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2015-12-10 03:04任莉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湿疹组间针刺

任莉萍

(咸宁市卫生学校 康复科,湖北 咸宁437000)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研究

任莉萍

(咸宁市卫生学校 康复科,湖北 咸宁437000)

目的:研究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慢性湿疹;针刺;中药

慢性湿疹是常见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分布呈对称性,且具有一定的迁移性,该病常反复发作,发病期间患者皮肤剧烈瘙痒[1]。引发该病的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统一定论[2],通常认为与遗传因素、变态反应和神经功能等有关。当前西医并无治疗湿疹的特效药,中医治疗皮肤顽疾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临床应用愈加广泛[3]。本研究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湿疹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2.6±3.6)岁。所有患者病程均超过6个月,皮肤瘙痒明显,皮疹分布具有对称性,多见于四肢关节处,皮损增厚、浸润棕红色或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同时还附有少许鳞屑。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药治疗,其中湿热型患者以清热除湿为主,药用泽泻12g、当归10g、甘草6g、生地10g、白芍16g、荆芥12g、防风12g、茯苓13g,川芎8g、栀子10g、苍术8g、黄芩10g、黄柏10g;脾虚湿盛型患者以健脾除湿为主,药用白术10g、陈皮10g、滑石12g、厚朴14g、甘草6g、猪苓8g、茯苓6g、苍术14g;胃纳不馨、消化不良者可加藿香10g、佩兰8g;血虚风燥者以养血润燥、祛风除湿为主,药用生地6g、白芍14g、地肤子7g、当归15g、元参10g、丹参10g、茯苓10g、蛇床子8g、泽泻8g、白鲜皮6g。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用1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主穴为阴陵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湿热型加内庭,曲池、合谷;脾虚湿盛型加脾俞、公孙;血虚风燥型加膈俞、阴谷、太溪;肝郁气滞型加阳陵泉、太冲。每天针刺半小时,连续治疗1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皮疹消退且没有新皮毁损,瘙痒症状消失,半年内未再发作;好转:皮疹消失70%以上,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复发间隔时间变长;未愈:患者临床表现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痊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湿疹是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以反复发作的水疱、糜烂、瘙痒、渗出、丘疹等为主要症状,亦称为奶癣、四季风、绣球风、旋耳疮,与西医临床中的婴儿湿疹、异位性湿疹、阴囊湿疹和耳周湿疹对应[4]。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治疗不当发展而来,中医理论认为其病机为风湿热袭击皮肤,导致经络受阻、气血不畅、湿热淫浸运化失职而湿浊内困,进而发展为湿疹。湿疹呈进行性加重,疾病反复发作,病久邪深,风毒凝聚,湿蕴日久化火,耗伤津血,血虚生风化燥,则肌肤失养。西医治疗湿疹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解除病因,因此治标不治本,而针刺治疗慢性湿疹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患者脏腑功能,平衡体内阴阳,强壮机体,则外邪自除[5]。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湿疹患者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富梅华.针灸与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湿疹治愈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8(3):68.

[2] 裴宝强,熊霞.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15(3):169.

[3] 谢衡辉,郑斌.刺血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50例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 26(3):19-20.

[4] WANG QIN,ATANASSOV IIKO,ZHAO HUIXIN.Clinical observationon treatment of eczema by acupuncture plus collateral-pricking andCupping:A report of 54 cases[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4,2(1):37-38.

[5] 谢长才,符文彬,孙建.针刺曲池、血海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 51-52.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6-16

任莉萍(1982-),女,湖北省咸宁市卫生学校康复科讲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临床康复。

R245.31;R758.23

A

1673-2197(2015)20-0099-01

10.11954/ytctyy.201520047

猜你喜欢
湿疹组间针刺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