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5-12-07 09:09王利明
当代贵州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民权利法治

提升国人的幸福指数,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厉行法治。法治不仅仅是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保障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法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2年4月,联合国首次发布“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在各种幸福指数的衡量指标中,除了个人的收入等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很重要,影响到幸福指数的社会因素包括安全感、社交网络、贪腐等因素。这些因素其实都和法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这些问题涉及收入分配的公正、社会秩序的稳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洁公正高效、对个人权利的充分保护、社会保障机制的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都有赖于法治的健全和良好运转。

因此,提升国人的幸福指数,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厉行法治。在法治社会,国家机器本身也要受法的统治,人民乃是法治的最高主体。依法治国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稳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也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进步的客观需要。在法治社会,充分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如此才能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法治不仅仅是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保障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法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任何社会治理模式是否成功,归根结底还是要看是否能够给社会成员带来福祉。人们都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权利,而法治则是这种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实现手段。法治是以规则治理为主要特点的治理模式,而法律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确并且公开,而且在当今绝大多数现代国家中,法律的制定必须经过社会成员整体的充分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社会多数成员的利益需求,遵守法律也就是实现大多数人的意志。

法治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保障。幸福是什么?对此问题,千百年来人们做出过各种回答。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过,人类活动的唯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的幸福。对于古希腊人而言,践行美德是一种幸福。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幸福和快乐是银行有丰厚存款。在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满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实现小康社会就是要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幸福不仅体现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且体现为人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法治使人们能够自由、有尊严地生活。法治也保障着人民的尊严。在法治社会中,人是作为公民而存在的,人人都处在平等的地位,只有在这样的社会中,人才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才能够真正享有尊严。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律既是自由的起点,也是自由的界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说:“为了自由,我们应作法律的奴仆。”在法治社会中,人们严格按照法律规则行为,如此则可以将规则内化为人们的行动本身,人们在行为时会自动遵守各种规则。基于对守法的预期,人们便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确定性,从而获得自由。

法治是安全的保障。只有在法治社会,人们才能有安全感。较低的犯罪率、良好的社会治安,是人民生活幸福的重要内容。在法治社会中,政府是按照宪法组织起来的,政府的权力是通过宪法获得的,公权力不能随意侵入私人领域,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行使权力。弱肉强食、恃强凌弱、以势压人的现象在法治社会中是不能被容忍的。在法治社会中,公民能够感到制度所提供的持久的安全;民众相信法律会保护自己,从而不会恐惧任何邪恶势力。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法治表现了一种社会的有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文明有礼,安居乐业,遵纪守法。在法治社会中,人们都应学会按照规矩来行事,每个人行使权利时都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侵害他人的权利。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不是运用“丛林法则”来解决纠纷,也不是依靠与官员的关系来解决纠纷,而是要依据程序来实现救济。

法治能够给社会带来公平正义。只有在法治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社会的公正。一方面,法治意味着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在一个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人们才能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法治能够通过有效分配社会资源,解决公民生老病死的社会保障问题,保障公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在法律面前,不管个人之间在身份、能力、财富占有等方面有多么大的差异,他们是平等的。所以,这种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有时不仅仅指的是形式意义上的平等,而且也包含了实质意义上的平等,从而可以增加社会成员的幸福感。(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公民权利法治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我们的权利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权利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