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产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

2015-12-07 08:31崔守龙安徽省滁州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家畜圈舍禽流感

文│崔守龙(安徽省滁州市畜牧兽医局)

畜牧生产中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

文│崔守龙(安徽省滁州市畜牧兽医局)

随着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人们对来自畜禽疫病传播和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毕竟这两大风险,不仅关系到畜禽养殖的成败和效益,而且也影响到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大家对来自于畜牧业生产管理密切相关的劳动安全问题却了解不够、关心不够,以至于轻则直接造成经济损失,重则严重伤害生产管理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试图通过列举畜禽饲养管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发生原因,提出防范对策。

一、人畜共患病感染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人类75%左右的疫病来自于动物。而动物尤其是家畜家禽感染或携带人畜共患病源时,有的呈隐性感染,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传染给与畜禽密切接触的饲养、防疫、接产、挤奶人员等,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狂犬病。猫、犬等犬科动物在饲养、保健、疫苗接种、疾病诊疗过程中,抓伤、咬伤或舔食皮肤有伤口的饲养、保健、防治或其他人员,如果猫、犬携带了狂犬病毒,就会对上述人员的生命构成致命的威胁,因为一旦感染发病,会导致100%的死亡。

防范措施:一是定期给猫、犬接种狂犬病疫苗,防止猫、犬发生狂犬病;二是注意自身防护,猫、犬饲养、保健、防治人员不要被猫抓伤、被狗咬伤,也不要让猫、犬舔有破溃伤口的皮肤;三是一旦被猫抓伤或狗咬伤,首先要挤出伤口的淤血,迅速清洗伤口,并在24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同时,忌食辛辣食物一个月以上。

2.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猪、牛、羊等家畜如感染了布氏杆菌病,极易传染给与其密切接触的饲养人员,尤其是人工授精和接产人员,导致被感染者体温升高、关节变形、生殖系统严重受损等。

防范对策:一方面,监测布病,每年对家畜养殖场都要进行一次布病血清学检测,发现阳性家畜一律淘汰,并作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防护自身,在养殖、配种、接产、防治过程中,至少应戴口罩和乳胶手套。

3.结核病。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传播。畜禽尤其是奶牛一旦感染了结核病,就容易传染给饲养、防治、挤奶人员,甚至喝了消毒不严的带有结核杆菌的鲜奶,也会感染消费者,导致体温升高、消瘦无力、咳嗽气喘等。

防范措施:与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对策基本相同,做好结核病的监测,检测方法使用皮内变态反应,发现阳性家畜必须淘汰,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做好自身防护,带好口罩、手套;在制作乳制品时,一定要充分消毒,确保乳制品质量卫生安全。

4.禽流感。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多由携带H5N1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家禽、留鸟、候鸟传播给人,轻者导致感染者发烧、咳嗽、气喘、流泪、流鼻涕等,重者会危及生命。

防控措施:一是加强隔离消毒。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入侵;二是坚持程序免疫。通过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防止家禽发病;三是开展疫情监测。定期监测家畜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源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一旦发现阳性家禽,要依法按照“早、快、严、小”,即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将损失降到最小的原则,进行科学果断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四是做好自身防护,饲养管理人员作为家禽的密切接触者,要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和劳动保护,养成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戴手套、穿防护服等良好习惯。

二、自然灾害影响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如果在畜禽圈舍选址、设计和建造上忽略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会导致场毁人亡的后果。常遇的灾害有下列情形:

1.水灾。如果畜禽圈舍建在低洼地带或河滩沟边,一遇洪水,势必遭到巨大冲击。因此,在畜禽圈舍选址时要选在高燥的地方,一可避免水淹;二可防止低洼潮湿;三可便于通风换气,利于家禽生长繁育。

2.风灾。如果畜禽圈舍建在山冈顶上,或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大海边,遇到大风,也会面临危险。为此,在畜禽圈舍的选址上,要选址避风朝阳的坡地为宜;同时,要注意加固圈舍,提高抵抗风暴的能力。

3.雪灾。如果畜禽圈舍屋顶跨度过大,加上板材质量不过关,遇到大雪压顶,就会屋顶垮塌。所以,畜禽圈舍屋顶跨度不能过大,且屋顶板材质量也要与屋顶承重负担相适应。

4.地震。如果畜禽圈舍的地基不牢,墙体房屋抗震能力不强,一遇地震,定会墙倒屋塌。所以,畜禽圈舍不仅要符合标准化养殖的要求,也要对抗震性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意外事故发生

中国畜牧业正向现代养殖转变,养殖者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一些人为事故时有发生,对畜牧经济和人身安全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较多的人为事故有:

1.火灾。由于畜禽圈舍电线老化,或用明火升温等原因,引起一些畜禽养殖场发生火灾,导致倾家荡产、血本无归。必须在畜禽养殖场建立消防安全制度,配备消防装备;经常检查电线和升温、照明、机电等设备,及时更新老化电线、电器;提倡在畜禽圈舍建造时使用防火材料,防患于未然。

2.煤气中毒。在寒冷季节,为了给畜禽供暖保温,尤其是为给雏禽仔畜提供保育小环境,一些养殖场采用煤炉升温的方法。而有的饲养人员为了便于照看雏禽仔畜,就生活甚至住在育雏或保育室内,又不注意通风透气,极易导致煤气中毒,乃至丢掉性命。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分设生产、生活区域;采用煤炉升温的养殖场,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止人、畜(禽)煤气中毒;提倡采用电热板、红外线等其他安全的供热升温方式。

3.空气污染。畜禽圈舍内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并有较多的粉尘,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诱发呼吸道、心血管等多种疾病。必须提高畜禽养殖场的自动化管理水平,采取自动供水、自动供料、自动清粪、自动调温等设备,降低饲养员的劳动强度;要加强饲养管理人员的劳动保护,减少吸入有害气体和灰尘;要建立饲养管理人员年度体检制度,切实提高饲养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提倡在标准化养殖程度较高的规模养殖场安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甲烷等传感报警装置,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和调整养殖场内生产情况,以便精细管理,节省人力,确保安全。

4.交通事故。由于畜禽饲养管理流程繁杂,且中国目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如果安排不当,饲养管理者必定手忙脚乱,尤其是在进雏购仔、饲料供应、集中免疫、畜禽出售等关键时刻,为了及时开食初饮、保证生长发育、防止疫病发生、减小途中损耗,其中的运输事故最易发生。必须选择恰当的运输车辆,科学安排运输过程;要细化劳动分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推行“公司+农户”或者是“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提倡“订单养殖”“厂场直销”,减少中间环节,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5.意外伤害。在畜禽饲养管理中,面对水牛、黄牛、奶牛、骡马、种猪等大中型家畜和犬类等烈性动物时,如果保定不好,容易发生抵伤、踩伤、撞伤、咬伤等事故,特别是在预防注射、打挂耳标、采精配种、去势手术、产后护仔等过程中,饲养管理人员最易受到意外伤害。必须摸清动物属性,确实做好保定后,才能从事防治等饲养管理工作;建立饲养管理人员意外保险制度,尽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强畜禽饲养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科学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猜你喜欢
家畜圈舍禽流感
冷泻冷治 热泻热治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中医治疗家畜腹泻有妙招
禽流感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冬季预防家畜疾病主要措施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