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之二:共赴国难

2015-12-12 07:03孙继业
团结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团支队日军

◎孙继业

连载之二:共赴国难

◎孙继业

孙继业,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山东省监察厅巡视员,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发表长篇历史小说1部,参编著作多部,获奖30余项。

一、平型关大捷

在侵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战局严重危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立即从陕北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9月中旬,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和第5师团分别向雁门关、平型关方向发起进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令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配合作战。

9月23日,115师接到第二战区司令部的出击计划后,悄悄进至距平型关东南15公里的冉庄隐蔽集结。24日夜,部队冒雨进入预伏阵地,做好了战斗部署。

25日拂晓,板垣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部队,乘100余辆汽车和200余辆马车沿公路向平型关缓慢开来,7时许,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115师师长林彪命令全线开火。顿时,公路两侧的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怒吼起来,打的日军晕头转向,纷纷跳下车来,钻入车底或趴在沟坎负隅顽抗。负责斩尾任务的第687团率先向敌冲杀,用手榴弹炸毁最后几辆汽车,切断了日军退路。担负拦头任务的第685团迎头截击,封闭了日军南窜之路。担

任主攻任务的第686团,居高临下,向日军展开了猛烈射击。

图为平型关战斗115师指挥所。左一为林彪,左三为聂荣臻。

板垣得知辎重部队遭到伏击的消息,立即派飞机和部队增援。日军30架飞机飞临战地上空,企图掩护地面部队突围。林彪命令第115师全线出击,第685团和第687团从两头包抄过来,第686团1营从右翼杀出,3营从左翼冲上公路,同日军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山沟里顿时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动地。激战至午后,终于将该敌全歼。

平型关首战告捷,第115师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中国军队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热情和必胜信念。

二、八路军连战告捷

日军突破雁门关防线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第二战区决定在忻口御敌。八路军各部根据第二战区会战计划,分别在晋西北及晋东北地区展开袭击战,破坏日军后方交通线,配合忻口战役正面战场作战。

第120师师长贺龙率部深入到大同附近时,发现日军每天从大同到忻口前线的运输车辆往来不断,立即派第358旅716团赶赴雁门关附近,寻机歼敌。

10月18日上午,日军运输汽车50余辆,满载兵员、弹药,毫无防备地由北向南驶入伏击区。第716团即以密集的火力进行袭击,毙伤日军3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21日晨,第716团再次设伏于黑石头沟地区。日军汽车200余辆驶入伏击区,第716团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突然展开攻击。日军在8架飞机支援下进行反扑。第716团毙伤日军一部后撤出战斗。两次伏击战,共毙伤日军500余人,击毁汽车30余辆,一度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补给线,有力地配合了友军作战。

日军进攻忻口的地面部队和后勤补给线不断受阻,只得借助空军,加强了空中轰炸和运输力量,在忻口战场不远的阳明堡附近新建了机场。第129师先遣部队第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部进至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的任务,决定夜袭阳明堡机场。

10月19日夜,第3营突击队悄悄爬过铁丝网,突然发起袭击,用集束手榴弹向飞机油箱猛烈攻击,敌机顿时爆炸起火。经一小时激战,歼灭日军100余人,炸毁飞机24架,削弱了日军的空中力量。

为策应忻口地区作战,日军第20师团、第109师团沿正太铁路西犯,娘子关守军伤亡惨重。八路军第129师奉令增援娘子关。10月25日,日军第20师团辎重部队千余人进至测鱼镇宿营。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决定在七亘村设伏。

26日拂晓,日军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区。第386旅旅长陈赓指挥部队突然发起攻击,经两小时激战,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刘伯承根据情报分析,决定再次设伏。28日上午,日军辎重部队在100多名骑兵、300多名步兵掩护下,再次进入伏击区。伏击部队突然发起猛烈冲击,战至黄昏,毙伤日军100余人,有利地配合了娘子关友军作战。

