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沙布利克的缝制作业动作分析

2015-12-10 08:58朱月忠袁惠芬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布利道工序缝制

朱月忠 袁惠芬 孙 莉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纺织服装产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但是由于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在纺织服装产业上的国际竞争优势正在逐渐下滑,纺织服装产业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已成为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重大问题。

服装产业本身来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其生产主要依靠大量地使用工人劳动力,而依赖设备和生产技术的程度较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出现,传统的服装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提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服装产业不断升级,提高服装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是势在必行的。缝制作业动作直接关系到工人的疲劳程度和工作效率。本文以沙布利克分析为依据,结合目前服装生产作业的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对服装作业缝制动作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改进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1 动作分析

1.1 动作分析概述

动作分析又称动作研究,是吉尔布雷斯(Gilbreth)与他的夫人开创的先河。动作研究是指对一种作业或者一种连续作业中眼、手以及身体各个部位发生的动作进行分析,经过协调、改进、简化,使作业标准化,进而制定规范、科学的作业动作,提高劳动生产率[1]。动作分析的实质就是研究操作者在进行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操作的微小动作,对此进行分析,删除多余且无效的动作,简化操作方法,减少工作者的疲劳和降低劳动强度,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动作分析的目的主要有三个[2]:

①为改进或制定一个减少疲劳、安全、高效率的作业系统提供可行的模式;

图1 男式衬衫领工序流程图

②为选择、改进或设计人与机器结合的工艺装备提供可靠的资料;

③为制定标准作业规范和标准时间打下基础。

动作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沙布利克分析、影片分析和目视动作分析3种。在动作分析的3种方法中,沙布利克分析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使动作分析变得简单,不需要投入更多成本,经济、安全,而且效果显著。

1.2 沙布利克分析介绍

1912年,美国动作之父吉尔布雷斯(Gilbreth)首先提出了动作要素的研究理论。当时采用了摄像机对某一作业或动作进行连续拍摄,用微时定格方法准确地对各要素动作进行分解,确定各动作要素的时间值,为改进动作提供依据。在他研究动作的初期阶段,就把工人的操作细分为18个动作要素,即沙布利克分析(Therblig),并用不同的符号来加以标示。虽然人完成操作的动作千变万化,但人完成操作的动作,都可以分为这18个动作要素。沙布利克分析就是把操作中所用的各个动作要素进一步细化以谋求改进。沙布利克18个动作要素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类动作包括伸手、抓取、移动、定位、调整、分解、使用、放手、检查9个动作要素,是进行作业时必要的动作;第二类动作包括寻找、预定位、发现、选择、思考5个动作要素,是能使第一类动作迟缓的动作;第三类动作包括保持、迟延、故延、休息4个动作要素,不是在进行作业的动作[3]。

根据动作经济性原则,沙布利克分析的重点在于消除第三类动作,尽量减少第二类动作,目的在于简化第一类动作[4]。即使有些动作不可避免,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方法或环境来缩短动作时间。

2 实例研究

2.1 缝制作业现状分析

在男式衬衫的生产过程中,缝制工序是最为复杂,也是最为重要的,每道工序都可以分为很多动作,每一个多余或者不合理的动作都会对劳动效率产生影响[5]。所以,对缝制作业中每道工序进行动作分析是必要的。

经过对芜湖某服装厂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用秒表和目测记录缝纫工人在生产作业操作过程中的动作,通过对现场观察的分解和研究,利用沙布利克分析对缝制过程中的动作进行分析[6]。男式衬衫领工序流程图,如图1所示。

