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

2015-12-10 08:31姜芊竹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风寒汤加减研究进展

姜芊竹,魏 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605)



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进展

姜芊竹1,魏 芳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605)

咳嗽为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其主要功能是清除呼吸道多余的分泌物、液体及误入呼吸道的异物等。由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咳嗽较为常见,但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诊断和治疗咳嗽较为困难,特别是长期、频繁咳嗽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造成机体功能不适或损害。近年来,慢性咳嗽已引起学者的极大关注,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采用中医药治疗咳嗽效果良好。从中医角度对慢性咳嗽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咳欶;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尾气、工业化学污染、室内装修及养宠物等导致环境质量改变,慢性咳嗽发病率呈升高的趋势[1-3]。该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休息,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和不便。若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则易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至关重要[5]。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咳嗽反复发作超过8周以上且仍未痊愈慢性咳嗽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咳嗽提供参考,现具体报道如下。

1 慢性咳嗽发病机制

慢性咳嗽(CVA)病程较长,发病因素较多。孙灵芝教授认为,其病位在肺,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其病机属外邪失治,风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嗽;若脾失运化,痰浊内生,或中气虚弱,致肺气不足而喘;肾为气之根,若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则气逆于肺而喘[6]。《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慢性咳嗽虽以侵害肺脏为主,但肝、脾、肾、心、胃等脏腑功能失调亦可加重咳嗽症状。俞景茂[7]认为CVA发病原因主要为外感和内伤。外感风邪使肺气失宣,津液停聚生痰,风邪化燥化热,伤及肺阴,咳久致血热互结,且久病入络,瘀血乃生,正气不足而诱发疾病。此外,久病入络,长期治疗不愈,久咳多夹有瘀血,故治疗应注重活血化瘀。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分型治疗

由于慢性咳嗽病程较长,病机复杂,辨证常为虚实夹杂,故不能见咳治咳,应以脏腑为纲辨证,详辨病因病理,从而结合不同的病因辨证分型,审因论治。许多学者及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及深入分析病因基础上,辨证分型,施用不同方剂,或兼证加减,或结合辨病与辨证方法综合诊治。

钱氏[8]认为慢性咳嗽可分为两型,即痰浊郁肺型和痰热郁肺型。痰浊郁肺型可采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5.34%。痰热郁肺型可采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其中有喉源性咳嗽者加用全蝎5g、红花6g、地龙10g、川芎10g、防风10g等;感染后咳嗽者加用水蛭6g、桃仁10g、广郁金12g、丹参30g等,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47%。

陈氏将慢性咳嗽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型,并采用三拗汤加味治疗,风寒型加剂芥10g、紫菀10g、款冬10g;风热咳嗽加黄芩10g、桑白皮10g、桔梗10g、白前10g;咳嗽且痰湿重者,加陈皮10g、半夏10g、苏子10g、地龙10g,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3.8%。

张丽等[9]将CVA分为肺寒型、肾气不足型、痰湿型、肺脾不足型、肝火型等五型。肺寒型以疏风散寒、化痰止咳为主,采用苏子降气汤、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肝火型以疏肝理气、敛肺止咳为主,采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汤加减治疗;痰湿型以宣肺化痰、兼补肺肾为主,采用金水六君煎合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肺脾不足型以补益肺脾、固表化痰为主,采用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肾气不足型则以补益肺脾、养血补肾为主,采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朱珊教授[10]将CVA分为发作期、急性期和缓解期,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进行治疗。发作期以祛风化痰止咳为主。急性期风寒者给予小青龙汤加减;风热者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风痰阻肺者给予小青龙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缓解期则以补益肺脾肾为主,肺脾气虚者给予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肺肾阴虚者则给予麦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根据临床证实,风寒、风寒挟(内)湿、风热寒之变证及凉燥,皆可以宣散通气之法治之,方用杏苏散加减,疗效甚佳。

2.2 基础方治疗

杨秀仙[11]以行气化痰、顺气降逆之半夏厚朴汤(半夏15g、厚朴15g、陈皮15g、甘草10g、桔梗15g、郁金15g、瓜蒌皮15g、苏子30g、浙贝母15g)为基础方加减治疗CVA患者79例。 用法:上述药物用冷水煎20min,取汁200mL,每日1剂,分3次口服。经治疗,患者治愈65例,好转8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4% 。