日军占领娘子关后继续西犯。八路军总部令第115师主力由五台地区南下,协同在正太铁路以南作战的第129师侧击西犯日军。11月4日中

午,日军第20师团先头部队逼近昔阳城西马道岭。第115师343旅旅长陈光指挥部队沿途设伏。当日军辎重部队进至广阳地区时,预伏部队突然开火并发起冲击,经半日激战,歼灭日军近千人,缴获骡马700余匹、步枪300余支以及大批军用物资,有利地配合了太原会战。

三、南京大屠杀

1937年11月中旬,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调集9个师团20万人马,分三路向南京发起进攻。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负责指挥15个师兵力保卫南京。

12月8日,各路日军进逼南京。12月10日,松井石根下令攻城,六七十架飞机掩护地面部队发起猛攻。进攻光华门的第9师团用山炮将城门轰塌,日军冲入光华门,占据沿街房屋。第87师259旅旅长易安华率部与敌血战终日,全歼入城之敌,易安华壮烈牺牲。

日军第6师团和第114师团向雨花台和中华门发起猛烈进攻,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亲赴一线指挥,在中华门一带和日军展开激烈巷战,把突入城中之敌全部肃清。防守雨花台的第74军第88师血战三日,部队几乎损失殆尽,第262旅旅长朱赤、第164旅旅长高致嵩以下官兵6000余人壮烈殉国。

12月12日,日军展开总攻,飞机大炮密集地向各城门集中轰炸,日军从城墙缺口涌入,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战至傍晚,守军奉令撤退,南京沦陷。

12月13日上午,谷寿夫的第6师团率先从中华门进入南京,枪杀了从水西门至下关途中俘虏的1500余人,血洗了聚集在中山北路、中央路的难民区,并下令解除部队纪律三天,放任军队烧杀抢掠。由此,一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拉开了帷幕。

日军拍摄的下关江边的尸体。

13日下午,日军第16师团先头部队到达挹江门,立即向挹江门外成千上万试图渡江的逃兵和难民疯狂开火,造成血染长江的大惨案。一部分日军赶到燕子矶,朝着正在渡江的数万军民狂扫滥射,顿时,尸体蔽江,江水染红。

14日,日军大部队涌入城内,继续搜杀放下武器的军人,并将马路上的难民当作目标,肆意扫射,沿途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在中山码头、下关车站等处对准备逃离的难民疯狂射击,枪杀数万人。

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3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当夜,又有市民和解除武装的军人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生外,其余全被杀害。

16日傍晚,位于南京安全区内避难的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集体押往中山码头,先用机枪扫射,然后抛入江中,毁尸灭迹。

12月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3000余人,在煤炭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然后用火焚烧。

18日,日军将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418人,用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上煤油,纵火焚烧,残骸投入长江。只有伍长德一人幸免于难,成为远东国际法庭的证人。

日军除枪杀掳掠外,还大肆侮辱中国妇女。一月之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连八、九岁的幼女和70多岁的老妪都不能幸免。

与此同时,日军还开始了大规模的抢劫和破坏,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仓库被抢劫一空。昔日繁华的首都,顿时变成一座人间地狱。

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其中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四、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津浦铁路,使南北战场联成一片,先后调集8个师团另3个旅团、2个支队约24万人,分别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指挥,实行南北对进,企图攻占战略要地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后调集64个师约60万人,组织徐州会战。

1938年1月26日,南路日军第13师团率先向安徽凤阳、蚌埠发起进攻。守军第11集团军第31军在池河西岸地区逐次抵抗后,向定远、凤阳以西撤退。至2月3日,日军先后攻占临淮关、蚌埠。10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分别在蚌埠、临淮关强渡淮河,向北岸发起进攻。东北军将领于学忠率第51军与日军展开血战,反复肉搏,伤亡2000余人。李宗仁令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协同第51军在淮河北岸顽强抗击日军。同时,在淮河南岸,以第21集团军各部迂回攻击定远日军侧后,迫使日军第13师团主力由淮河北岸回援。第59军乘势反攻,至3月初,恢复淮河以北全部阵地,双方隔河对峙。

