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候”说课稿(中图版)

2015-12-07 08:29张芳
地理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气温气候世界

“世界气候”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本章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今后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在全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对本章内容及教学进行分析说明。

一、说课标,明方向

说课标是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标准”部分进行分析说明。2011年版课程标准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部分由“标准”、“活动建议”、“说明”组成。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总目标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整体。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课程内容

1.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对“世界气候”一章提出的标准要求如下: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新旧课标对比

对比、分析新旧课标(2001版和2011版),可以了解课标变化,领会课标的主旨和精神,准确把握和理解课标。

“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 改为“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解读】增加了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世界气温分布的差异。

“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改为“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改为“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解读】行为动词由“说出”变为“归纳”,有利于学生锻炼析图能力;提高了要求,注重了认知过程。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改为“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改为“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改为“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解读】使教学要求更具体、明确,易于操作、易于观察、易于评价;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绘图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说教材,知内容

1.编写特点

中图版教材反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理念,体现地理学科的进展,贴近学生生活,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1)由近及远,先中国后世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是学生基本的认识方式。教材选取“先中国(七年级)后世界(八年级)”的展开方式,从身边事物开始,逐渐向远、向外展开。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中国地理时已学过气候的部分知识,可以作为本章的知识准备。

(2)注重探究,两个系列并行。中图版教材注重探究,将课标提倡的“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在实处,在设计课文系列的同时,设计了一个探究系列,形成双系列的内容体系结构和呈现方式(如图1)。

(3)图像丰富,轻松习得知识。教材注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选择的图像主题突出,视觉效果明显,充分反映地理事物的特点与分布,不仅拓展知识内涵,还扩大学生想象空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为本,联系生活实际。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和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到教材是“活”的、“动”的、“新”的。 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5)活动丰富,学习方式多样。以实践和探究活动为切入点,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教材内容体系,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 “好学”, 使学生变得“爱学”地理、“会学”地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编排体例

中图版义务教育地理的每册教材都是按照章、节体系进行编排。

(1)主题。主题包括章节名、主要内容及图片。章首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章节所学内容,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思考。

(2)探究系列。探究系列包括章首的“课题”(有四个标题:课题目标、课题准备、检查进度、总结)和节前的“探索”活动,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探究系列有助于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学习指南及阅读提示。在“探索”活动后、课文开始前,有一个“学习指南”, 针对本节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同时,“学习指南”下有“阅读提示”,告诉学生怎么阅读、学习,应该注意些什么等。

(4)课文系列。课文系列不仅有正文,还有“活动”(有探索、读图、思考、比较、计算、讨论、观察等提示),“阅读”及复习题。正文阐述了知识要点,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思结合能力,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复习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内容结构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世界气候”共分为三节: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其中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包括两个内容——世界的气温和世界的降水,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包括五个内容——热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 温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类型和高原、高山气候类型,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包括两个内容——气候与生产、气候与生活。

4.立体整合

(1)横向整合。本章与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和第四章“地域发展差异”共同组成世界地理的概述部分,为学习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中的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做知识准备。此外,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人文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气候影响人种体质特征、气候影响人口分布、气候影响聚落的规模等。

(2)纵向整合。本章是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三节“天气与气候”的基础上讲述的,是在之前中国气候的学习基础上,全面系统化地深入学习和深入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并为高中阶段地理必修1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做准备。

三、说建议,悟方法

1.教学建议

(1)精心导课,激发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导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导入新课时,先展示非洲热带草原和南极冰原景观图片,再展示拍摄者——李掌柜(平顶山平义兴烧鸡店的老板)的照片,学生看到熟悉的人物很亲切,也就特别愿意探究形成景观的气候原因。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导入新课时,对比菲律宾和伦敦春节景观图,让学生观察服饰反映的当地气温差异。

(2)媒体助力,轻松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抽象图表的绘制方法和难以理解的地理现象,突破教学难点,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实效。例如,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时,可借助多媒体演示绘制方法,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一步步跟着教学课件进行绘制,学习省力,提高教学效率。再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是教学难点,学习之后每节课前,笔者都利用地图提问学生图中序号标示的区域代表哪种气候类型,培养学生空间概念,也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效果显著。

(3)妙用地图,锻炼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学生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锻炼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并提升地理综合能力。如通过读图,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等。

(4)对比差异,掌握知识。比较法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学生通过各种类型地理事象的比较,经过思维加工,最终获得地理知识。如对比、分析非洲纬度相近两地(鲸湾港和伊尼扬巴内)的1月和7月平均气温,结合流经附近的洋流差异——寒流和暖流,分析气温产生的差异,学生容易理解洋流对气温的影响。再如,通过对比相似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析异同点,更能精准掌握气候特征。又如,对比印度某地雨季和旱季的两幅景观图片,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学生更易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雨季和旱季在降水方面的明显差异,再配以雨季和旱季季风风向对比图,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

(5)归纳列表,一目了然。用精练、醒目的表格,展示材料,或整理、归纳基础知识点。表格相比于大段文字,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6)方式多样,促进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式多样,促进学生发展。可以让学生当主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7)动手绘制,提升技能。说千遍不如做一遍。通过指导学生绘制图表,将原本难以理解的难点转换成直观的形式,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绘图技能。

2.评价建议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地理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1)多元评价。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形成的评价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家长评价。

(2)综合评价。采用“档案夹”对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档案夹”中逐步添加了学生的测试卷、探究活动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小标本、查阅的文献资料、收集的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证书等。

(3)方式多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准确地实现评价的目标和功能。评价时,除测验评价,还有观察评价、量化表格评价、档案评价等。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学校地理课程基本资源库。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立基本的地理课程资源库。

(2)利用学生学习经验资源。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

(3)开发社会地理课程资源。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4)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特点是形式多样、数量巨大、获取方便、内容新颖、成本较低,是地理教学极为重要的资源库。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地理。介绍一些地理方面的网站和电子杂志:中国国家地理网站,网络电子杂志如《国家地理》、《华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地理影片,如“帝企鹅日记”、“后天”、“龙卷风”等;地理微信公众号也是师生获取地理信息资源的好平台。

专家点评: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世界气候”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张芳老师依靠对课标的精准解读、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张老师从宏观至中观层面研究、对比课标。立体式驾驭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提出建议,分析学情,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评价目标全面,评价手段多样,评价结果有效,有利于为学生的成功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整合多种资源,对教学、评价和资源整合的建议,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张老师对课标的对比研究彰显了治学的严谨,对教材的深度分析突出了思维的深度,对建议的立体架构体现了教育的用心,已在我市推广并深受好评。(河南省平顶山市教育局地理教研员 李连如)

猜你喜欢
气温气候世界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实时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