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现状研究

2015-12-09 12:38彭渝钦王静张彦龙唐蕾
山东青年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命心理大学生

彭渝钦+王静+张彦龙+唐蕾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杀、他杀、虐待动物等恶性事件多次出现。造成当代大学生忽视生命价值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而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也没有引起高校足够重视。我们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对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生命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生命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大学生抗压能力较低、容易迷失自我。从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以及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可看出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念的偏颇、高校生命教育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高校生命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生命教育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调查的样本为大学一、二、三年级,收回问卷共468份,问卷回收率为93.6%。其中,大一占44.9%,大二占30.4%,大三占24.5%;文史科占70.9%,理工科占29.1%;男生占39.4%,女生占60.6%;师范生占70.4%,非师范生占29.6%。

深度访谈的访谈对象为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以及部分大四学生。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部分

1. 大学生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调查

表1大学生认为生命的价值

年级为社会、他人

做出贡献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吃喝玩乐,

享受人生拥有幸福的家庭

和忠诚的朋友拥有较高的经

济或政治地位其他

大一28.72%31.91%1.06%31.91%0.00%6.38%100%

大二14.94%33.33%10.34%32.18%2.30%6.90%100%

大三11.11%25.56%8.89%38.89%8.89%6.67%100%

合计18.45%30.26%6.64%34.32%3.69%6.64%100%

如表格反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西方观念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了猛烈冲击。且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增多,更多人对生命的理解愈加物质性。并且不少大学生更加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应该处于中心的地位。

2. 对于大学生生命认知与情感的调查:

表2  大学生对待自残、自杀等行为

年级能够理解,

但是不会做是摆脱痛苦的

一种方式,或许会做他们失去

生命很可惜这是一种不负

责任的行为他们选择

与我无关其他

大一14.74%2.11%12.63%68.42%0.00%2.11%100%

大二20.88%4.40%13.19%53.85%2.20%5.49%100%

大三18.18%9.09%14.55%52.73%5.45%0.00%100%

合计17.84%4.56%13.28%59.34%2.07%2.90%100%

对于自残自杀行为,可看出大多数人能珍惜生命。从大一到大三,认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的态度逐渐降低,而更多的是对他们这种行为表示惋惜。

3. 大学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感的调查:

表3大学生对待自残、自杀等行为

年级能够理解,

但是不会做是摆脱痛苦的一

种方式,或许会做他们失去生

命很可惜这是一种不负

责任的行为他们选择

与我无关其他

大一14.74%2.11%12.63%68.42%0.00%2.11%100%

大二20.88%4.40%13.19%53.85%2.20%5.49%100%

大三18.18%9.09%14.55%52.73%5.45%0.00%100%

合计17.84%4.56%13.28%59.34%2.07%2.90%100%

通过分析数据来看,基本上没有人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但表上反映出大一到大三阶段,对于未来感到前途渺茫的同学比例却在逐渐变大。从横向来看,对未来发展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的占绝大部分,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比例略偏小。

表4大学生对待自己前途

年级充满信心感到渺茫悲观失望顺其自然

大一45.05%14.29%0.00%40.66%100%

大二28.89%18.89%0.00%52.22%100%

大三18.46%26.15%0.00%55.38%100%

合计32.11%19.11%0.00%48.78%100%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生命体验是幸福且快乐的,占到72.11%,同时也有15.94%的同学表示不清楚,这说明学生中仍存在生命迷茫的情况。总体上,从大一到大三,生命体验幸福感在下降。“暗淡且痛苦”这一项中,大三学生比例突增,这说明部分大三学生生命幸福感较低,应该重视大三学生生命体验问题。

4. 大学生命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

表5大学生对生命体验是

年级幸福且

快乐平淡且

无趣暗淡且

痛苦不清楚

大一82.22%2.22%0.00%15.56%100%endprint

大二72.53%8.79%1.10%17.58%100%

大三58.57%18.57%8.57%14.29%100%

合计72.11%9.16%2.79%15.94%100%

表6大学生更倾向学校采取生命教育方式是

年级开设专门的

生命教育课程开展生命

教育活动开展专题

讲座其他

大一26.43%45.00%26.43%2.14%100%

大二29.05%44.59%21.62%4.73%100%

大三26.67%44.76%20.00%8.57%100%

合计27.48%44.78%22.90%4.83%100%

表中数据显示,“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这种方式为大多数人所赞同。其次是开设专门课程和专题讲座。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全面而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是高校努力的方向。