北路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军自2月下旬开始分路南犯。东路板垣第5师团从潍县南下,连陷沂水、诸城、莒县,直扑临沂。守军第3军团第40军等部节节抵抗,据城死守。第59军军长张自忠率部驰援,3月12日到达临沂北郊的沂河西岸,立即发起反击,与临沂城内守军实施内外夹击,激战五昼夜,击溃号称“钢军”的机械化师团第5师团,歼敌4000余人,日军残部仓皇退至莒县固守。西路日军第10师团长濑支队从济宁地区西渡运河,向嘉祥进攻,遭第3集团军顽强抵抗,进攻受挫。中路日军矶谷第10师团沿津浦路南下,3月14日进攻滕县。川军第122师英勇抗击,血战三昼夜,师长王铭章以下3000余官兵以身殉国。

3月20日,日军濑谷支队南进,连陷临城、枣庄、韩庄后,孤军深入,向台儿庄突进。李宗仁抓住战机,令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部固守台儿庄,第20军团让开津浦铁路正面,诱敌深入,伺机在台儿庄地区歼灭日军。

台儿庄巷战。

3月2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向台儿庄及其两侧的守军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三昼夜,攻破台儿庄城寨北门。据守城寨的池峰城部第31师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在城寨内反复冲杀,台儿庄三分之二为日军占领。中国军队组织敢死队,乘夜发起反击,夺回了大部分阵地。

日军为解台儿庄之危,以第5师团坂本支队从临沂驰援,进至兰陵地区,被第20军团卷击包围。4月3日,第五战区发起全线反攻,激战

四天,全歼台儿庄内之敌。中国军队乘胜追击,日军残部向峄城、枣庄溃退。

台儿庄大捷后,日军重新部署6个师团的兵力再次南北推进,企图一举消灭中国军队主力,至5月15日,基本完成对徐州地区的四面合围态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放弃徐州。16日,第五战区各部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成功突围。19日,徐州陷落。

徐州会战,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击溃日军两个精锐师团,歼敌2万余人。尤其是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声援。

五、新四军挺进华中

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随后命令江南各游击队到皖南歙县之岩寺集结整编。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散处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顺利完成了集中整训任务。然后开始向华中敌后挺进,在大江南北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4月初,新四军第四支队由皖西霍山向皖中挺进,4月底展开于舒城、桐城、庐江、无为地区。5月12日,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一部百余人由巢县乘船出动,第四支队第九团一部在运漕河西岸蒋家河口设伏,当敌下船登岸时,出其不意开火,歼敌20余人,第四支队无一伤亡。

周恩来与叶挺、陈毅、粟裕等将领在新四军云岭军部。

4月28日,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部分干部和侦察分队,组成先遣支队,由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率领,由皖南岩寺出发,向苏南挺进。5月中旬,到达苏南镇江地区。与此同时,第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由岩寺出发,挺进苏南。6月中旬,第一支队到达苏南傈水,随即展开于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地区,并积极向京沪、京芜铁路及各公路线薄弱之敌展开袭击和破击作战。

6月17日,新四军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之韦岗,伏击乘汽车由镇江开往句容的日军。经半小时激战,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20余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长短枪20余支。出师江南首战告捷。

1938年7月,张鼎丞率第二支队进入苏南,展开于京芜铁路以东、京杭公路以西的江宁、当涂、傈水、高淳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8月22日,日军调集4500余人,分八路水陆并进,围攻小丹阳地区第二支队。第二支队主力于鸡笼山给进犯日军以有力打击后,迅速转移。日军合围失败,于26日开始撤退。

9月以后,日伪军又连续对苏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多次“扫荡”,第一、二支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先后进行了天王寺、白兔镇等胜利战斗。至12月,苏南地区军民先后粉碎日伪“扫荡”近30次,初步巩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武汉会战爆发后,新四军第三支队进入皖南前线,在青弋江一带担负正面战场的守备任务。10月30日,日军第15师团第60联队一部800余人,向青弋江阵地进犯。第三支队在谭震林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激战,歼敌100人后,主动撤出战斗。11月3日,日军继续增兵后向马家园围攻。第三支队以主力向敌实施反击,并以小分队夜袭敌人据点,日军被迫于4日撤退。此战共歼日伪军300余人,巩固

