鲜感,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孩童的看事物的方式,没有成规,没有思维定势地去重新感受世间万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最真实最原本的东西。

澳洲华裔插画家陈志勇在他的作品

《抵岸》里,就描绘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世界。故事的一开始就是离别。因为主人公居住的世界已被无名的长着长尾巴的怪兽侵袭,阴郁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城市。父亲必须要独自一人去往其他国度寻找安身之所(图1)。经过了漫长的航行,他来到了一个奇异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所有的东西都与他所生活的国度不一样。语言的不通让所有的事做起来都比之前困难,但这个国度的人却十分乐于助人,在别人多次帮助下他找到了住所、工作,结识了新的朋友,并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最后妻女也来到这个国度,一家三口重新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图2 《抵岸》插画

图3 《抵岸》插画

本书全篇没有一个文字,却用朴素的镜头语言组织的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震撼,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变了模样,或者说只是变了模样。所有的都还是原来的,只不过都被调换了,换了一具不一样的外壳,然而实质却一点都没有变(图2、图3)。就是这种调换,让我们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陌生的国度。可以说作者成功的营造了一个可能的世界,并让它合理的呈现在了自己的作品里,观众的眼前。这样安排的原因在于作者意在展示一种莫大的异乡感,这种感觉与我们去到一个陌生城市的感觉一样。但作者却有意将这种陌生感无限放大,异化出一个与故乡完全不一样的国度,从而制造了一种梦幻般的间离效果,使观众产生一种犹处异时空的感觉。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谎言,作者只是换汤不换药却还是让我们心服口服的承认这就是一个异世界。产生这种感觉的根源正是在于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我们熟视无睹的东西因为改变了外表就变成了完全陌生的存在,直到我们以观察新事物的方式去重新认识时才会发现它们真正的样子,一直存在的样子。毕加索也曾说“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艺术通过虚构超越了现实的生活,从而达到了对生活内在真实的揭示,在超越现实之余重新获得意义。

图4 绘本《森林大熊》

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在这样的世界,所有观者都会

像一个新生儿一样,用赤子的眼光体会周围一切事物,并重新感受它们的存在。这个过程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更会有恐慌与无助,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从未见过的。然而这正是作者想要达到的效果,在这里“抵岸”的人们像被移植重新扎根异土的树一样,重新适应新的土壤,新的环境。多年以后异乡不知何时已悄然变为又一故乡,而所有的事物又开始被我们熟视无睹。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艺术家。正是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忧虑才致使这部作品的诞生。作者既不是空想也不是无病呻吟,强大的现实体验才是这部作品产生的根源所在。这或许正是在表现作者作为人类,未来可能遭遇的处境。

在插画的世界里创作者如同一个导演一样,自编自导自演一部戏。演员就是画面里的各种角色造型。有个性的造型会使读者体会到一个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世界,从而恢复对生活的感受力,把读者从狭隘的日常关系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感受世界。

图5 动画短片《雇工人生》

图6 动画短片《雇工人生》

图7 动画短片《雇工人生》

图8 动画短片《雇工人生》

二、插画创作中如何呈现自己的世界

1.元素的置换

“创造力就是构建可能性世界的能力。”[1]每一部插画作品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等待我们去体验。用一些特殊的元素去置换平时普通的元素,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觉与精神体验。

约克•米勒的绘本作品《森林大熊》(图4),讲述了一只大熊被认为是人类而与人类一起工作,最终冬眠的天性让它又重新找到自我的故事。作者安排一只熊去工作就是对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情节的置换。人类上班是再平常不过的,但大熊上班就给人一种新鲜感,让人们重新体验一遍平日里熟视无睹的事,试图让人们有一种新的发现与感受。故事的一开头就设定了大熊被误认为是人类的情节。对于自己是熊的事实还需要来证明,这其实是作者对这个世界规则的设定,当你作为一个个体需要证明自己是什么时,就必须寻找同类来让它们证明你,而你是不能自证的。对于大熊来说这无疑就像个梦一样。被工厂里的人类认为是同类,却被马戏团表演的同类否认后,大熊只好乖乖的跟工人们一样穿上工作服,刮胡子,打卡上班,过着作为人类的生活,从而越来越迷失自己。直到冬天再次来临,冬眠的天性终于让它慢慢感到好像忘了点什么,但到底是什么呢?读者早已心知肚明,只是作为一只迷失的大熊,它还坐在那个洞口边想着……

