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行为理论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研究

2015-12-07 09:02王艳邢心菊李欣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据库图书馆用户

王艳 邢心菊 李欣

(宿迁学院图书馆,江苏宿迁223800)

基于信息行为理论的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研究

王艳邢心菊李欣

(宿迁学院图书馆,江苏宿迁223800)

探讨了信息行为理论内涵及特点,根据移动图书馆用户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到移动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的信息需求,提出关于移动图书馆服务提升的几点建议。

信息行为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

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公共场所“低头族”随处可见,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的人数剧增,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网络信息服务和资源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我国手机终端的使用人数已经达到5亿,而且每年保持近20%的增长率,利用手机终端上网的人群已经远大于其他设备上网的人群[1]。与此同时,移动图书馆用户服务发展也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1 移动图书馆信息行为理论

移动图书馆主要是以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持,使人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的搜索、查询以及下载等新型的图书馆服务。当今时代,作为社会行为的一种,信息行为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人性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有必要对用户的信息行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1.1信息行为理论内涵

作为一种新型目标活动,用户的信息行为与需求直接相联系,其影响因素包括用户的主体工作和外在信息两个方面。对于用户来说,都必然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下,要产生对社会、个体和自然等因素的信息需求。对于用户主体来说,信息需求的变化必然产生信息心理活动,然后基于某一目标产生一系列的行为。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国内学术流派的观点大致如下。

信息行为是以信息为劳动对象,运用人类自身特有的智慧开展的各种信息活动,是采集、处理和生产信息,并完成对信息的使用和传播等[2];在动机支配下,为了某一特定目标的实现用户采取的行动过程即是信息行为;从认知思维的角度来说,用户信息行为是基于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对外部条件的反映,其过程包括信息的查询、选择和搜集,并最终连续、动态、逐步深入地被用户纳入思想库中,比如信息需求的明确、信息系统的选择以及检索策略的制定等。

1.2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特征

用户信息的获取方式因信息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分为传统信息用户和网络用户两种,其中前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以纸质等传统信息载体为主;后者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以网络环境为载体。

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已经由传统转变为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3]。该行为方式是由两种因素同时支配的:用户的思想动机和信息需求。通过网络这一工具的利用,用户检索信息并有选择地对信息进行交流和发布活动。对于现代移动图书馆来说,网络环境也在不断完善,同时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所以移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应该涵盖信息利用的全过程。

2 用户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2.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用户调查对象为某高校的在校师生,主要有专科生、本科生、在读硕士和教师。用户的调查方式为网络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43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用户对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为保证调查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问卷需要用户提供真实的联系方式。笔者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而把用户调查报告作为数据分析的数据源。

2.2调查结果分析

2.2.1调查对象的信息

①调查对象的性别信息:调查对象的男性人数为13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6.8%;女性人数为10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3.2%。

②调查对象的年龄信息:调查对象的年龄介于20~25岁的占70%,20岁以下的占16%,25岁以上的占14%。

③调查对象的身份信息:调查对象中的专科生人数为39人,占总人数的16%;本科生人数为141人,占总人数的58%;硕士生人数为25人,占总人数的10%;教师人数38人,占总人数的16%。

表1 用户获取个人业务处理需求情况(%)

2.2.2调查对象的移动设备使用情况

针对调查对象的移动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有近93%的用户使用手机进行信息查询,而7%的用户使用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进行信息查询。经过调查分析,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查询的次数仅次于与他人沟通的次数,由此也充分表明了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展的重要性。

针对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进行统计,每天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比例占12%,而使用时间在两小时左右的占50%以上。对于访问图书馆网络的查询频率进行调查发现,有58%的用户每周都会使用图书馆网络,而有近30%的用户每天使用图书馆网络,而从不使用图书馆网络的用户比例几乎为0。

2.2.3调查对象对于利用移动图书馆的意愿

对于用户在是否愿意利用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资源的问题上,近85%的用户表示愿意,而有5%的用户表示不愿意,还有10%的用户表示无所谓。

如表1所示,大多数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办理图书馆的个人业务依次为办理续借、办理预约、借书证挂失以及在线留言等服务。针对用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见表2),书刊检索、阅读电子图书以及下载相关文献资源等被用户认为最为重要的需求,以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表2 用户获取信息检索与利用方面的服务需求情况

3 用户信息行为反映出移动图书馆的问题

3.1移动图书馆访问量较小

根据学校网站的访问情况就可以得到其数字资源的使用状况,根据SPSS置信度95%推断[5],图书馆网站平均日访问量为1124~1439人,与学校潜在的使用人数相比,人数相对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①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在校人员没有意识到移动图书馆的价值;②移动图书馆的操作设置不合理,使用户不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如用户不能成功地获取资源就不会频繁地访问移动图书馆网站。

