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双肺转移治验

2015-12-10 03:04吴孝雄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第二军医大学中成药胆红素

吴孝雄,罗 明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上海 200438)



原发性肝癌双肺转移治验

吴孝雄,罗 明*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上海 200438)

肝癌;肿瘤转移;传统医学;医案

据《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率居第2位。肺转移为PLC常见转移方式。针对PLC双肺多发转移灶,西医治疗方法与效果均有限:全身静脉化疗副作用大,有效率低,临床不作常规推荐;索拉菲尼分子靶向治疗仅适用于肝细胞癌,有效率为30%,且费用昂贵;肺动脉插管栓塞曾在我院开展,因疗效不佳而放弃。中医药治疗可有效弥补西医之不足,辨证施治得当,可达到满意疗效。

史某,男,55岁,于2012年10月至淮北矿工总医院体检化验发现乙肝“大三阳”,进一步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肝右叶占位。2012年11月13日首次入住我院,化验:乙肝病毒DNA(2.47E+5)IU/mL,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甲胎蛋白277.1μg/L,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肝脏MRI(平扫+增强)提示:肝右前叶Ⅷ段结节性肝癌(大小2.4cm×2.8cm),肝硬化,脾脏增大,食管下段静脉轻度曲张。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2012年11月22日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穿刺肝癌微波凝固术(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出院后定期复查。

患者于2014年1月30日至淮北矿工总医院查胸部CT平扫提示:两肺多发病灶,结合病史考虑为两肺多发转移癌。2014年2月8日第2次入住我院,化验:白细胞计数为4.0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为59.9%,总胆红素为36.1μmol/L;腹腔彩超所见:(平卧位)下腹部可见58mm无回声区;胸部CT(平扫+增强)所见:两肺野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样、斑片样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增强后轻度强化。肝脏增强MRI(平扫+增强)未见肿瘤活动病灶。综合考虑:肝内原发灶已被PMCT消灭,但双肺出现多发转移癌。因全身化疗效果差,患者选择中医药治疗。刻下症见: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掌(+),移动性浊音(+),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证属:气滞血瘀,湿热内蕴,兼脾虚。治法: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化湿,健脾益气。处方: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30g、泽泻15g、车前子30g(包煎)、丹参15g、赤芍15g、红花15g、桃仁15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柴胡6g、枳壳6g、延胡索15g、自然铜20g。以水煎服,1剂/日。中成药:当飞利肝宁胶囊,口服,4粒/次,3次/日;肝复乐片,口服,6片/次,3次/日。草药和中成药均不间断服用。

2014年3月24日第3次入住我院,查腹腔彩超未见明显无回声区。胸部CT平扫所见:两肺斑片影,与前片(2014年2月10日)比较病灶减少(仅右下肺胸膜下病灶与前片比较略增大)。肝脏MRI(平扫+增强)提示:肝右后叶Ⅵ段包膜下可疑活动灶。综合考虑:中药治疗有效,因腹水消失,上方去泽泻和车前子,因仍有癌灶,半枝莲剂量改为30g。中成药治疗同前,仍嘱患者不间断服药。

2014年6月21日第4次入住我院,查彩超未见腹水,肝脏MRI(平扫+增强)未见可疑活动灶,胸部CT平扫无明显异常,中药治疗同前。2014年11月28日第5次入住我院,化验:总胆红素为27.6μmol/L,甲胎蛋白为17μg/L,乙肝病毒DNA<500IU/mL,丙肝抗体阴性。查彩超未见腹水,肝脏MRI(平扫+增强)未见肿瘤活动灶,胸部CT平扫未见异常。因肿瘤未复发,中药治疗同前。随访至今,肺部未见复发病灶。

按:治疗PLC的中成药较多,各有其适应证。本例患者湿热内蕴,总胆红素偏高,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当飞利肝宁胶囊的主要成分为当药和水飞蓟,前者清热利湿退黄,后者抗肝纤维化,与该患者病情完全相符。肝复乐具有化瘀软坚、清热解毒、健脾理气的功效,与该患者中医证型符合度高。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肝复乐具有抗癌作用。任雷等[1]采用肝复乐治疗1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8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等指标变化,总有效率达30%。张传光等[2]运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56例,同时口服肝复乐,连服2个月,对照组40例患者单用TACE。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44.2%和2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肝复乐还具有抗炎、抗纤维化作用。杨俊等[3]运用肝复乐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证实其具有减轻肝细胞炎症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且能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疗效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

中药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与中成药合用可增强抗癌效果;另一方面,中药处方灵活,与病情吻合度高,当病情变化时,还可及时调方,从而弥补中成药之不足。在治疗原则上,PLC中晚期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总则,单纯虚证或单纯实证极少。本例患者以邪实为主,兼有正虚,故处方中以祛邪为主,兼扶正,从而疗效理想。在运用中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值得注意的是,中药处方勿受西医思维的干扰,不分寒热虚实。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均证实具有抗癌作用,但肝癌阳虚及其他无热毒者均不宜选用。

[1] 任雷,郑少华.肝复乐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N].中国中医药报,2006-05-17,4.

[2] 张传光,吴新奎,荆才玉,等.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口服肝复乐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56例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5):499-500.

[3] 杨俊,张静,周锡健,等.肝复乐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中南药学,2010,8(11):872-875.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5-19

吴孝雄(1982-),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癌。

罗明(1964-),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E-mail:romi915@ 126.com

R249

A

1673-2197(2015)20-0056-01

10.11954/ytctyy.201520024

猜你喜欢
第二军医大学中成药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名医护航》引导健康生活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让防治肝癌成为可能
———记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副教授侯晋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