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视域下的《北平无战事》探析

2015-12-10 06:59方世荣
电影评介 2015年5期
关键词:贪腐北平国民党

方世荣

《北平无战事》作为一部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高度统一的历史正剧,回溯了国民党溃败前国共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决战尤其是国民党内部反贪腐的特殊历史,创作团队囊括国内众多著名影视制作人、导演和演员,其中有执导《闯关东》《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等影视作品的导演孔笙,创作了《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影视精品的编剧刘和平,更不用说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等七大影帝,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样一部历史巨制,其精良的制作、宏大的主题、环环相扣的情节以及凝练的戏剧语言自然赢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成为一部多方讨论的现象级大作。

一、 以剧证史, 以史为鉴

在《北平无战事》的宣传海报和同名书籍的序言中,编剧刘和平引用了王充《论衡》中的一句话:“当一个巨大的存在,一瞬间消失,不是土崩瓦解,而是一堵高墙,历史在那边,我们在这边”[1],显然,“一个巨大的存在”是指国民党,而“一堵高墙”则是指大众与那段历史之间的隔膜。该剧的创作者们带着对现实的思考,关注历史转折节点,以尊重历史的严肃态度对主题进行适当的戏剧化处理,以一种逆娱乐化潮流的姿态启示观众重新审视历史,关注当下社会生活。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剧照

首先,题材独特,视角新颖。在“神剧”“雷剧”“闹剧”大行其道的电视剧市场中,《北平无战事》这部解释国民党为何覆灭的历史正剧,为整个过度娱乐化的电视剧产业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与传统凸显国共联合抗战的“抗战剧”,把国共正面战场的对抗转化为地下斗争的“谍战剧”,将国共关系内化为兄弟之争的“家族剧”这三种讲述国共关系的电视剧类型相比,《北平无战事》首次以国民党作为主视角之一,实现了从国民党内部视角重述国共内战历史的“新境界”。它直面和正视国民党覆灭的这个历史节点,客观、公正、冷静地呈现了以蒋经国为代表的铁血救国会为收买民心、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在国民党内开展反贪腐、强制推行币制改革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主题有助于解释国民党被历史和人民抛弃的原因,重新讲述国共关系,使共产党从“阶级认同的革命党”转型为“民族国家认同的执政党”。毫无疑问的是,这种坚持唯物史观、站在历史必然性的角度以国民党作为主视角之一讲述故事的方式是对传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类型的一种突破。

其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巧妙融合。“发于实,成于史,述以诗,归于剧”,编剧刘和平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将真实的历史事件“7·5惨案”“国民党内部反腐”“币制改革”“国民党新老派系之争”等作为故事框架或由头,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遵循固有的历史精神,通过合理想象和艺术虚构,实现了“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的高度融合。比如影片开头法庭“三案并审”那一场戏,实际上是创作者戏剧性地把国民党改革派、中共地下党、国民党贪腐派激烈的斗争压缩到“特种刑事法庭”这个场景中,代表不同利益的三股势力的激烈碰撞是创作者有意识地为加强戏剧矛盾冲突,吸引观众眼球的结果。可以说,该剧正是通过表现面对重大矛盾冲突时,代表不同利益关系的各个人物间的灵魂激战,解释国民党为何会在顷刻间覆灭,北平是为何能实现和平解放。通过艺术再现的历史发展必然性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与深思。

第三,主题关照现实。作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历史正剧,《北平无战事》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反映了60多年前国统区当局的反腐斗争,这就为创作者利用影视中的历史书写现实提供了可能。剧中国民党反腐的情节与当前中国政府对贪腐的强硬态度引发观众热议。《北平无战事》从剧本创作、拍摄成片到发行播出,经历了7年时间,它对国民党内部反腐历史的讲述,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客观展现国民党即将全面崩溃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良苦用心,亦体现了编剧针对当前中国“老虎苍蝇一起打”强硬反腐态势的敏锐把握。编剧确实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透过国民党不坚决、不彻底的反腐举措,表现了当时国民党政权的病入膏肓和无可救药,但是,编剧呈现这段历史的意图或许并不止步于此,这可能会引发观众一系列的思考:为什么国民党内部会贪腐成灾?为什么蒋经国的反腐举措会失败?为什么北平能够和平解放?又为什么当时的共产党能保持清廉自律?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创作者宏大的叙事主题视野之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所以,不管创作者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就其播出时机而言,它确实真切地折射了当下的中国时局,对比当年国民党反贪的半途而废,观众必定会联想到当今中国执政者的反腐举措、反腐力度和强度,极具现实意义。

二、 贯穿始终的精巧悬念

《北平无战事》选取的是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国民党经济全面崩溃、蒋经国强制推行币制改革这段历史,故事在蒋经国“一手反腐、一手反共,一次革命,两面作战”的指示下,以国民党内部反腐和币制改革这条经济线作为故事主线,以国共地下斗争为暗线,讲述了国民党竭尽全力试图力挽狂澜,反而加速覆灭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题材为剧集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但对于一部作品而言,仅仅凭借一个立意高远、题材独特的故事而获得“现象级电视剧”的称号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创作者怎样讲述了这个故事。《北平无战事》中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却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纵横交错,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编剧在讲述过程中还通过扣押信息、制造信息落差等手段,炉火纯青地将悬念揉合到叙事过程之中,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其悬念的设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隐秘”历史的揭示。《北平无战事》选取了1948—1949年国民党面临全面崩溃,蒋经国党内反腐、强制推行币制改革以最后一搏这样一个历史节点,讲述国民党为力挽狂澜于既倒,与共产党争民心的故事。这段历史作为全剧的一个“大悬念”,之所以“隐秘”,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因为国民党政权一直被主流话语界定为“反动派”, 主流媒体“习惯性”地避而不谈,该剧在一定意义上涉及了中国政治的“敏感地带”。另一方面,该剧首次以国民党作为主视角之一,从国民党内部视角讲述了国共内战那段历史,观众非常期待看到当前中国主流媒体是如何看待和讲述这段历史。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北平无战事》的这段历史和讲述这段历史的方式已经构成了全剧的一个大悬念,调动起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对其倍加关注。

