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办:中国学到了什么?

2015-12-08 21:31李军
中华环境 2015年5期
关键词:世博会赛事北京

李军

申办:中国学到了什么?

李军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已承办过上海世博会、北京花博会、南京青奥会、北京APEC等等诸多国际大型会议和赛事。现在中国又在全力申请承办冬奥会,那么——

2015年4月5日,新疆喀纳斯景区举办第六届单板滑雪邀请赛,助力中国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CFP/供图

2022,冬奥会会来到中国吗?

谜底将很快揭晓。现在距离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如果申办成功,北京将创造在同一座城市举办夏季和冬季两个奥运会的历史。

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掀起了申办各类国际赛事活动的热潮。夏季奥运会、世博会两大全球最受关注的盛会,分别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座城市举办。北京已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为何还要申办冬奥会?申办重大国际赛事活动,能够带来什么?

对于为何要申办冬奥会,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申办和筹办冬奥会,将加快改善北京、张家口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低碳产业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特别是能够加速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进程、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就业,促进北京和张家口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老百姓们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好

处。

申办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举办国际赛事活动有什么好处?人们通常认为:主办一项重大的赛事或活动将带动一个地方发展——成千上万的人将来此观光,增加旅游和商业收入;主办城市成为全世界媒体报道的焦点,将带来城市知名度的大大提高;修建和改善城市道路、场馆,当地的人们将会长期获益……

在诸多利好中,申办各类赛事活动带来最实在的好处,可能是发展机遇。从国际经验来看,1970年大阪世博会让日本经济获益良多。而当年的日本和目前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先举办奥运会,之后举办世博会,同样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上世纪70年代日本也是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世博会之后大阪逐步发展成为了日本的第二大经济圈。申办国际大型赛事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之大,可见一斑。

国际奥委会最为看重的是,举办奥运对一个城市的改变。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时任市委书记刘淇曾说过“没有奥运北京要发展,有了奥运北京将会更快地发展”。因此,北京明确提出“新北京、新奥运”的城市发展战略。

主办奥运会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打造“国家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有人说,奥运会将中国推向了世界,为中国的国际形象立下汗马功劳。这并非言过其实。中国通过申办和主办奥运会,将使世界的关注更多地落在了中国,无形中为中国打造“国家品牌”出力,这也为中国企业打造国际品牌之路作出了贡献。

还有人算了一笔账,举办世博会,上海投资30亿美元,带动交通、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及商业设施、旧区改造等延伸领域投资,是直接投资的10倍。而由世博会带动的上海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布局的变化、城市功能的转变等更在衍生出无限商机。

世博会的效应具有长期性。上海财大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表示,历届世博会表明,世博会的后续效应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效应和展期的需求效应,整体效应大于局部效应。首先是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可以长期地发挥作用,其次是世博会上的新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三是世博园区的二次开发,使高科技、旅游、会展、商贸等产业获得持久动力。专家还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大大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和经济圈的联动发展。

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已趋于成熟,基础设施和条件都已具备,申办国际赛事更看重融入整个国家发展。

如果北京和张家口利用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体育赛事和大众休闲健身等体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文化创意、旅游、信息、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受益的将是整个区域。

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当申办冬奥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重合,就拥有了强大支撑,不再简单具有体育意义,更将带来经济、社会、体育、环境、文化等综合价值。超越城市层面,助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

北京冬奥申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直言:“中国正在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交通一体化是其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无论冬奥会是否申办成功,都将进一步提升三地间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京张高铁作为国家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竣工通车。届时,北京赛区至延庆赛区高铁运行时间为20分钟,延庆赛区至张家口赛区为30分钟。张家口机场已投入运营,京蔚、京尚、京涿等高速公路建设加紧推进。这些交通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服务于可能到来的冬奥会,更重要的是,能够密切河北与北京的经济联系。

在地理上,张家口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交界处,市区距首都北京仅180公里,距天津港340公里,是环渤海经济圈和冀晋蒙经济圈的交汇点。张家口一活,京津冀一盘棋将被整体带活。

申办推动理念的转变

当然,国际重大赛事不可能只对发展经济有好处,其作用远超于此,其更深远的意义,可能在于对申办国政府和人民理念的改变,甚至价值观的转变。国际赛事活动就像一个桥梁或媒介,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种族的人们通过它,交流文化,碰撞思想,探寻普世的价值观。具体到我国,通过申办国际赛事,积极融入全球,主动接轨国际,国民眼界更开阔,思想更开放,心态更平和。

相比1993年和2001年申奥,如今申办冬奥会,无论民众还是政府

都少了几分忐忑、不安和激动,多了几分淡定、从容和理性。

河北崇礼距北京200公里,仍属落后地区。申办冬奥会让当地人看到了改观的希望。CFP/供图

申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通过承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把城市管理提升一个层次。这一点,在城市管理理念上的变化较为明显,如在全国首创城市管理广播电台,开通24小时热线,发动1500万市民帮助政府经营城市等;甚至抓住机遇,调整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搬迁首钢和焦化厂。

