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5-12-09 09:31富鹦飞
中外医疗 2015年5期
关键词:激动剂皮质激素气道

富鹦飞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老虎台分院内科,辽宁抚顺 113003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和多发性的疾病,各种变应原、病毒及理化因素诱发哮喘发作,产生对气道的炎性损伤[1],早期气道病理表现为支气管黏膜的充血、肿胀,毛细血管渗漏增加,分泌物增多,气道黏膜、管腔及管腔外周可见大量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并出现气道平滑肌痉挛。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病情缓解后上述改变可恢复正常,如病情反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进一步出现气道上皮脱落,腺体增生,气道平滑肌肥大,气道壁增厚等表现,最终出现气道重构,导致永久性的不可逆的损害[2]。回顾性分析该院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 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120 例该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2 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在7 个月~74 岁,平均年龄(54.2±1.3)岁。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其中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为12 h~5 d,平均为(34.2±5.5)h。其中31 例为首发病例,89 例为再发病例,89 例患者当中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时间为3~15年,平均患病时间(6.5±2.5)年。所有患者均有轻重不等的明显诱因,轻度发作患者53 例,中度发病患者49 例,重度发病患者18例。其中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4 例,过敏性鼻炎33 例,其他过敏性疾病20 例,胃炎胃溃疡13 例,腹部手术16 例,肺结核1例,吸烟史3 例。以上患者在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包括肺功能检查、变应原(即过敏原)检查和痰嗜酸粒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计数检查可以进行确诊[3],对于症状表现不明显或者无法进行准确判断的患者可以做胸部MRI、纤维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确诊。

1.2 疾病判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与上呼吸道的感染、过敏原、环境改变有关[4]。(2)发作时可在双肺听到哮鸣音。(3)症状可在休息之后或治疗之后缓解。(4)排除掉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喘息、气促、咳嗽症状。(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肺功能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 增加≥12%,且FEV1 增加绝对值≥200 mL;(3)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 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确诊。

1.3 治疗

导致所有哮喘发生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气道的炎症反应,哮喘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治疗手段,按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方案,不仅要考虑药物治疗的效果而且还要考虑安全性。同时还要让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等其他致病外界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给予适合的药物,同时可以适当加用抗炎药物治疗。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 检验,用χ2检验比较总有效率,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进行治疗的120 例患者当中,患者均在进行了肺功能检查之后,可以确诊为哮喘,对患者进行检测发现,120 例患者当中有75 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的异常,但是患者在进行有效的治疗之后,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无一例死亡病例,见表1。

表1 不同患者的肺功能的情况列表分析(n)

3 讨论

目前关于哮喘的临床具体致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总的认为有患者的遗传因过敏原以及慢性呼吸道的疾病有关。虽然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基本上所有的患者都需要长期的治疗,但多数哮喘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后,很快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肺功能也会逐步得到改善,具体的治疗原则如下。

3.1 药物治疗

3.1.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为有效治疗哮喘的抗炎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同时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5]。

(1)吸入给药:吸入糖皮质激素(ICS)的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药物用量小。进入体内的药物大部分由肝脏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ICS 治疗可控制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ICS 在口咽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声嘶、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

(2)口服给药:急性发作病情较重或重度持续哮喘患者应早期口服糖皮质激素,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使用泼尼松或甲级泼尼松龙等,泼尼松40~50 mg/d,5~10 d,糖皮质激素依赖者,泼尼松的维持剂量维持在10 mg 以下。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6]、诱发或加重感染、消化系统并发症、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骨质疏松和骨坏死、其他如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青光眼等。

3.1.2 β2 受体激动剂 β2 受体激动剂主要是通过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的β2 受体,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此类药物较多,可分为短效(作用维持4~6 h)和长效(维持12 h)β2 受体激动剂。后者又可分为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和缓慢起效(半小时起效)。

(1)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简称SABA):常用的药物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①吸入:吸入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通常在数分钟之内就可以起到治疗效果,是缓解轻中度哮喘的首选药物。沙丁胺醇吸入剂量为100~200 μg/次,但药物1 h 后疗效不佳,必要时患者需每20 min 重复1 次,同时需及时就医。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可引起患者的骨骼肌震颤、低血钾、心律紊乱等。②口服沙丁胺醇等,服药15~30 min 起效,维持4~6 h。不良反应同上[7],但比吸入剂型明显。

(2)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简称LABA):这类β2 受体激动剂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维持12 h 以上。目前常用的有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目前提倡将ICS 和LABA 联合治疗哮喘,这两者具有协同的抗炎和平喘作用。

3.1.3 白三烯调节剂目前常用的是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这类药物通过对细胞表面白三烯(CysLT1)受体的拮抗,抑制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白三烯,产生轻度支气管舒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轻度哮喘可以单用,可以为联合治疗哮喘的药物之一。适用于治疗运动性哮喘和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的患者,服用方便,安全性好。临床效果不如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ICS 的联用疗效比吸入LABA 与ICS 联用的疗效稍差。使用方法为孟鲁斯特10 mg,1 次/d。作为联合治疗中的一种药物,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白三烯调节剂当中代谢产生的5-脂氧化酶抑制剂能够导致患者肝脏损害,因此在治疗期间需定期肝功能。该类药品一般口服孟鲁斯特10 mg,1 次/d;扎鲁斯特20 mg,2 次/d;异丁司特10 mg,2 次/d。

3.1.4 抗组胺药物 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H1 受体拮抗剂)如酮替芬、氯雷他定、阿斯咪唑、氮卓斯汀、特非那定等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其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较弱,可用于伴有变应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8]。

3.1.5 其他药物 瑞吡司特、曲尼司特等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哮喘。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但可能可以减少口服激素的使用剂量,但其具体临床运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3.2 控制诱因

哮喘急性发作通常均有诱发因素,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接触,包括变应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烟草烟雾、药物。减少患者对危险因素的接触,很多患者是因为自行改变(减量或停用哮喘控制药物)治疗方案而导致,因此治疗方案的制定、变更,药物的减量、停用,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决定。同时要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实现有效的哮喘管理。医生应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对治疗目标达成共识,制定个性化的具体管理计划,包括自我控制监测、疗效的周期性评估和(或)在PEF 提示哮喘控制水平变化的情况下,调整治疗药物和周期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加强对患者进行哮喘教育,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以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再次发作。

[1]李明华,殷凯生,朱栓立.哮喘病学[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63-469.

[2]WHO 过敏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M].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与教育中心译,2011:3-17.

[3]刘新民,伍汉文,齐今吾.呼吸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10-518.

[4]孙慨,魏桂珍,张杰.老年人原发气管恶性肿瘤4 例报告[J].肿瘤防治研究,1990(2):128.

[5]唐晓熹,袁克俭,史济湘.吸入性损伤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评价[J].中华烧伤杂志,1989(1):17-19.

[6]唐晓熹.纤维支气管镜对于哮喘诊断当中的运用分析[J].江苏医学杂志,2012,9(4):39-45.

[7]刘志国.支气管哮喘处理策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13(2):18-25.

[8]李轶.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分析以及处理措施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2(14):119-123.

猜你喜欢
激动剂皮质激素气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AMPK激动剂AICAR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