图9 绘本《大猩猩》

作品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视角,能够让人们通过一只熊的经历从另一角度体验生活。最后,大熊作为故事的主人公终于被天性驱使走向了冬眠的洞口,还原为一只真正的熊。这也正印证了故事的主题,森林大熊只是人类的一个缩影,正是工业化的世界在渐渐磨灭人的天性,让人慢慢迷失自我,忘了真正作为人的生活。

元素的置换,并不是异想天开,随心所欲的构想,置换可以很荒诞但又要有充足的逻辑性。当读者接受你的看世界的方法而重新去解读世界的种种现象时,会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世界也就这样变得陌生而新鲜了。正如卡西尔所说:“当我们进入他的透镜,我们就不得不以他的眼光看待世界,仿佛就像我们以前从未从这种特殊方面来观察过这个世界似的。”[2]

动画在某些方面与插画有很大的相似性,比如都担负了说故事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功能等。很多插画作品

也都被改成了动画的方式,用影像呈现给观众。插画以一幅幅的图画来展现它的故事情节,动画则以影视语言在说话。两者在构建故事方面却有一定的相通性。以下的这个例子所遵循的法则在插画里同样适用。

阿根廷动画短片《雇工人生》(The Employment)(图5),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另类的世界。影片开始,一个男子早上醒来,从穿衣洗漱吃早饭到出门打车乘电梯,所有用到的道具全部都被置换成了人(图6)。桌子凳子,镜子,衣架,红绿灯,出租车,公司大门,电梯等等都被人所替换,最后主人公也如同那些做桌子凳子的人一样,趴在地上扮成了一块门前的地垫。然后,有个人走过来,如同他坐在凳子上喝咖啡一样的,在他背上蹭了蹭鞋底的灰,开门走到了房间里去。故事结束。然而在最后的最后,字幕结束的时候,作者又留了意味深长的一笔:那个作为台灯架的人,摔了灯罩,还原为真正的人。

片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可能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所有需要的东西都被作者进行了置换,观众想要进入这个世界,必须要接受这种置换。

另一方面,虽然短片里的世界是虚构的,但虚构世界如何有存在的可能性,如何让观众信服并更具说服力?作者在实现自己新奇点子的同时,不忘遵从现实规则的制约,所谓“荒谬与逻辑并存”就是这个道理。短片里,所有在工具化之后的人已不再具备人的情感因素,而只是作为一种机器在“运作”。比如,出租车换做人力是用跑步的形式载人并且依旧遵守现实的交通规则(图7),作为红绿灯的人换上红绿色的衣服来实现变灯的功能(图8),升降电梯的工具是一个有物理理论支撑的机械装置,由一个可以胜任的大胖子完成,等等。作者在实现这个荒诞世界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遵循了现实世界的规则,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世界对观众的心理是一种引导,它带来了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纯粹的个人幻想),而对荒谬的合理化可以让观众畅通无阻的顺着这个引导走下去,不会出现一些逻辑的问题从而中断这种体验。

可见,成功的置换元素会让你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与想法,让观者产生更强的共鸣与精神体验。这也是创作者的创造能力所在。

2.个人符号(视觉符号)的运用

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在插画创作里,符号可以分为指涉与示意两种类型。指涉是单纯的指示某个东西,比如画家画个椅子就是指的椅子,用来坐的椅子,而不是代表某种意念。示意则是一种象征性的指代。比如在一些作品里,作者不直接画他想画的东西,而是用另一种更直白或更隐晦的东西来代替,这样就会造成一种深刻的精神感受,引导人们更好的理解你的作品。

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符号的过程。在大多数被大家记住的艺术家的作品里,我们几乎都能发现某个专属于这个艺术家的独特符号,这些符号甚至常常被作为这个艺术家的标志为人们所提起。比如,我们说到草间弥生时总会想到的圆点,提到岳敏君时第一时间浮现于脑中的大笑的人等。这些符号作为艺术家非常个人的因素存在。在插画作品里,创造了个人的独特符号就像找到了一个好的演员一样,并且这个演员会获得在你的剧里频频出镜的机会。