(二)深度访谈部分

1.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生命观现状及生命教育的态度与建议

针对如何处理个别学生出现轻视生命的现象以及对高校加强生命教育的建议等问题,辅导员表示,他有责任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会和班委做好信息传达工作,同时与学生本人进行谈心,力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学校也要对生命教育更为重视。

2.高校心理咨询师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看法

针对大学生心理咨询以及高校如何加强生命教育等问题,心理咨询师谈到,学校会对大一入学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他们认为,由抑郁走向自杀等极端的人只是少数,经过正确引导和及时帮助,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可以慢慢好转。生命教育的方式可以多元化,但是开设专门的课程可能会由于过度强调起到反作用。

3.大四毕业生对生命观教育的态度和看法

在对大四同学对于生命观及价值的看法中我们了解到:多数人产生过轻生念头,但他们大多认为自残、自杀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高校教育应重视生命教育。毕业生们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基础课,育人要以人为本,因此,高校生命教育不应缺失。

三、 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审视和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生命认识、生命态度、生命价值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基本是正确的,但少数同学的生命观异化倾向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一)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评价自己,培养大学生自知、自爱、自信、自尊以及积极悦纳自己的人生态度

[5]。(1)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强大的精神支柱。(2)明确自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大学生要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自我的享乐,更在于对家庭以及社会的一份责任和义务。(3)心理健康,善待自己。大学生要学会释放和缓解压力,减少心理负担,随时关注心态的变化。(4)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断提高生命修养。大学生应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加强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培养对自己及他人生命的尊重与敬畏[8]。

(二)打造立体式心理辅导和生命教育队伍

我们建议学校可以建立自上而下的心理辅导和生命教育队伍。首先,在学校管理方面,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整合生命教育相关资源的能力,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制适合于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其次,充分发挥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珍惜生命相关的宣传讲座及其他活动等;最后,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中的作用,落实生命教育主体责任。学校管理层、心理咨询机构与辅导员可以相互协作搭建生命教育网络平台,利用即时通讯软件以及专门的生命教育网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知识的普及。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立体式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搭建学校管理、心理咨询机构、辅导员、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三)将生命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中作用

目前很少有高校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一方面,由于在生命教育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不具备专门开设这门课程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对此重要性的评估不够全面和深刻。由此我们建议学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将生命教育工作纳入到通识课程教学,选修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之中。对学校教师进行分批式培训,提高教师关于生命教育的知识。并且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

(四)以学校社团为载体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这种方式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和发展的空间,使得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在无形中受到影响。因此以社团为载体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例如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体会生命的情感与真谛。

(五)针对师范院校的特殊性开展生命教育

师范院校尤其应该重视对师范生的生命教育,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不仅应该在大学期间学习有关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修身养性,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教学中关怀自己的学生。师范院校的又一大特点是女生比例大,并且女生较男生更为感性且趋于早熟,对感情和人际交往的投入度大,女生群体因为两性关系的困扰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较高。而且女生日后将扮演母亲这一角色,她们对生命关怀度的提升尤为重要。由此我们建议师范院校对女生群体召开心理健康和两性知识讲座,让她们更好地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

(六)开展人生规划及毕业季学生的心理引导。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毕业季的来临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产生了对未来失去信心等问题,甚至不少人有过轻生念头。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学校可在大学生入学阶段引导学生开展人生规划与毕业阶段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措施。开展人生规划督促大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人生与未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划,找到明确的目标,促使他们正确的看待生命[4]。在大三、大四这个阶段学校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召开针对就业时期心理辅导的讲座等。

[参考文献]

[1] 潘明芸.吴新平.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2] 徐会艳. 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A].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

[3] 何仁富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专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6).

[4] 周树海梁秋萍冯绮娟. 大学生生命价值观调查及对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高教论坛.

[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李小玲,2015.

(作者单位:123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4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