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山水画在当下的遭遇与变革

2015-12-08 03:31邹思婧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境遇山水画山水

邹思婧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

传统山水画在当下的遭遇与变革

邹思婧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00)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对于古代山水画的认识亦是站在今人的视角去解读,否则会陷入单纯的艺术考古。人类中存在一种怀古的情节,就像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所说“连断头台在落日的余晖下也会栩栩发光。”此种情节在当下的境遇中体味得最佳明显,原因在于物欲化的世界加剧了躁动不安的情绪,当看到古代山水画所传达出来的那份宁静与和谐时,会倍感内心愉悦,从而使精神得以升华。

山水画;精神;现代化

站在功能主义的视角去看,从当下人的境遇来审视,当下人更需要古代山水画中所传达出来的那份闲情和雅逸,以抚慰那颗躁动的心,在加上从09年开始保利,佳士得对古董字画的天价拍卖纪录使得市场燃起了对中国画收藏得热潮,从功用价值上讲,传统山水在当代确胜于古代。然而从接受者层面上看,古代山水画的尴尬境遇相当于在水泥林立的闹市当中去欣赏山水的灵境,有一种脱离现实的虚假;而之于创作者而言,大多数画家缺乏道禅等的修养与境界,在嘈杂的闹市中保持一颗灵静的心去创作,亦是非常艰难,所以许多作品多停留于形式游戏。另外由于对文化根基的断层,语境的失场和自然的破坏等诸方面的问题使得当代山水画多流于形式的创新,流于文人的笔墨情趣,而少文人之心境与气节。另是当代人审美周期的缩短,传统山水大面积泛滥所产生的审美疲劳,是传统山水画面临的另一大境遇。种种的境遇昭示着传统山水画必须走向现代化。

回顾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宋代的山水画在理学的影响下写实功力达到了顶峰;在元代,山水画在文人隐士的手中,笔法墨法意境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明朝晚期,又由于陆王心学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开始出现摹古之风,在清初四王手里发展至鼎盛。中国山水画近代变革是一个不断突破传统羁绊,寻求创新的时代,从最早的西洋明暗画法、民间画法的融入,到现代派的风格的表现,到抽象山水和新意象山水,再到文人笔墨意趣的解构等等,种种新材料、新技法被不断应用和发展。亦有呈现当代问题,关注当下社会的符号山水。正如西方的现代艺术一样,中国山水的变革是建立在反传统的基础上,反对传统的形式语言,从传统的笔墨、形式、构图、材料,再到观看方式、内容等等进行突破,试图使其更具有当代性,更符合当下的审美品位。然而,反观以上便会发现,似乎形式在不断的突破,而古人所谈的“心”的境界在逐渐消减。山水多留于形式的新奇,而缺乏时代的精神内涵。

近百年来,许多人都在试图建构有别于传统的当代山水理论体系,终未有果。究其原因在于更多的集中于形式上的梳理,或对山水画的本质和功能没有重新的认识。20世纪以来,山水画最大的成就更多的集中体现在它的形式。然而建构一个适应当下人的审美观,并不是单单从形式中总结出来的。当代山水画作为当代艺术的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价值多元化的境遇。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自性,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于山水画家而言,由于背后的世界观、知识结构、认知方式等等的差异,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山水,洞悉山水本质,从而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传统的相对统一的评判标准在当下由于各个思想文明的碰撞而变得多元化,这就是所谓的多元价值。多元价值的建构,把艺术的评判标准回归到了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肯定和尊重了人的审美差异性,但却使得艺术价值评判标准失衡,艺术作品高下难辨。它忽略了艺术的本体,模糊了艺术的功能属性,同时也忽视了艺术家的责任。

从艺术功能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我们理清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创作者、欣赏者好比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创作者是医生,欣赏者是病人,山水画是创作者针对病人群体开出的药,而病人怎么吃药关系病的恢复程度,所以需要的是思想阐释,而所谓的批评的建构则是督查创作者是否走偏诊断错或用错药的督导官。作为创作者首先要了知是什么健康的?山水画是诉之于心灵与精神的,心的健康则是能给人以精神启迪和善性的引导。多元价值的弊病在于不承认或者没有一个健康的准则。山水画家作为心理医生,还要敏锐的发现疾病,要有发现种种潜在疾病的能力,并真正的了解疾病。由于工作的压力,社会节奏的加快等等诸如因素,当下常见的病如烦躁、压抑、焦虑、恐惧等等,而此些病的根源,则仍归于心。所以艺术接受者观看作品时,亦是圣人眼中处处都是圣者,凡夫眼中处处都是凡夫,同样一幅山水,在行家看来是一幅杰作,在一般的农夫看来,就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画;有些人是带着学习的眼光来看,即使是一般的作品也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有些人则是带着鄙视的眼光来看,即便是精品也会被看成凡夫,所以有的人看到的画家的精神境界,(有的是在作品本身的意境中读到的,有的是在作者作画的过程当中体悟到的)有的人看到的是作者的笔墨情趣,有的人看到的是形象上的似与不似,有的人看到的都是这个那个的毛病。正如前文所说,对境本无美丑,关键是我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态来看这个世界。而世间人当中多不识此点,所以,山水画家和山水评论家的作用就是给人开药方,劝人治病,将观众引向健康的心理机制。 这也要求山水画家需要营造超强的艺术氛围,需要端正自己的创作动机。只有当作品本身所传达出来的力量强过于对境的时候,对境且有意乐接受时,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感染力的强弱。当然感染力越强的作品,其作品价值就越高。传统的山水画是要营造一种氛围,让观者去体悟那种氛围或意境,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意提升或是净化自己的灵魂和思想。好比讲故事或作诗一样,好的诗词和故事往往都是氛围极佳的体现,他更容易将欣赏者带入此氛围中,所以,作品好坏主要在于自己能不能更真切的体味到那种境界并将此呈现出来,之间的障碍越多,则感染力越弱。这也是在要求作画者本身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所以,中国古人将人品与画品等同。欲感染受众,首先要感染自己。若一幅山水作品创作出来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或者看到之后产生不了动力时,即使他人怎么说好,也是一件失败的作品。所以,山水画的创作动机非常重要,动机的好与坏会贯穿于整个的创作过程中,从而影响到受众。而这点又恰恰是当代许多山水画家所忽视。没有明白艺术创作的动机与目的,没有明白风格的含义,却疯狂的追求所谓的风格创新。

所以,当下山水画的迷失,不在于他的多元化,而在于山水画家本人社会责任感的减弱以及画家本人对自身心性、品性的忽视,是心的迷失,传统山水画中的教化引领以及人品修炼才是山水画中最精华的东西,今人多一味追求的形式变革,有时却忽视了这两层意义。今人之山水应重拾医生职责,以自己的修养与技能为当下病人开出心灵的妙方——山水画家并非只是技法革新,重要的是要有着超验于常人的心境,并能如实的观察到受众的症结,对症下药。当代山水若能关注社会,用心感染和改变受众,或能走出桎梏。

作者简历 :邹思婧(1986-),女,汉族,重庆渝北区人,学术硕士,单位: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方向:当代绘画研究

J212

:A

:1671-864X(2015)10-0042-01

猜你喜欢
境遇山水画山水
《山水间》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境遇”抑或“反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境遇与对策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