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养猪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015-12-07 08:31万遂如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1期
关键词:源性养猪兽药

文│万遂如(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

从生态养猪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文│万遂如(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

当前消费者对吃“放心肉”不放心,主要是动物源性食品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养猪场、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以及兽医管理等存在问题之外,也与我国动物性源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有关。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本文从生态养猪的角度谈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并采取对策,以供行业参考。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先后颁布了《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各地区与各有关部门、各企业,公司与养殖企业都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严格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兽药、生物制品、饲料生产厂家与经营销售单位和公司,要加大监管与严格检验的力度,坚决查办生产企业、经营与流通领域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对生产与销售各种伪劣兽药与饲料添加剂的违法违规的厂家与个人,应给予严惩。对兽医诊疗机构与畜牧业养殖场使用抗生素作出严格规范与限制,确实按照国家标准,解决好饲养生产中滥用抗生素与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

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所以要加快立法步伐,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覆盖到生产、加工、流动与消费各个环节,使食品安全真正做到法律化、法规化、标准化、程序化。

二、大力发展生态养猪,走产业化与专业化生产之路

环境保护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不重视养猪污染环境的处理,将会使养猪业陷入恶性循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大力发展生态养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规定与要求,统一处理牧业小区排放的粪污,确保养殖环境的安全。养猪场粪尿污染物中有大量的有机物,可堆积发酵作肥料使用;或者建沼气池发电照明取暖;作培养料生产食用菌类等。

发展生态养猪需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养猪与环保相结合。发展养猪业不能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牧业小区建设与粪污处理建设同步进行,确保养猪业持续协调发展;二是养猪与种植业相结合。猪场排出的粪尿与污水可先在沼气池中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菜园和田地循环利用,既猪—沼—果园、菜园、田地模式,这是循环利用资源的一种好形式;三是生态养猪牧业小区与规模饲养相结合。实行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安全化生产经营,以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生态养猪牧业小区为基地,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养猪产业化集团生产,即“公司+基地+农户”的社会化养殖模式。这样不仅能降低农民养猪的成本,有效防控疫病的发生,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养猪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三、加强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的源头

农业部先后颁布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明确禁止氯霉素、激素类、类激素类和安眠镇定类29种兽药用于食品动物,限制8种兽药作为动物促生长制剂使用。但仍有少数厂家为了自己的经济效益,继续在饲料中添加。为此,要加大打击力度,对饲料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料、产品配方、生产流程、销售与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坚决查处,确保饲料的安全,才能保障畜产品的安全。

发展生态养猪一定要使用环保型生物饲料和绿色添加剂,如饲用酶制剂、氨基酸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益生素、中草药制剂、酸化制剂及矿物质添加剂等。农业部已批准30多种益生菌可用于微生态制剂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无毒副作用,无药物残留、不产生耐药性,而且能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有效降低氮和磷的排出量,减少氮气和硫化氢的产生。用这样的生物饲料喂猪只,从源头做起,真正“低碳养殖”“节能减排”,才能有效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

四、加大对抗生素生产与经营市场的监管力度

当前我国抗生素生产与经营市场比较混乱,要进行严格的整顿。有的兽用抗生素质量不稳定,粗制滥造;有的兽用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疗效极差;有的任意改变生产工艺,组合复方制剂,在中药制剂中私自添加化学药物,疗效不确切;还有无GMP生产厂家、无兽药批准文号、无产品质量标准的“三无”产品在市场流动。因此,要下大力气对抗生素生产厂家、经营市场与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依据国家颁发的《兽药管理条例》与《兽药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整顿抗生素生产与市场流通秩序。加大执法力度,从快、从严查处非法生产与销售抗生素,假冒伪劣抗生素,以及由此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进一步规范兽药市场秩序,从源头切断伪劣抗生素进入养猪生产环节,确保我国养猪生产健康持续发展。

五、大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防止畜产品药物残留

我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全年抗生素用量的46.1%。预计全世界牲畜中抗生素的使用量到2030年将会上升到67%,美国每年生产销售的抗生素中约有80%进入了牲畜体内。我国养猪生产中每年使用的抗生素为牛使用量的4倍。在猪病防控中用的药品,抗生素是使用最乱的药品,我们要深刻地反思这种养殖观念,引导养猪场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安全、无耐药性、无残留的新型生物兽药在不断出现,如细胞因子制剂、中药制剂及微生态制剂等,将可逐步取代抗生素的功能,这种发展趋势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目前在兽医临床上使用的中药制剂如清开灵注射液、银黄注射液、黄芪多糖、香菇多糖、枸杞多糖、茯苓多糖、牛膝多糖、人参多糖、灵芝多糖以及板蓝根、柴胡、大青叶、鱼腥草、双黄连、穿心莲注射液等制剂完全可以替代抗生素使用。中药制剂与细胞因子制剂二者联合使用临床效果非常好,具有协同作用,已受到养猪户的好评与欢迎。那种“养猪离不开抗生素,离开抗生素就养不好猪”的观念是落后的,应彻底将其抛弃。

六、严把屠宰检疫关,防止病死猪肉流入市场

要实行定点集中屠宰,严格按照《屠宰检疫规范》进行检疫,并持有《兽医卫生合格证》上岗。坚决禁止私自屠宰,病死猪只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准屠宰加工,严防流入市场。在肉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准非法使用碱粉、芒硝、漂白粉、香精与色素等,防止人为的带入有害物质与第二次污染动物源性食品。

七、进一步完善动物源性食品检测技术体系

要加大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动物源性食品中病原体检测技术、化学污染物与药物残留检测技术体系的建设,包括养猪场的检疫与防疫监督、饲料厂的质量监测、兽医药品厂的质量鉴定,以及兽医器械质量鉴定与屠宰加工的检疫和检测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大量培养技术人才,设置相应机构,装备先进的技术与仪器,全方位地开展食品检验工作。对出场上市的猪只要进行产地检验,屠宰前也要监督检查,宰后还要抽查检验药残,发现药物残留超标产品,不准上市,按规定处理。

猜你喜欢
源性养猪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兽药GSP目录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