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霞帔及凤冠初探

2015-12-08 15:28张明月
人间 2015年36期
关键词:明代

张明月

(东华大学,上海 200051)

明代霞帔及凤冠初探

张明月

(东华大学,上海200051)

摘要:霞帔和凤冠是明代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明代霞帔的来源、形制、纹饰以及凤冠的制作工艺、构成元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霞帔及凤冠在明代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通过严格而完善的制度规定,霞帔和凤冠成为命妇的身份地位和社会等级的服饰符号。

关键词:明代;霞帔;凤冠

一、霞帔

霞帔也称“霞披”、“披帛”是宋明以来重要的冠服之一,在中国的礼仪在中国的礼仪制度、服饰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特定时期权力、地位的象征,给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很大的影响。它的形状类似于围巾,披在肩部,有后无前,像两条彩带绕过头颅披挂于妇女的胸前。披帛由两条罗带构成,两条罗带一端裁成斜边缝合,使之呈尖状,并在尖上坠有金玉坠子,另一端则短且平直。这一形制自宋代沿用至明代,到明代统治者为了加强控制,进行逐步修改、定制,成为一种重要的礼服配饰,霞帔的使用达到了高峰。

(一)霞帔的起源与形制。

霞帔始于南北朝时期的帔,隋唐时期窄而长的帔演变成了披帛,逐步成为披在两臂之间、舞之前后的一种飘带。后来因为帔子看起来美如彩霞,固有霞帔之美称。宋时,霞帔作为一种命妇礼服登上了历史舞台,它是唐代披帛的延续,并随品级高低的不同而有不同装饰。到了明代,霞帔形似两条彩带,绕过头颅,披挂于胸前,下垂一颗金玉坠子。明代时期,后妃和百官的妻子都披挂霞帔,但是只有后妃可以用朱色、金秀龙凤文,其他妇女只能用深青色不修文的帔子。而民间女子只能在结婚时才可以穿凤冠霞帔,俗称“借服”。

《明会典》卷六十记载永乐三年亲王妃冠服着“大衫霞帔,衫用大红,纻丝纱罗随用; 霞帔以深青为质,金绣云霞凤纹,纻丝纱罗随用;金坠子亦级凤纹;鞠衣青色,如深衣制,胸背绣云风纹,纻丝纱罗并各色随用,惟不用黄;燕居服用素 。“世子妃冠服,永乐三年定,舆親王妃同,惟冠用七翟。”郡王妃冠服“大衫霞帔、衫用大红。纻丝纱罗随用。霞帔以深青为质。金绣云霞翟文。 纻丝纱罗随用。金堕子、亦级翟文。

(二)明代霞帔的纹饰。

翟纹:一品和二品命妇以及郡王妃和公侯霞帔规定用翟纹。翟是一种鸟类,从狭义上讲,翟、翚与雉通。《埤雅·释鸟》中说雉”其交有时,别有伦,而其羽文明,可用为仪。故古者后服三翟。……一曰翚翟,画以翚雉;二曰褕翟,画以褕雉;三曰阙翟,言刻缯为之,阙而不画。……翚素质,褕青质,青质,仁也;素质,义也;备五彩焉,礼也。地道尚义,故后妃之德,义以为质,而文之以礼。”由此可知翟藉以寓意后妃之德,要求仁义礼德兼备,故对高级命妇也有这一品德要求。

孔雀纹:三品和四品命妇的霞帔用孔雀纹。孔雀亦作“孔鹊”、“孔爵”。民间视为瑞禽。它体大尾长,集百鸟美羽为一身,尾羽张开形如扇面,金翠斐然,甚为壮观,故常用于服装纹饰及首饰造型。孔雀爱美,《尔雅翼》中说“然尤自珍爱,遇芳时好景,闻弦歌,必舒张翅尾,眄睐而舞。”