绱领是男式衬衫领工序中最为典型的一道工序,以男式衬衫领流水线第15道工序为例进行动作细分:1)伸左手去取衣片,右手移动过去接住,把它正面向上放置在缝纫机上并抚平裁片;2)再伸左手去取衣领,将领座里中点对准后领窝中点,抚平;3)用两只手将衣片的面与领里的面相对,整理好;4)膝盖抬压脚;5)用左手把它们推到压脚下,左手调整裁片位置,将起缝位置对准针尖;6)放下压脚;7)调整双手的姿势,起针回车,做缝0.6-0.7cm,右手拿镊子将过领子略拉紧些,保证不会缝到底领的领面,边缝双手边做调整,上下一致;8)抬压脚;9)左手把衣片取出,切线;10)双手调整衣片,把底领领面盖住刚才的缝线;11)左手推入压脚下,放下压脚;12)做缝0.1cm,双手随时调整,让做缝向领子方向折倒,压住第一道线,缝到头时要细致;13)抬起压脚;14)用右手把衣片从右边推转向左,左手衔接,然后把衣片铺好;15)放下压脚;16)在底领上口缝0.3cm的明线,让底领把翻领压住,两边要缝圆顺;17)回车,结束缝纫;18)抬起压脚,取出衣片;19)剪断面线和底线;20)左手拿起来递给右手,放到下道工序位置。

通过观察工人缝制的动作,利用沙布利克分析做一个动作要素统计表,如表1所示。

表1 改进前工序动作统计表

以上是该流水线的生产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作业动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浪费,工时不平衡,作业动作没有顺序。经过分析,我们依据工业工程中的“ECRS”原则,对现行的工序做了初步的研究。此生产流水线在改善前,工人动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存在可简化的动作。工序中缝制明线后需要打牙剪,而这不利于操作者流畅的操作,但必须对工序的熟悉,不能遗忘了某些明线而影响缝纫质量。(2)存在一些多余的动作。用另一只手去取裁片,再换成另一只手保持,然后才放置在缝纫机前开始作业,如步骤1。(3)动作重复。一次要缝合多个裁片,但从半成品堆中多次拿取裁片,如步骤2。(4)左右手动作不平衡。右手动作的数量会比左手多,但是动作数量差距并不大。每当一只手固定在一个位置作业的时候,另一只手总是不停变换地去做其他动作,这样会使两只手在不相同的时间内进入疲劳状态,如步骤5。(5)使用带自动剪线的缝纫机,可以使作业中取砂剪切线的时间省去。如步骤9和步骤19。(6)存在大量无目的性的动作。需要多次利用的工具,每用一次都放回了原处,如步骤11、16。(7)上道工序的误差导致下道工序动作复杂。上一道工序出现误差时,当半成品流入到下一道工序作业时,会造成工人作业动作的增加,如步骤20。

2.2 优化过程及方法

根据缝制生产流水线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以沙布利克分析为主的动作分析。采用动作经济性原则结合操作人员实际作业动作,对以上存在的缝制作业动作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步骤1)和步骤20)可以同时进行,利用追求动作平衡原理,双手左拿右放同时操作可以节省时间。步骤1)和2)可以合并成一个步骤,利用减少动作数量的原则,尽量一次性取所需的裁片,减少重复抓取的频率,如图2所示。步骤3)的整理动作,有时候要重复好几次,是一种习惯动作,可以省略一部分,争取养成一次完成的习惯,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步骤5)左右手动作需要平衡,如图3所示。步骤7)有属于第二类的动作,可以尽量减少。步骤10)、12)和 16)的移动距离可以缩短,利用无论进行什么操作,“空手”、“搬运”总是不可少的,而且会占用相当一部分动作时间的原理。我们可以讲辅助工具放在尽可能近的位置,这样可以减少“空手和“搬运”的距离,以致减少作业时间。如果使用带自动剪线功能的缝纫机,步骤9)和步骤19)拿砂剪切线的动作将省掉。步骤17)虽然左右手操作时间短或没有操作时间,但是属于必要动作。步骤18)、19)在运用了带自动切线功能的缝纫机后,虽然动作不能合并,但是动作顺序发生变化。步骤20)不需要用左手辅助右手拿裁片的动作,可以由右手一次性完成即可,还要增加一个检查的动作,虽然延长了少量的作业时间,但是可以减少裁片出错的可能性,保证产品的质量,也不会对下一道工序造成影响,使生产流水线更流畅。