(二)“暗场人物”的设置为全剧增添了悬念。所谓不出场人物,就是在舞台上不出现,不表演,而作幕后、暗场处理的人物。[2]《北平无战事》将传统戏剧中的“暗场人物”借用到电视剧中,将周恩来、蒋经国、傅作义等重大历史人物进行暗场处理。这些人物虽然都没有露面,却仍在剧中占有重要位置,于无形中增强了剧集的真实感和历史厚重感。尤其是“建丰”这一作为反腐、推行币制改革的关键暗场人物,他从未露面却又无处不在,对于推动剧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建丰同志”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但观众却极其陌生。剧集对“建丰同志”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进行暗场处理的方式,无形中增加了他的“神秘感”,剧中的“建丰同志”是一个由声音塑造的隐性人物,这使得这个人物本身就成为一个巨大悬念。另一方面,“建丰同志”类似于故事中的一个不确定的外力,他的任何决策或命令都直接推动或转变故事主线的发展走向。

(三)剧中人物“多重身份”的设置。《北平无战事》中七成以上的主要角色都具有多重身份,使影片谍战色彩浓厚,人物关系更加复杂,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编剧充分利用角色复杂的身份和相互之间的情感不断地设悬和释悬,使国民党改革派、国民党贪腐集团、中共地下党几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互相制约、互相抗衡、互相较量,精彩地上演着策反与反策反,潜伏与反潜伏的戏码。以“梁经纶”为例,国民党和共产党双重身份的设置,使观众难以理解他的行为,一度纠结于其真实身份,而他真实身份这一悬念揭示后,中共地下党组织也随即觉察其特务身份并开展反潜伏计划,这就又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如此贯穿始终、层出不穷的悬念设置让观众欲罢不能,跟随剧情的发展心潮起伏。

三、 回归人性的形象塑造

人是故事的主体和承载,人物的命运走向、性格转变、矛盾纠葛等推动着故事的进展和情感的表达。[3]《北平无战事》作为一部集“谍战戏”“反腐戏”“金融戏”“家族戏”于一体的“类型杂糅”大片,塑造的是交织于“信仰”“权”“财”“情”等多种复杂力量中多维的、立体的、复杂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一种更加真实的“人的状态”。尤其是剧中以曾可达和梁经纶为代表的国民党改革派和以徐铁英和马汉山为代表的贪腐集团等反面人物的塑造,表现出历史人物在特定历史情境中人性的多维与深度,同时也揭示出造成这种复杂性的社会历史根源。

《北平无战事》一改以往国民党人色厉内荏、两面三刀的负面形象,以精英的面貌示人,不管是铁血救国会中的曾可达、梁经纶,还是贪腐集团中的代表徐铁英和马汉山,创作者并没有以政治立场赋予他们脸谱化的人物性格,而是将人性的多样性加以集中展示。其中,梁经纶就是一个具有多重性、分裂性人物性格的典型。他纠结于何孝钰、谢木兰和导师何其沧的感情羁绊之中,欺骗掩饰自己的爱情,利用何孝钰,却又无力保护谢木兰。他敬重如慈父般的老师,却迫不得已地要满心愧疚地加以利用。更艰难的是,他挣扎于国民党和共产党双重身份之中,作为国民党铁血救国会成员的他,却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自己的共产党身份,以共产党的情怀做着反共的工作。梁经纶走向自我“信仰”上的“无间道”极具讽刺意味,但他的这种行为却合情合理,这离不开蒋经国的知遇之恩,更离不开共产党救民于水火之中所代表的新中国的希望。梁经纶的形象在被亲情、爱情、选择和信仰“绑架”的各个侧面中汇集和交融,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即使是剧中绝对的反面角色,徐铁英和马汉山也坏得不够彻底。陈宝国可谓将剧中的贪腐巨头徐铁英玩弄权势、虚伪善变的人物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程煜则将一个在夹缝中生存、油滑市侩、充满江湖做派的贪官能吏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但将他们放在历史背景中考察,徐铁英也不过是为使家庭生活更宽裕,马汉山也不过是一个徘徊、依附于强权的小人物,一个贪腐集团的替罪羊。而且,马汉山也极具人情味儿,在将死之时,请求方孟敖照顾他的儿子,并为崔中石一家留下金条。这就与传统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的人物形象有极大的差别,诠释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而所有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也莫不根源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即丧失了信仰和斗争的整个国民党集团的政治悲剧。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题材特殊、类型杂糅、层次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丰满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无愧于1.5亿元人民币的大投入,将历史题材电视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成都商报.像“修复文物”般重现历史[N].成都商报,2014-10-16(22).

[2]易接道,甘久生.论戏剧中的不出场人物[J].南昌大学学报,1993(2):60.

[3]范凯.中国谍战题材电视剧的叙事策略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贪腐北平国民党
北平的秋
魏晋时期的清廉与贪腐
快过关了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想北平
隐性贪腐不“隐”,仅是违法犯罪性质不“显”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村官贪腐背后的权利困境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