图10 绘本《胆小鬼威利》

图11 绘本《一寸虫》

图12 绘本《田鼠阿佛》

在插画里,符号语言的运用是一种形成个人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这些符号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个特殊的造型方式的创造及沿用,比如,安东尼·布朗的作品里经常出现的大猩猩的形象,绘本作品《大猩猩》(图9)、《胆小鬼威利》(图10)等都以大猩猩为主角;二是同一的表现语言,同一媒材同一手法的运用,比如李欧·李奥尼拼贴画手法的一直沿用,作品有《一寸虫》(图11)、《田鼠阿佛》(图12)等。所以,他们的作品在观众眼里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以至于人们在看到一个不知名的作品时也可以一眼就认出那是他的而不是别人的作品。

符号化,一方面可以让你的作品更容易被人们识别,但却在个人世界的构建里显得有避重就轻的嫌疑。就是说创作者只需创作一个符号放入任何一个情境就可以实现视觉上的个性化。所以,

符号语言又很容易流于表面。画家不一定要为了展现独特性而刻意去选择或制造一种符号。换句话说,符号的产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自然地流露才是最美的。

图13 绘本《失物招领》

图14 绘本《鲸的鱼跃》

3.个人的独特体验,听从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这种生活环境既具有作为个人的独特性又有身为人类的共性与时代特征。

陈志勇的绘本作品《失物招领》可以算作这个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书中讲的是一个男孩偶然发现一个“走失的东西”,几经周折将它送到一个看似适合它的世界的故事。这部绘本在整体感上花了很大心思,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感染力。比如,贯穿于整本书的背景,是一幅幅机械热力学图纸,这样既统一了整本书的基调又暗示了故事发生在满是机械充斥的工业化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发现那个走失的东西的情景(图13)让人想到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龙猫》里妹妹小梅发现隐身小龙猫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对这个世界另一种存在的发现,同样都只被主人公发现,而其他人却“看不到”它们的存在。像是创作者赋予故事主人公的超能力一样。不同的是,龙猫代表了大自然的纯真与威力,而这个走失的东西象征了工业化世界里人们精神世界的失落。然而不同的表现方式中流露的是同样的对自然对人文的关怀。这可以说是对现实社会的正面与反面的不同写照,却是居于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在一定程度上,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自己世界的展现。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体验。要说每个艺术家的个人世界真有什么可拿来探讨的,可能就是他们个人精神世界的强大与否。艺术家的作品要体现自己的特质就需要强大的精神世界。

日本的绘本画家田村茂在他的绘本《鲸的鱼跃》里,展现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受,向我们呈现了一个自己心中的世界。这个世界完全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描画。在这个世界里时间的流动极度缓慢,由此平日里司空见惯的现象都变得不同寻常,令人惊异无比。比如,海面的起伏由于时间的缓慢变得如地壳运动一样令人不易察觉,并且呈现出一种固态晶亮的状态,如同玻璃海一样;鲸鱼的腾空一跃需要半天的光景(图14);晶莹剔透的星星滑落在海面近在眼前可以用手触摸……人们为了参观鲸的鱼跃从四处赶来,但这些人从何处来却无从知晓,好像他们就一直存在于海面一样,有人说他们是遭遇了海难而死的人,而在这里作者呈现的就是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海难之后这些人就进入了这个异时空的世界,继续生活。这或许是作者的一种精神愿望,当这种愿望被作者创作成为一幅幅图画呈现在观众面前时,一个可能的世界便诞生于所有人的脑中了,这个世界具有的如此大的感染力也正显示了作者精神世界的强大。

三、结语

插画创作中创作者的精神世界很重要,作品需要呈现出一个只存在于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创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敏感的神经,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尊重内心的想法,通过运用元素置换,个人符号等方法,更好的呈现出自己的世界及想法。希望通过此文可以总结自己对插画创作的一点认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拙见,对大家有所帮助。总之,一个成功的插画创作者应该具有强大的个人精神世界,能够不被思维定势所束缚,时刻看到世界的不同的一面,以一种新生儿的眼光感受世界,从而构建出一个自己的世界给读者观看。能够唤起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的重新认识与感受,是一个插画创作者的美好愿望。

[1]周宪.走向创造的境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J20

A

袁亚欢,南京艺术学院插画专业2012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大熊插画符号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嘘,有熊出没
插画
嘘,有熊出没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何籽❘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