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实现路径

2015-12-07 09:02苏杰
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均等化城乡居民城乡

苏杰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盘锦124000)

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实现路径

苏杰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盘锦124000)

阐释了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概念以及判定标准,指出当前实现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是十分必要的,分析了城乡社区服务资源均等化的难点,并给出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实现路径。

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路径

城乡社区图书馆是特定区域内为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包括城市社区图书馆、乡镇社区图书馆和村级社区图书室等。城乡社区图书馆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期间不仅要求生产资源的集聚融合,也要求社会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进而促进城乡文化发展结构的升级优化。城乡社区图书馆在促进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的功能。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图书馆应明确服务资源均等化的意义,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基层图书馆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服务。

1 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概念与判定标准

1.1基本含义

能够为所在区域的公众提供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专业知识咨询、资料查阅以及资源共享等,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获取文化服务的权利,这就是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根据国际图联的定义,就是要求各大信息服务机构让每个读者拥有平等的权利,在获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时不受任何限制,并且与性别、兴趣等均无关[1]。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加快构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1.2判定标准

结合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基本含义,对城乡社区图书馆是否实现服务资源均等化进行判定,应该符合条件公平、程序公平、机会公平以及结果公平的标准。所谓条件公平,即在判定服务资源是否均等化之前,应该保障社会成员所具备的条件相同。而在获取服务资源时应该有统一的操作程序,这就是程序公平。社会成员享受的公共服务资源大致相同,这就是结果公平。同时若社会成员有获取公共服务资源的意愿或者能力,就有同等的机会,这就是机会公平。

1.3总体目标

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评定标准与设定目标不同,则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方式和服务资源配置的成本也会不同。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考虑不同阶层成员的现实需要,结合相应的政策与标准,分析整体投入成本与存在的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利益格局改变等。鉴于此,笔者认为城乡社区公共图书馆的总体目标为:扩大图书馆服务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的社会成员获取文化资源,采用逐步增量的方式让大众获取平等的图书馆服务机会[2]。

2 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必要性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改善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失衡,维护城乡居民共享图书馆服务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城乡社区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惠民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应将实现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作为追求目标,探索城乡一体化形势下的全新服务体系。

2.1为城乡居民构建文化交流平台

城乡社区图书馆可以在城市与乡镇之间传递信息,可以作为连接城市与乡镇的文化桥梁。通过调研了解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开展知识讲座、文化下乡等活动,为城乡提供平等的文化交流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承农村的各种传统文化,也能够更好地缩小城乡居民的文化差距。

2.2提升城乡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

城市与乡镇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二元结构”,导致城镇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存在很大的差距。当前城乡社区图书馆作为推动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提升城乡居民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媒介。因此,城乡社区公共图书馆应该尽快普及基层文化资源与服务,让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文化服务机会,拥有平等获取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场所,以促进新型城乡学习型社区的建设。

2.3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与城市居民相比,目前乡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而要想真正缩小城市与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差距,就需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均等的精神文化生活权力。城乡社区图书馆作为城乡居民获取文化资源的主要场所,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丰富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举办“读书日”“文化作品展览”等,满足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城乡尽快实现文化服务一体化。

3 图书馆实现服务资源均等化的难点

当前无论是在城镇或乡村,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城乡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很难实现城乡文化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

3.1图书馆资源配置失衡

我国在长期发展中,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一直向大中城市倾斜,导致图书馆服务资源大部分集中于城市,而能够获得文化服务的周边地区较少。城市图书馆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是乡镇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则主要来源于农村地区的自行融资,各地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并不多。根据我国文化部2012年的统计数据,这一年全国图书馆的人均购书费用为0.7元,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图书馆的人均购书费用分别为2.48元与6.17元,远高于平均水平,而广西省乡镇图书馆的人均购书费用仅为0.12元,较全国平均水平明显更低[3]。这就表明乡镇居民能够利用的图书资源,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较城市居民明显更少,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图书馆资源配置失衡,导致农村居民很难享受基本的图书馆服务。加上我国城乡社区图书馆长期以来遵循的层级管理体制,管理部门相互牵制,管理松散,城乡社区图书馆的联系并不密切,很难扩大服务资源普遍均等化的范围。

3.2整体服务水平偏低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得到改善。而城乡发展的差距在文化资源配置方面也十分明显,直接导致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文化资源的不平等性。从全国范围内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情况来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性,即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当地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相对更好,并且图书馆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情况更好。以人均占有图书资源的数量为例,2013年北京人均占有图书为0.86册,上海为2.35册,贵州为0.24册,广西为0.21册。此外,在广大农村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一般而言,乡镇、社区图书馆相对落后,长期缺乏专人管理,整体服务水平偏低[4]。一些社区图书馆由于规模较小,其中的藏书长期缺乏更新,很难吸引大量读者,加上设施陈旧,而无法满足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要求。