图2 衣片和领子相合

图3 左右手同时作业

调整动作具体的改进方法,改进后的流水线流程记录:1),2)伸左手拿取衣片和衣领,把它正面向上放置在缝纫机上并抚平裁片;3)用两只手将衣片的面与领里的面相对,将领座里中点对准后领窝中点,整理好;4)右膝盖抬压脚;5)用左手把它们推到压脚下,左手调整裁片位置,将起缝位置对准针尖。右手拿起镊子;6)放下压脚;7)调整双手的姿势,起针回车,做缝0.6-0.7cm,右手拿镊子将过领子略拉紧些,保证不会缝到底领的领面,边缝双手边做调整,上下一致;8)右脚踩自动切线装置,切线;9)右脚抬压脚,左手把衣片取出;10)双手调整衣片,把底领领面盖住刚才的缝线;11)左手推入压脚下,放下压脚;12)做缝0.1cm,双手随时调整,让做缝向领子方向折倒,压住第一道线,缝到头时要细致;13)抬起压脚;14)用右手把衣片从右边推转向左,左手衔接,然后把衣片铺好;15)放下压脚;16)在底领上口缝0.3cm的明线,让底领把翻领压住,两边要缝圆顺;17)回车,结束缝纫;18)右脚踩自动切线装置,切线;19)右脚抬压脚,左手取出衣片;20)右手检查一下衣片,然后放到下道工序位置,同时左手重复步骤1)的动作。改进后的第15道工序动作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改进后动作分析统计表

第15道工序应用新的作业方案后,如表1和表2所示。其所用的时间减少了10.2s,工作效率提高了14.7%。通过对男式衬衫绱领这道工序动作细分的具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部分浪费的动作,减少了很多不合理“持住”动作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出沙布利克动作分析优化的目的是以更少劳动者的体力消耗来取得更多的劳动成果。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可以将以沙布利克动作分析为主的动作分析方法应用到其它14道工序。其他工序也都是根据各自的工艺要求推出合理动作及顺序,改善不合理的动作,摒弃多余的动作,减少作业劳动强度,从而整理出合理规范的动作标准,提高男式衬衫企业劳动生产效率。

3 改善效果的分析

根据以沙布利克分析为主的动作分析方法改进后,缝制作业的动作更为经济,操作更为简便,提高了缝纫作业的准确性和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管理层面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也满足了人们的内在价值,如提高了安全性、减少动作过程中的浪费、减少工作时的疲劳,提升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以及生产量[7]。改进前后效果的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改进前后动作数量对比

从以上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改进后的左右手动作总数为55个,比改进前的82个减少了27个,减轻了左右手的工作量。与改进前左右手的各个动作要素相比,此改进方案对各个动作要素基本上都有改善,经过改进后,左右手的动作基本上可以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状态,几乎不存在一只手作业,一只手出现长时间空闲的情况,动作变得井然有序。改进前后整个流水线的步骤变少,所需要的动作数量大为减少,工人的疲劳度也相应减少,所以整个工序所需的时间也将有很大的减少[8]。

各道工序充分利用了动作经济性原则,缩短了工序的周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对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有着重大影响。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缝纫工人岗前操作动作的培训,进而可以提高各道工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9]。

4 结束语

动作分析是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以提高生产率和工作效益为目的。作业人员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在服装缝制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因此,在保持不改变整个作业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进度这个前提下,需使工人的动作更加少且有效。通过沙布利克动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可以看出沙布利克动作分析使作业分析方法更科学,更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

[1]杨以雄.服装生产管理[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汪应洛.工业工程基础[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3]胡晓涛,赵杰.基于动作分析的作业分析设计方法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1):59-62.

[4]高琪,王少华.基于沙布利克的装配线动作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9,(4):17-19.

[5]刘红晓,陈丽.男衬衫过肩工艺动作分析及优化[J].广西工学院学报,2011,(4):90-94.

[6]覃乾.MOD法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11,(1):107-109.

[7]高广章,孙建华.动作分析法在生产线平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7):204-206.

[8]Rim Slama,Hazem Wannous,Mohamed Daoudi.3D human motion analysis framework for shape similarity and retrieval[J].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2014,(32):131-154.

[9]吴继辉,洪晓霞.服装企业缝制车间作业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6-70.

猜你喜欢
布利道工序缝制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魔杖就绪 魔法世界回归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瓷中君子”诞生记
例析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四个途径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修铁链
机密
蟾蜍的大帽子
缝制香囊小记
诡辩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