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育人导师 突破德育瓶颈

2015-12-07 12:34刘广生张婷婷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5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育人

刘广生 张婷婷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玫瑰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在学生身上存在下列情况:家长忙于外出打工的多,同孩子相处以及教育孩子的时间少;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偏低的多(有的甚至是文盲),家庭教育条件好的少;学生父母急功近利的多,学生有远大志向的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多,关注孩子兴趣的培养及特长的少。学生四多四少的整体状况,既增加了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传统的只靠班主任个人,而其他任课教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班级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全新的教育时空下,育人的方式及内容、育人的管理及评价体系等已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同时也反映了德育工作,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瓶颈:德育工作脱离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德育方式落后,德育内容僵化教条,评价体系单一等。

如何创新育人模式,突破德育工作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我校将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关注焦点,牢固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和“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成就更好的未来”的办学宗旨,突出“育人”主题,在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实施育人导师制管理,把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学业帮扶、人格熏陶、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为一体的新的育人模式,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育人导师制的特点

育人导师制,就是每学期开始,由班主任根据班内学生的综合情况及有关信息分为优等生、中等生、问题生三类,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或由这些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对责任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这种育人模式呈现出了三个特点。

1.贵在一个“全”字上

“人人是育人之人,处处是育人之地。”如何让学生在各种育人合力的文化沐浴下,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生命的丰富,享受教育的幸福,玫瑰学校的德育在“全”上做足了功夫。

一方面,组成以班主任为总导师,全体任课教师都参与的班级导师组,每一位导师都有分包的若干学生组成的责任小组。这样全体教师能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且对象固定、责任明晰。

另一方面,学校在努力创建浓厚的德育育人环境的同时,还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让社会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成立了班级、级部、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开展家长开放周、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家校联谊会等活动。聘请公检法系统领导定期为全体师生作法制报告,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聘请社会名人为校外辅导员,经常性地为同学们作报告,以洗涤心灵,激发斗志。学校还通过减负减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体验社会、感受生活,让学生在社会的实践中成长。

2.落在一个“导”字上

全体导师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同时,还要对责任小组内的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和学业辅导。导师工作主要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概括而言,导师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起了三种角色——像父母,在生活上体贴关怀;做良师,在学习、品德、心理等方面鼓励指导;成益友,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思想交流。

在该制度的具体实施中,学校要求每名导师两周至少与学生谈心一次,要做到“八谈”,即谈人生、谈学习、谈安全健康、谈家庭、谈教学、谈心得、谈交往、谈文明,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八必谈”的内容,也就是成绩进步必谈、学有疑问必谈、安全健康必谈、学习退步必谈、活动参与必谈、精神不振必谈、同学交往必谈、违反纪律必谈。

3.新在一个“活”字上

导师根据自身特长及受导学生不同时期特点,或与之面对面谈心,或通过家访、家长会、书信等各种载体与受导学生进行交流。采用如激励法、故事法、行为契约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自我教育内驱法等一些方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家庭、生活上的困难。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每一学科的思想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地理、生物课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实施育人导师制的效果

育人导师制在形式上做到了教书与育人并重,在过程上做到了对学生全程管理,在内容上做到了全方位服务。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德育实效,得到了广泛赞誉。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师生认可

在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中,学校明确要求导师每周进行一次以上学生座谈或单独交流,根据学生在校的思想、纪律、生活、行为等表现,提供有效地指导。特别要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问题学生、学困生、贫困生等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帮助。曾遭遇问题学生的张辉老师说:“有时,真的感觉导师就像是捏橡皮泥,捏得好就是一件绝妙的作品,捏得不好,就剩下一堆烂泥。可要捏出一件佳作,就要求导师用真情对待学生,用心灵和他们沟通交流,要学会用心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学生陈媛媛说:“如果要用几个名词来形容我的导师,我想我会选择恩师、父母、朋友。和导师在一起的感觉很自然,很平静,也很幸福,许多真心话可以向他倾诉,他总会耐心倾听。感觉我们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师生,变得像小说里的‘友师了。”

在导师们充满爱的帮扶下,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师生的融洽度空前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友爱关系已经形成,导师们都享受到了育人的快乐,玫瑰学校师生们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推动工作整体攀升,学校受益

通过育人导师制,玫瑰学校推动了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创新、教师队伍优化、学生潜能发掘、教学质量提升等各项工作整体攀升,如果说育人导师制代表了学校文化并不为过。在问卷调查中,学生一致认为,在导师与导生组成的小组团队中,同学问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帮互助,而心理有压力时,也可通过与老师交流,得到及时释放,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校不再是知识体的加工厂,而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乐园。学校不再是师尊生卑的传统关系,而是和谐、平等充满亲情和友情的乐园。

几年来,学校依托育人导师制,在保优、转优和补差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科学的工作,使优生不掉队,中等生大批转化,成绩薄弱者紧紧追赶。特别是一些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无法顾及的中等生,由于得到导师的及时关怀和帮助,他们从成绩下降或提高困难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一批优秀导师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数逐年递增,教学质量稳中有升,这些无一不浸透着导师们的心血,无一不与育人导师制管理有着密切联系。

3.回归“教书育人”本位,家长、社会赞誉

在玫瑰学校,学生都有一个“导生成长档案袋”,它是育人导师制覆盖学生成长各个方面的一个缩影。导师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从玫瑰学校的实践看,在育人导师制管理模式下,教师正从导“学”走向导“育”,从学生“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真正负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们把对孩子们的关爱延伸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把受导学生看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特别让留守学生、单亲学生、特困生等特殊群体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导师对学生来说,既是任课者又是班主任,还是生活指导者、感情沟通者、人生规划者……也许,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育人导师制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它在师生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彩虹。随着育人导师制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每一个学生必将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每一位教师必将享有教育的幸福!

(责任编辑 甘璐)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