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失落及对策研究

2015-12-08 19:32田利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理想

田利杰

摘要:随着理想失落日益成为时代性的突出问题,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解决理想失落的重要举措。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各因素的负面影响,都导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理想信念失落的问题引发了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深刻反思。

关键词:理想;理想失落;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60-02

德育过程中的理想失落是创新性的课题研究,首先需要了解理想失落的内涵,并结合时代特点分析大学生的特点,总结哪些方面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理想方面的影响,并根据大学生自身的时代背景、家庭社会的影响以及学校德育过程找出应对之策。一直以来,对于理想都没有能做出一个科学的全面的定义。笔者认为,理想应该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精神目标来引导人的,是人在生活中的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一种精神的不断生成与体现。虽然理想的具体内涵并没有统一的尺度,但是不管它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理想作为对未来期望的这种品质。

一、正确理解理想失落内涵

理想作为人生的精神力量,它将促使每一个青年群体和个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使人的思想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升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展自我。理想决定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向,是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动力。理想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展示了现实走向未来的发展前景。没有崇高的理想,把个人的名利、享乐作为人生目标,必定是胸无大志、无所作为、迷失人生的方向。理想失落意指理想信念的缺失,及对理想的理解带有明显的主观偏激意识。树立正确的、崇高的理想,我们才能摆脱个人的狭小天地,逐步树立起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因此,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境界,必须要确定远大崇高的理想追求,正确解决理想失落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失落的主要表现

(一)理想知识匮乏,行为举止失范

一些学生对理想知识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理想是虚无缥缈、可有可无的东西。大多数学生对理想信念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而且,在关于理想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更加倾向于“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追求“赚钱、发财”。有些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学习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表现出知行不一、道德败坏的现象。更有甚者,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多少带着功利性色彩,讲好处、有回报的做法在同学间盛行,与所学理论知识极为不符。

(二)理想信念动摇,物质意识增强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用一切方法手段来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企图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壁垒,这些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都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大学生学习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思想严重,觉得读政治理论书无用,并且部分学生出现思想政治觉悟不高、道德素质欠缺、理想与信念发生偏差等问题。

(三)理想目标模糊,精神动力不足

当前的“90后”大学生偏重于对个人需求的追求,缺乏明确的理想目标,认为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拥有足够的职业技能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找到体面的工作就行,而自身道德修养方面只要没有违纪违法就可以了。从近期社会中出现的一系列道德滑坡的现象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道德理想追求的热忱不高,缺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失落的原因

(一)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来说

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扭曲,崇尚金钱至上,追求享乐主义,功利性思想日趋显著,以及大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都是价值取向扭曲的表现。同时,大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引导,以至于在面对理想和现实两者时,更倾向于以现实为准则,缺乏现实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他们的理想伴有浓烈的现实色彩。

(二)从家庭原因来说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理想具有隐性教育作用。家庭结构以及家庭成员关系也是理想信念缺失的重要因素。同时,父母的文化水平和生活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理想目标和内容。有的父母不要孩子做家务、劳动,习惯铺张浪费,这些负面生活习性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

(三)从学校原因来说

以往我们对理想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学生从内心厌恶思想政治课,认为是“洗脑课”。这一认识上的偏颇,往往导致理想教育的强迫性和盲目性。并且,从当前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看,还远远没有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保持一致。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上都要与时俱进,并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理想失落等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理想教育应该立足于生活实际,建立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使个体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同时,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从社会原因来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带来了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西方国家企图通过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用一切方法手段来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想,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大融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其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的混乱,直接导致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些都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

(五)教育合力不足

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形成是教育合力的整合过程,是社会、学校、家庭合力共同作用下重塑个人理想的过程。社会、学校、家庭对当前理想信念的教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知,但是全社会合力的教育局面还未真正成型。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三者往往相互脱节,忽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以至于教育效果相互抵消的现象比较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在孤军奋战,学校的德育教学依然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决定性环节,而高校辅导员和教师队伍则仍承担着教学育人的艰巨任务。在教育合力中,社会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家庭教育具有隐性教育力量。不能忽视学校教育的领导核心地位,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家庭环境的熏陶是当代大学生形成和塑造理想信念的关键,而社会环境的烘托是塑造大学生良好信念的里程碑。endprint

四、当代大学生理想失落的对策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大学生在思想上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理论付诸实践,提高自我完善程度,在社会活动中勇于锻炼自我,认识自身的不足,并谦虚地接受批评,做到言行一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信念。

(二)家庭方面

增强家庭软环境的协调性。家庭是社会成员情感与经济最基本的承载体。在当前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指引是当代大学生形成和塑造思想的关键。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成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在日常行为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大学生,自觉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

(三)学校方面

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基础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解决理想失落问题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并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创新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方法。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完善,在理想教育过程中,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广大学生与时俱进学习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为教学手段的更新开辟广阔的前景。同时,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三个结合:即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结合、理想信念践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能回避现实问题,要善于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觉的思考,主动的确立、修正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四)社会方面

改善社会环境,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角色责任和公民责任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要回归生活,对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也不例外。理想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最终理想又将归于现实。理想的树立和实现都离不开具体的生活实践,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不仅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更要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去实现理想。

(五)教育合力方面

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理想信念教育环境的优化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性的作用。环境是决定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激励学生的意志,在情景交融的环境下,通过情景的熏陶感染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大学生更有效的获取知识,辩证的将理想信念教育与环境相结合,并且有针对性地创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环境,使学生融入到这种环境中,进而达到解决理想失落、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预期目的。

德育对大学生的教化在其人格培养中,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理想失落,严重影响我国德育的发展水平。大学生理想失落的解决,有利于大学生净化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提高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改善青少年德育有效性,对于青少年德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李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2]杨其其.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9,(8).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画理想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我的梦
我们一起话“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