3.3缺乏相关法律保障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与图书馆事业相关的法规,虽然一些省市根据本地需要制定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缺乏法律规范,很难保障城乡图书馆事业的良性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城乡社区图书馆的作用得不到公众认可,也导致图书馆的发展十分依赖政府部门,缺乏自主决策的能力,很难真正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也给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3.4政府投入资金不足

城乡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与政府的投入力度有直接关系,当地政府部门若加强重视,则会相对增加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比重。若当地政府缺乏重视,或者资金拨付不到位,将导致该地的图书馆资源匮乏、设施落后,尤其是乡镇图书馆,将直接陷入服务资源难以共享的困境中。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力度,但是这些资金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根据文化部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投入资金为196.7亿元,但是在全国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足0.5%,而在科技、教育等方面投入资金所占的比重分别为3.69%、14.2%,均高于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投入。而2014年我国在乡镇文化事业上的投入资金为67.3亿元,在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资金中所占的比重仅为34.2%。以广西南宁市为例,2010年政府在图书馆事业上的财政拨款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不足0.57%,2011年所占比重降低,2012年略有回升。统计表明,2012年每个农民所能享受的国家文化事业投入资金还不足2元,很多乡镇图书馆的人均购书费用还不到0.02元[5]。由于政府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乡镇公共文化事业很难开展。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财政支持,很难形成基层图书资源均等化配置的长效机制。

4 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实现路径

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要求公众享有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机会,均等的文化服务效果。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则需要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以及服务范围等方面做好工作,保障各项业务符合服务资源均等化的评定标准,进而为提升我国基层软实力作出贡献。

4.1加强城乡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设施建设

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城乡社区图书馆同步发展规划,加强城乡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设施建设,扩大各级图书馆的发展规模。根据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的相关评估指标(见下表1),逐步完善城乡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针对当前在人员配置、服务模式、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拓展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以提升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的40000多个城市社区以及乡镇均建有图书馆,680000多个城乡社区均建有图书馆服务网点,全国人均占有图图书数量约为1.2册,千人占有图书馆建筑面积约为18平方米。在“十二五”建设期间,城乡社区图书馆应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均等难题,扩大城乡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覆盖面积,以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提升城乡居民的文化素养[6]。对乡镇社区图书馆应该做到重点扶持,加强村级图书室建设,以改善当前城乡基础文化设施的布局,保障所有城乡社区图书馆的良性互动与正常运作。

表1 图书馆服务资源均等化的相关评估指标

4.2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弱势群体倾斜

城乡社区图书馆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等化配置的实施主体之一,若单纯开展以馆舍为中心的被动服务,大众对图书馆服务内容、方式的了解以及对服务资源的获取往往较为片面。这就需要城乡社区图书馆积极开展延伸式服务,尽量向公共服务资源弱势群体倾斜。可确定乡镇、企业、学校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并向偏远地区居民发放借阅证,以让更多的乡镇居民了解并享受到均等化配置的文化服务资源。此外,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了解他们对公共文化资源的获取需求,贯彻落实让每一个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图书服务资源的理念。

4.3形成覆盖面广的城乡图书馆服务网络

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必要条件,就是形成覆盖面广的城乡图书馆服务网络。由于我国目前乡镇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水平与文化资源保障方面,与城市图书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制定总分馆管理体制,并构建更多的流动图书服务点,加强各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以保障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推行以城市带动乡村的模式,让城市文化服务资源向基层流动,进而发挥城乡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联动效能。此外,对城乡社区图书馆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各级图书馆服务资源的统一协调与配置,加强技术设备与人才的共享,以形成资源均衡、服务共享的新机制。

4.4构建城乡互动、资源共享的文化活动新机制

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以丰富基层文化阵地,建立城乡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加强县级、镇级、村级社区图书馆的文化联动活动,并开展文化结对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服务资源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嘉兴市社区图书馆根据本地实际,开展了城乡结对的“文化走亲”活动。自2004年至今,先后组织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城乡文化结对活动60多次,通过社区图书馆、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的方式,开展文化共建、文明共创活动,实现城乡文化互动,以发挥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

5 结语

城乡社区图书馆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储存信息、传播知识与提供公平文化教育的中心。当前城市社区图书馆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全新的服务模式,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尊重大众的自主选择权力,努力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以保障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文化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

[1]唐亚林,朱春.当代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之道[J].学术界,2012(5):24-39.

[2]黄文正.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与劳动力转移[J].学术论坛,2012(7):146-150.

[3]李晓辉.东莞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实现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9):57-61.

[4]张国富.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24-128.

[5]张玉棋.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3(4):130-132.

[6]李朝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政府绩效评估原则[J].领导科学,2011(35):18-19.

苏杰女,1978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G258.24

(2015-10-19;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均等化城乡居民城乡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城乡涌动创业潮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