上海承办世博会的新理念,也较为突出。从上海世博会国际展馆可以看到,从宏观层面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和古城保护,到微观层面的建筑形态、新材料、新能源以及信息技术、城市交通等,都对我国的城市建设提供国际借鉴和升级换代的可能。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上海世博园内处处彰显着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的理念。“上采阳光、下蓄雨水”的阳光谷,通过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喇叭状开口,可以将阳光从40多米高的空中“采集”到地下,同时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地下。而场馆的建造也对能源和水的消耗、室内空气质量、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控制,标准之高在国内尚属首次。世博会成了世界各国的低碳技术“秀”的大舞台。

在此次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申办报告中,关于竞技体育的篇幅远远少于全民健身的篇幅,不再过多关注拿多少金牌、国家队建设等,而更多聚焦冰雪运动普及、体育人口增加等内容。显然,这些目标不只是为了举办冬奥会,而是立足于中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这一理念,较之于以前申办国际体育赛事,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申办国际大型赛事活动的过程,也是推动中国人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北京冬奥申委总体策划部及法律事务部副部长易剑东表示:“我们的目光要从东道主拿金牌的传统观念解放出来,转为让更多人改变生活方式、融入冰雪运动的大变革,这也是中国真正迈向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

2014年12月,国际奥委会在摩纳哥全会上通过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40条改革方案,其要义是提倡节俭申办奥运,改进奥运会申办流程,让申办城市提出一个能兼顾体育、经济、社会及环境等长远规划的申办计划。尽管改革方案出台时,2022年冬奥会申办已经进入流程中后期,但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强调,国际奥委会会和申办城市一道,着手兑现改革方案的部分细则,在后续工作中融入相关的改革理念。

其实,在国际奥委会改革方案出台前,北京就在申办报告中明确:“坚持以运动员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俭办赛”的三大理念。正如北京市市长、北京冬奥申委主席王安顺所说:“这与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方向完全契合、高度一致。”

申办有利于环境的改善

申办国际赛事和活动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还有一个方面不得不说,那就是环境。老百姓对于举办重大国际赛事的意义,可能不会想那么多,也不会觉得能为生活带来多大实质性改变。但有一点大家都感受深刻,那就是蓝天更多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APEC会议,就是很好的例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为祖国首次成功举办如此重大国际赛事而骄傲,为中国健儿在赛场上披荆斩棘勇夺金牌而自豪,为创造许多奥运史上的第一而沾沾自喜。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这些似乎都被逐渐淡忘。人们至今记忆犹新、念念不忘的却是那时的蓝天,并给予了它一个充满中国特色而又富有诗意的名字——奥运蓝。

为履行“绿色奥运”承诺,北京奥运会空气治理工作早在2001年申办成功之时就展开了。北京针对大气环境污染复合型、压缩型特征,加强煤烟型污染治理,将能源结构从燃煤大幅转向更环保的燃气。此外,老旧机动车淘汰也得以推进。北京分别于2002年、2005年、2008年执行国Ⅱ、国Ⅲ、国Ⅳ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并实施机动车分类管理,加快淘汰老旧高排放车辆。

2008年,北京可吸入颗粒物等指标远远优于承诺指标。2009年上半年,北京共有蓝天146天,刷新10年来历史最高水平。

而在去年的APEC会议期间,北京周边多个省市关停重点排污企业几百家,北京市更是实行了机动车限行、重点污染企业限产、部分施工工地停工、道路保洁和放假调休等防护措施,减排措施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超乎想象。不过,这些硬措施也的的确确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奥运会期间湛蓝湛蓝的天空重现,人们难言欣喜,纷纷拿出相机或手机拍照,希望留住头顶那一片蓝。网友赞之为“APEC蓝”。

APEC期间的一系列减排措施,直接让2014年全年的重污染天数降至45天。据了解,会议期间,北京市各类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削减50%左右,这是实现优良空气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中国的大城市中,用国际赛事、国际大型活动作为一种倒逼机制,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环境治理,这是成功的。”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京奥运会、APEC会议等,都对城市环境治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除了空气质量好转、能源结构改善等“看得见”的好处外,国际大型赛事活动带来的后续福利,也使得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众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刚结束的“设计上海”2015上海国际设计创意博览会是全球领先的推广及展示国内外顶级设计师最新创作作品的交流平台,吸引了世界约300家展商参与,展出的顶级设计已经走在世界前沿 。

为治理扬尘污染,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制定了施工工地环保标准,并建立起环保、建委、城管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有效地控制了施工扬尘污染,并且这一机制保留至今。此外,区域共治、联防联控逐渐成为区域空气污染治理的共识,人们认识到,要想实现蓝天共享,必须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重污染应急措施的联动,适时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减轻重污染影响。

无疑,冬奥会申办将有效推进北京和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北京冬奥申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长张建东表示,申办冬奥会,环境改善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大气治理的相关内容,也写入了申办报告。申办冬奥会后,将加大力度,加快大气治理的步伐。

近年来,张家口先后关停污染企业800多家,努力为冬奥会创造优良环境。目前,一大批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态旅游项目已相继落户崇礼,仅百亿元以上项目就有6个。

“政府用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最严厉的措施,希望能还老百姓一个蓝天,我们对此有信心,”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宣传部部长王惠强说。

“奥运蓝”、“APEC蓝”让人们看到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能力,也看到了希望。可以借助申办和举办冬奥的东风,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加快产业调整步伐,多措并举治理雾霾,“冬奥蓝”应该不是奢求,更可以变成一种常态。

一切皆可期待!

猜你喜欢
世博会赛事北京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本月赛事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北京,北京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