周贺芙[12]认为慢性咳嗽患者有三阴(肝、肾、脾)虚寒的特征,治宜温脏散寒、敛肺止咳,采用乌梅汤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李杨[13]等以宣肺降气汤治疗慢性咳嗽,基本方为:麻黄15g、杏仁15g、桔梗15g、苏子15g、丹参15g、当归15g、甘草9g。咽干咽痛甚者酌加射干;咽痒鼻痒甚者酌加僵蚕、乌梅;泛酸呃逆甚者酌加代赭石、浙贝母、海螵蛸;气虚明显者酌情合用玉屏风散;久咳肾气亏虚者酌加沉香、补骨脂,临床总有效率为90%。梁文华等[14]采用止嗽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为基础方,痰多者加浙贝母、茯苓;热酌者加石膏、知母;兼有风寒者酌加麻黄;咳甚者酌加厚朴、杏仁;气虚者酌加党参。上述药物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3 用药经验

沈氏[15]以大剂量麻黄治疗慢性咳嗽,同时辨证配伍黄精、黄芪、自术、白芍、甘草、麦冬、南沙参等药物益气养阴;加用杏仁、法半夏、浙贝母、桔梗等止咳化痰;加用枸杞子、肉蓉补肾;加用当归、全蝎活血通络;加用鱼腥草清热解毒,寒温并用,以制麻黄之辛温。该方法可用于治疗肺气上逆日久而致气阴亏损、肾虚血瘀、虚实夹杂的慢性咳嗽者,疗效显著。

沈莉萍[16]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较复杂,临床采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①疏和少阳法,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加味;②调和营卫法,代表方剂为桂枝汤加味;③双理金水法,其代表方剂为金水六君煎加味。

黄吉庚[17]采用蝉蜕合白僵蚕治疗咽痒久咳,方药组成为:蝉蜕6g、白僵蚕10g、前胡10g、苦杏仁10g、竹沥10g、半夏10g、紫菀9g、白前15g、秦皮15g、甘草9g、桔梗9g、枳壳9g。

3 结语

中医药学为祖国医学的瑰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具有疗效高、持久简单、经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且中医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中药汤剂、针灸、穴位敷药和中药雾化吸入等方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疾病具有独特疗效。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咳嗽或久治不愈的咳嗽等病症均具有突出作用,效果显著。但根据目前文献报道,多数疾病的治疗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一些疑难杂症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综上所述,慢性咳嗽与中医学的“久咳”“顽固性咳嗽”并不等同,采用中医药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其一,临床研究没有进行大样本调查,因此实验结果有以偏概全之意;其二,慢性咳嗽分型规范不统一,因此治疗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其三,中医治疗慢性咳嗽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待于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深入研究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与辨证分型特点,明确其作用机理,才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1] 李影捷,惠萍,陈照南,等.慢性咳嗽临床证治160例[J].光明中医,2013,28(4):692-694.

[2] SUSANM.Harding chronic coulgh pracconsidcrationgs[J].Chest,2003,12(3):659.

[3] BRIGHFLING CE.AmRespir Crit[J].Care Med,1999(16):406-410.

[4] BIRRINNG SS,PECCR D,BLIGHTING CE,et al.Induced sputumirr flammatory mediatorcon contration chroninchronic couIgh[J].AmJrcspirCirt CareMed,2004,16(9):15.

[5] NIIMIA,NGUYONLT,USMANIO,et al.Reducedp Hand chloridelevel sin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of patient with chronic COU gll[J].Rll Lorax,2004,59(7):608.

[6] 徐玉萍,刘芳.孙灵芝教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5):385-386.

[7] 葛囯岚,韩雪.俞景茂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光明中医,2013,28(3):47-49.

[8] 钱静华.辨证配伍活血化瘀药治疗慢性咳嗽5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2):101-102.

[9] 张丽,安效先.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3,6(3):230-235.

[10] 田新磊,刘盼盼.朱珊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1):51-52.

[11] 杨秀仙.自拟清咽汤治疗慢性喉痹 79 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5):16.

[12] 周贺荚,杨海淼.从虚寒论治慢性咳嗽临床观察80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4):22-23.

[13] 李杨,谢钧,温伟波.宣肺降气汤治疗慢性咳嗽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8,28(8):573.

[14] 梁文华,武维屏.止嗽散加龙骨、牡蛎治疗久咳55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8):35.

[15] 沈年洪.慢性慢性咳嗽重用麻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2):197.

[16] 沈莉萍.顽固性咳嗽治疗心得[J].亚太传统医药,2009,5(3):13-14.

[17] 杜永岩 .黄吉庚教授应用虫类药治疗咳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5,37 (12):19.

(责任编辑:李岚春)

2015-05-06

姜芊竹(1982-),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魏芳(1983-),女,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R256.1

A

1673-2197(2015)18-0028-02

10.11954/ytctyy.201518014

猜你喜欢
风寒汤加减研究进展
冬读古诗御风寒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