鸳鸯纹:五品命妇的霞帔用鸳鸯纹。《埤雅·释鸟》中称:“鸳鸯,匹鸟有思者也”。其注说“鸳鸯,凫类也,雄雌未尝相离。人得其一,一思而死,故谓之匹鸟。鸳性如此,故先王慎取之。”因此鸳鸯当时贞洁的代名词,妇女所用,含有“夫唱妇随”之义。

练鹊纹:六品、七品命妇的霞帔用练鹊纹。《埤雅·释鸟》中称:“鸳鸯,匹鸟有思者也”。其注说“鸳鸯,凫类也,雄雌未尝相离。人得其一,一思而死,故谓之匹鸟。鸳性如此,故先王慎取之。”因此鸳鸯当时贞洁的代名词,妇女所用,含有“夫唱妇随”之义。

二、凤冠

穿着霞帔,就要配上凤冠,无论是作为贵族妇女的礼服。还是作为民间女子出阁的嫁衣,这两者都缺一不可。凤冠,本来是以凤作为主要装饰物的皇后礼冠。据文献记载,妇女首饰上有凤凰装饰始见于汉代。当时,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簪上已有凤凰爵这种装饰。到唐朝的时,皇后见宾客时穿的礼服上出现了后世凤冠上的大小花和博鬓等装饰物。宋朝,凤冠已经在贵族妇女中比较多地出现了。明朝建立以后,随即规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凤冠成为贵族妇女参加大典礼时必须要戴的。

(一)明代凤冠的形制。

《明会典》记载:洪武三年及永乐三年,皇后冠服定制均为“九龙四风”,永乐三年定:“其冠饰翠龙九,金凤四,中一龙衔大珠,上有翠盖,下垂珠结,余皆口衔珠滴,珠翠云四十片,大珠花、小珠花数如旧。三博鬓,饰以金龙、翠云,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饰珠花钿花事儿,翠钿如其数。托里金口圈一副。珠翠面花五事。珠排环一对。”

(二)明代凤冠的制作工艺。

明代凤冠的制作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花丝工艺在凤冠上主要是花丝金龙,其制作方法与金冠相同。“点翠”是凤冠上一项主要的工艺。点翠的特点就是要眼里准,即先作好轮廓,然后将翠鸟的羽毛捋平,光顺一致,用剪子或刀子按轮廓把翠羽裁成行,再讲翠羽填入或者粘牢预先作好的轮廓内。凤冠的点翠难度是很大的,不仅面积大,而且形状复杂,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呈锯齿状,尖角朵,边缘多,很不容易一剪子剪准,但从出土的凤冠看,点翠效果均匀整齐,各部位都恰到好处,充分说明了艺人高超熟练的技艺。镶嵌,在凤冠上有宝石几百颗,采用的方式主要是抱爪,即用金丝轧扁作出羽宝石形状相似的“托”,托两侧焊接两爪抱住宝石,故又用粘蜡黏住。珍珠的穿系,是凤冠制作过程中的主要工序,几千颗珍珠要穿系成各种图案,每一颗珍珠豆需要穿孔,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序。

三、结论

霞帔、凤冠作为中国古代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礼仪制度、服饰文化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霞帔和凤冠的使用反应了明代在礼服制度上的改革,验证了明代文献记载冠服制度的正确性,体现了明代社会的等级现状、权利分配,对明代的社会风气也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明代霞帔及凤冠的纹样及其涵义,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及其传承意义,同时,现代的设计者可以以各种形制的霞帔和凤冠的设计元素为灵感,提高我国现代服饰用品设计水平和设计内涵。

参考文献:

[1]申时行.明会典[M].中华书局,1989

[2]于长英.明代藩王命妇霞帔、坠子的探索[J].南方文物,2008(1)

[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昌明代宁晋王夫人吴氏幕发掘简报[J].文物,2003(2)

[4]赵丰.大衫与霞帔[J].文物,2005(2)

[5]陆佃.埤雅[M].商务印书馆,1936(1)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52-01

猜你喜欢
明代
论明代文人茶画中的审美意蕴
浅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佛典重现 宝藏增辉
明代中后期山水画发展情况梳理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贵州卫学与地域文化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