3.2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单一

根据调查发现,用户获取移动图书馆的资源方式比较单一,下载次数远远大于上传次数,而且上传行为多发生在咨询服务和用户培训等方面[6]。同时发现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咨询服务只能通过留言的方式实现,基本不能实现实时咨询。相对而言,移动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如信息指定、科技查询、学科导航等服务项目还没有开展,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3.3移动图书馆的数据库更新维护需改进

根据用户行为表中可以看到,由于网络繁忙、数据库维护和更新等原因造成服务器响应错误的点击量占总点击量的比重稍大,因此移动图书馆的数据库更新应该设置得更加合理。一般来说,数据库更新方式主要有两种[7]:一种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光盘直接进行更新;另一种就是公司委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为了保证在校师生正常使用移动数据库,建议根据用户信息行为确定合理的数据库维护和更新时间。

4 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分析

4.1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需求

通过调查分析,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开展十分支持,现针对调查报告分析,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得出以下重要的功能需求:①WAP服务:要求移动图书馆具有书刊检索以及电子资源检索和下载功能。②OPAC服务:要求移动图书馆具有办理续借、查询个人信息以及办理预约等功能。

上述功能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基本内容,当然用户还有其他的服务需求,例如服务短信提醒、图书导航、资源发布以及个性化服务等[4]。

4.2关于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建议

通过调查报告可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移动图书馆的认识不够,而且移动图书馆使用还需要考虑如系统操作的便捷性、花费成本以及用户的账户信息安全性等问题。为便于移动图书馆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加大对于移动图书馆的宣传。这也是加深用户对于移动图书馆认知的重要手段。用户是移动图书馆发展和使用的关键因素,可以借助如微博、微信、报刊以及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还可以培训用户熟练掌握移动图书馆使用技能。

②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性能。一般情况下,对于移动图书馆界面美观的要求较低,主要体现在实用性上,能够实现基本功能,操作简单,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且要求该图书馆对于移动设备的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还要求对于图书馆的数据提供安全保护,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③要求用户的使用费用尽可能低。学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很多学生表示仅可以接受5元以下的费用,因此需要移动图书馆尽可能地降低费用,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实行免费的信息服务。

5 基于用户信息行为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

5.1积极开展用户的图书馆使用培训

在加强宣传移动图书馆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用户的图书馆使用培训。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以专业技术人员讲授为主,一种是以用户自学为主。以专业技术人员教授为主的培训方式,需要用户在指定的地点和时间统一接受使用培训,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程式化,缺乏灵活性。而以用户自学为主的培训方式可以满足无法参加统一培训的人员需求,这种培训方式一般会将PPT文件上传到图书馆网站上,并由用户自己选择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总而言之,针对用户的培训就是要让用户可以熟悉各种信息资源,熟练操作各种检索和下载功能,提高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5.2优化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得到优化,其服务的内容不能只是局限于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查询和下载功能,还应提供与所查信息相关的网络信息。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手段不仅是对文献资源的收藏,还包括对光盘资料、网络信息的开发以及组织管理。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应以学校的重点学科专业需求为主,辅以其他学科的平衡发展,合理配置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的资源比重,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分层建设。

5.3利用信息处理技术拓展图书馆服务方式

首先,移动图书馆应该充分借助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学科平台以及导航等文献信息服务形式深入地揭示信息资源内容,不断丰富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其次,图书馆还应投入购买利于提高信息资源服务效益的信息产品,能够针对特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最后,媒体融合背景下各种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使交互式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的“新宠”,以手机、博客、微信等形式建立的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更为快捷的交互式传播通道,馆员应借此与用户加强沟通,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

5.4合理设置移动图书馆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时间

数据库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效果,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访问数据库得不到及时的响应,用户就会放弃使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应借助软件针对用户的信息行为进行分析,了解用户获取信息资料的习惯,并以此合理设置图书馆的网络硬件和数据库。首先,可以找到用户访问最为频繁的时段,并在该时段增加服务器的使用数量,以便提高用户获取信息资料的速度。其次,找出用户访问最不频繁的时段,并在该时段更新数据库,以保证用户快捷地访问数据库。

6 结语

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促使人们更多地使用如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和下载信息资料,因此移动图书馆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笔者基于信息行为理论对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分析,以此提升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和利用效果,这一研究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魏力更.高校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5(5):105-107.

[2]马振萍.Web3.0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6):169-170.

[3]周波.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隐私保护[J].图书馆论坛,2008(5):126-128,21.

[4]朱伟丽.移动信息获取环境下的信息行为研究及信息素养教育[J].图书馆研究,2015(2):123-126.

[5]郑德俊.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需求满足分析[J].情报杂志,2004(8):124-125,127.

[6]谢强,牛现云,赵娜.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4):6-10.

[7]齐亚双,李永现,薛伟莲.我国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0(22):7-9.

王艳女,1976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G250.7

(2015-09-23;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数据库图书馆用户
图书馆
数据库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数据库
关注用户
数据库
数据库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