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理性运用

2015-12-08 02:24褚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35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理性微课

褚琴

摘要:本文主要梳理微课的起源及特点,提出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建设优质英语微课资源。建议根据课程特点,理性使用微课,将微课优势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微课;高职英语;理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5-0196-02

一、背景

近几年,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微课的出现也是顺应了“微时代”的发展需求,它对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微课符合时代的要求,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符合当今紧张的学生生活节律”。

2006年,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录制的微视频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2008年秋季,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了一分钟的微课程,影响力极为广泛。国内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授张一春指出,微课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我国最早的微课应该是2012年底由华南师范大学和凤凰卫视联合推出的“凤凰微课”,每个微课时间为5~10分钟不等,特别适合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在线学习。

自2013年全国高校第一届微课教学大赛举行以来,微课在高等学校很多教师的心目中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各级各类的微课大赛层出不穷,微课的数量不计其数。2014年全国第二届微课教学大赛的作品数量虽不及第一届,但质量普遍提升很多。我系有几位教师参加了全国、省微课大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方式已经走进高职院校,它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二、微课与高职学生

微课是以流媒体的形式展示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它突破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特点,将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及相应对策等贯穿于微课中,通过教师精彩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来,必要时辅助一些音乐、动画,使问题得以具体化。这种新型传授知识的方式比较符合高职学生心理需求。微课给教师教,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目前,很多教师都在研究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研究微课的定义、特点等,从而能通过微课平台更好地传播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和设计。笔者经过分析研究,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对微课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供交流参考。

(一)微课主题明确,短小精悍

关于微课的时间长度专家意见不一,对于高职学生,相比较课堂通常50分钟的时间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研究,成年人10~20分钟专注于一个视频没有问题。微课内容精练,主题明确,突出讲解某一個知识点,语言简洁明了,深入浅出,符合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部分高职学生高考英语成绩甚至没有达到及格线,传统课堂上教师很难做到兼顾每位学生,使其把握知识的难点、重点和疑点,课堂气氛易沉闷,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积极性受挫。微课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没有听懂的学生课后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查漏补缺,同样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真实,实用性强

今年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提交的作品中,77.6%的作品是关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知识点,专业课程中78.3%的作品获得奖项,这些获奖作品的特点是突出了情境教学。旅游主题的微课拍摄点会选在景点或大巴车上,体育主题的拍摄点选在学校操场或体育馆,酒店服务为主题的则选在酒店大堂、餐厅或客房,教师和学生会根据主题统一着装,职业性特征非常明显,整堂课的情境性十分突出,这是很多日常教学活动场所无法达到的[3]。以笔者所教的导游英语课程为例,我们课程组将导游英语教学内容分成八大模块,从机场接团到最后办理离店手续送团,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各个场所进行拍摄,将每一个模块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融入到10~15分钟的微视频中,纳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内容更逼真,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拓宽了他们的职业视野。这些微课视频可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播放或课后操练,它们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时空无限,便捷高效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有智能手机、iPad或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随时随地选择相应微课内容进行学习,进行真正意义上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可通过微课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由于我们导游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班级人数多,在课堂上还不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有模拟导游的机会,必须在课后自觉完成,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来解决,或与教师、学生交流,进一步完成知识内化的学习过程[4]。

(四)声图文并茂,设计精美

“文字、画面、音乐”是组成微课的三个最直观的要素,一个好的微课设计必须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文字精练、画面美观、音乐动听,这样的微课才算是真正精美的教学成果[5]。制作微课时,配上与内容相一致的图片、动画等元素会大大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致,简洁的语言、动听的声音会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微课视频中的重难点,使他们有兴趣完整地看完教学内容。例如,在导游英语课程途中讲解中,关于大巴车上英文导游可能出现方向指错的问题,我们通过flash动画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导游员方向指错导致游客出现的尴尬窘境,令人捧腹,但给我们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掌握如何应对此类问题的策略,再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反复操练,掌握这一环节的任务就轻而易举了。

三、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理性运用

微课的主要优势在于“微”,有利于促进碎片化学习,有利于与其他教学资源融合,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新一场教学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如何制作优质微课资源,理性使用微课资源,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使微课成为我们教师的好帮手,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入手。

(一)建立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资源,确保微课质量

目前公开的高职英语微课视频并不多,也不成系统,微课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制作适合自己学生的高职英语微课视频,彰显职业特色并把它们系统化十分必要。一个好的微课制作团队是优质微课资源的保障,应该由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高职英语教师信息技术掌握不够,通常只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功底深厚,他们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知道讲什么及怎么讲;年轻教师精神饱满充满活力,思维活跃,创意多,英语语言地道标准,深受学生喜爱;好的微课视频更离不开精美的设计,是音频、图片、动画等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在高职英语教师信息技术短时间内不能提高的情况下,还需要一些技术行家,三管齐下,精诚合作,确保微课资源质量。

(二)微课仅是教学辅助手段,防止盲目使用微课

北京吉利大学朱冰老师认为:微课以短为特色,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存在不足,因为是提前录好的,不能支持动态临时性的问题。因此,微课应该配合其他教学手段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而不能盲目地要求所有课堂全部采用此种形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以将如何撰写商业信件、邀请函等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课后反复学习观摩,也节省教学学时。但互动性较强或操作性较强的内容适合在课堂进行,如学生演练对话等。现阶段,微课的设计制作所需的时间、精力远远超过常规课程,不要由此轻视课堂教学设计。微课应该是常规授课的有力补充,正确处理好微课与课堂教学的關系才是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微课的有效性

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致不浓,且缺乏持续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微课视频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微课的作用和价值。建立评价体系网络平台,教师随时上网查看哪些学生学习过微课视频,哪些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练习等,同时由于微课是全英文讲解,防止一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部分要点,课堂上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但也要避免简单重复微课内容,让学生感觉微课看与不看一个样,使他们出现惰性情绪,造成微课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新兴的教学资源,微课在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微课的建设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高职英语教学微课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建设适合他们的优质英语微课资源,理性对待,合理使用,使其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

[4]邵华.微课理念引导的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5):99-101.

[5]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0-72.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理性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