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本科生工程师素养的培养探究

2015-12-08 22:31李凌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工科工程师应用型

李凌乐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优质工科专业毕业生,必须以应用型为基础,以创新为爆发点,全面培养工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深入剖析了工程师素养的内涵,从工程理念和实践实训环节入手,探究了培养工科专业本科生工程师素养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工科;工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066-02

一、引言

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以后,其层次既包括纵向层次: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也包含横向层次:理论性、应用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层次不同,承担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不同层面上的高等教育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并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工科专业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当前经济、科技、文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品和绩效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

高校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工科专业是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累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科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多,使得地方院校在不断地转型发展努力中,新建并充实了更多的工科专业。很多地方院校,结合已有的学科优势不断发展了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的工科专业。这些工科专业的设立,是为了填补人才需求的空缺,并结合学校已有的师资和资源,工科专业在成立后,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新建工科专业与传统工科院校进行对比,在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上面,有许多急需提高并夯实的地方。

三、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优质的工科专业毕业生,必须以应用型为基础,以创新为爆发点,全面培养工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面向工程,面向实践,在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普及的基础上,应该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初步训练。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经验、把学到的知识与工程实践和社会需求对接,而且能够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产生开拓创新的激情与灵感。经实践历练的学生可以把书本知识内化成为活的创新能力。综上,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工科专业本科生的目标为具有应用型创新能力的工程师。要提高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应用型创新能力,必需立足于完善和夯实工科学生的工程师素养。

(一)工程师素养的内涵解释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应用,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理解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也不是简单的岗位从业者,这类人才除了要具有精湛的技艺能力、懂得操作和运用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市场意识。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它所要考虑的是显示的问题,而非理论问题。但是,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一定的理论进行指导,能够这样把理论与实际情景结合起来的人必须是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人才,同时是具备相应的应用型思维的人才。所以应用型人才意味着在各类人才中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与应用型思维、精湛的专业能力和研究意识,同时能够很好地将理论与具体情景实现完美结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应用型创新人才之创新,在对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次基础上的创新不仅是指创造出新东西,更加侧重在实践中对社会发展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即实现在研究范式上、前提性假设上和核心思想上的创新,进而形成元知识的增量,为经济的腾飞、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出全新的贡献。

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工程师的内涵有了新的解释。工程师既不同于专门的科研工作人员或者学术人员也不同于一般的职业技术人员或者工人。工程师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扎实实践能力的专业工作人员,能够在专业领域从事应用型工作,在工作的积累中如有新想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创新。

目前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任何一项工程中,工程师既负有技术责任,又负有经济责任和组织管理责任,这就要求要求工程师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还需要具备特有的工程意识及独特的思维模式与素质。

(二)工科本科生工程师素养教育的现状

以理论为基础,面向工程,面向实践,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工科本科生工程师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工程理念:自20世纪末、特别是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在社会人才紧缺和高等教育改革需求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纷纷设立发展和就业势头良好的工科专业。追本溯源,工科专业是在社会需求和高校结合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设立的。与传统的工科院校和老本科院校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工科工程基础较为薄弱,工程硬件和软件有所不足。由于受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地方本科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工科专业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新进的师资力量虽然有较高的学历学位,但工程基础训练和工程实战的能力没有在社会和企业得到锻炼,因此在教育理念上偏重理论。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科本专科教育在教学阶段就有充分的实践环节,在这之后还要全部接受实践技能训练的继续工程教育。我国现今社会普遍反映工科大学毕业生動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较差,说明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育的确存在着较大问题。对此,需要改变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的地位。

另外,学生缺乏对从事工程工作意义的认识,不明确从事工程工作的意义,受浮躁心理和功利心理影响,羡慕轻省的文科化学习,对实践环节不重视,从而也使得工科专业的工程素养教育缺乏。

实践实训环节:中国传统的工科院校在发展初期都有为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服务的实习工厂等专业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就近、就地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地方本科院校新成立的工科专业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因管理和经费投入的限制,不能与传统的工科院校相比,在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比较弱化。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的较少,一般都为工科专业在本地联系一些工厂进行见习或者实习。在本科工厂的实习和见习,收到所找工厂规模和生产管理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工科专业学生在培养方案上所规定的实践实训环节。当然,也有一些学校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筹建了较为先进的制造业数控加工中心等,满足了工科专业的专业实习和实训,但工程基础方面的工程实践实训环节的缺失仍然存在。

四、培养和提高工科专业本科生工程师素养的具体实施措施

(一)理念更新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立足自身定位,为社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人才资源,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不能盲从理论学术型大学和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也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途径。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更新理念,深入领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结合地区和行业特色,在教学和实践实训两个领域进行改革和实践。

首先,教学环节重新梳理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学分设置。在培养目标中要体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培养目标中要使学生收到工程师素质培养和初级训练的要求。在课程学分设置阶段,要对学生从课程上面进行引导,工科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要在通识教育阶段收到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和工程基础训练普及。工程基础训练普及要包括思想上的工程师素养教育和实践上的具体工程实训。在专业教育阶段,要引导学生重视工程技术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再次,实践实训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应用型技术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应用技术后,才能在专业领域进行有效的工程实训锻炼和创新。在校阶段的实践实训环节主要包括工厂见习、工厂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要重视这些环节的教育引导和督促,促使学生在校阶段就能受到初级的工程师训练,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技术基础和更高的就业竞争优势。

(二)具体实施

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结合地方优势和就业前景新建和充实了许多发展势头良好的工科专业,对这些工科专业进行梳理,以节约经费避免浪费,可以整合资源筹建校内工程技术中心。校内工程技术中心主要解决工科专业的实习实训和工程师素养的初级培养锻炼。

师资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具有较高学历学位,理论方面已经能够满足工科专业本科生的教育教学。着重的是,要增加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训方面的实践知识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地方本科院校也要重视师资培训,强化教师的工程师素养,可以培养校内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师以讲学或者项目教学的模式来校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使工科学生的工程师素养整体提高。

五、结语

厚积薄发,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支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培养工作,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的理论技能和应用技能,才能使得工科毕业生能够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地方本科院校的成功转型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毕业生工程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综合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继续为人才培养进行探索和研究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直面的问题和应担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蓉.地方高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10).

[2]徐惠忠.工程師素养与工科教育模式改革[J].中国建设教育,2011,(7).

[3]车如山,季红波.应用型创新人才之概念解析[J].高等教育管理,2015,(01).

猜你喜欢
工科工程师应用型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青年工程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