了皖南前线阵地。

新四军自成立至1938年10月,经半年多的英勇奋战,取得100余次战斗的胜利,歼灭日伪军3300余人,部队由组建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2.5万人,初步创建了苏南、皖南、皖中和豫东等抗日根据地,为进一步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

六、武汉会战

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西迁陪都重庆,但政府主要机关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为迫使中国政府投降,1938年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实施武汉作战。先后调集12个师团,120余艘舰艇,500余架飞机,共35万兵力,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指挥下,沿长江两岸西进,分五路进攻武汉。

国民政府先后投入129个师,40余艘舰艇、100多架飞机,共110万兵力进行武汉保卫战。蒋介石亲任总指挥,制定了“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的防御方针,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两岸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负责江北防务,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负责江南防务。7月26日,日军攻占九江,双方在数千里的战线上展开了激战。

长江南岸战场,冈村宁次的第11军主力在庐山遭到了薛岳第一兵团顽强抵抗,激战两月,全歼日军101联队和铃木联队,日军始终无法突破南浔防线,双方成胶着状态。9月20日,冈村宁次令第106师团秘密插入南浔防线空隙,妄图迂回包围第一兵团。9月底,106师团孤军深入,悄悄进至庐山南麓的万家岭一带。薛岳抓住战机,飞调第一兵团10万大军实施围歼,把106师团包围在10平方公里的山岭中。

10月2日,到达万家岭地区的中国军队四面出击,开始向围困在核心的松浦师团展开攻击。106师团发现陷入重围后,在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和陆军第3飞行团的掩护下疯狂突围。第74军58师担任正面阻击,顽强地顶住了日军的突围。战至10月6日,106师团伤亡过半,开始转入防御,固守待援。

10月7日,中国军队向被围之敌发起全线进攻。日军凭险据守,负隅顽抗。第51师师长王耀武组织敢死队乘夜从后山绝壁上发动袭击,攻占张古山主阵地。

战至8日,106师团仅剩数千残兵,被压缩在万家岭、雷鸣鼓、田步苏、箭炉苏等几个山头上,整个师团已经陷入绝境。日本天皇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尽全力救出106师团。9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地区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加强了指挥力量。在武汉坐镇指挥的蒋介石命令务必在10月9日24时前歼灭敌人,给“双十”节献礼。

9日15时,薛岳命令各部队选拔勇壮士兵500人组成敢死队,由团、营长率领,配备轻重武器,担任先头突击。同时各部长官一律靠前指挥,薛岳也亲临一线。19时,13支敢死队出击,各主力部队紧随其后,对分散在各据点的日军残兵实施最后的歼灭。经一夜血战,106师团的防御阵地彻底崩溃。10日晨,万家岭战役胜利结束。

长江北岸战场,日军第10师团和第13师团直逼大别山,在富金山遇到宋希濂第71军的顽强抵抗,激战10日,日军伤亡1万余人,中国军队36师1万多人几乎全部牺牲。胡宗南的第17军团大战罗山,歼灭日军第10师团5000余人。

在武汉城上空,中国空军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配合下,与敌展开空战,击毁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中国海军英勇作战,直至全军阵亡。

武汉保卫战历时四个半月,中国军队伤亡近40万人,毙伤日军20万人,其中击毙将校以上军官近700人。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投入兵力最多、消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次会战,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责编 金绮寅)

猜你喜欢
师团支队日军
黑龙江举行“蓝焰突击-2021”跨区域抗震救灾实战演练
支队指挥中心一体可视化指挥平台运用
法国大使馆旧址 为避免日军轰炸迁建于南山
浅析强化和改进交通执法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在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拯救生命的“华小姐”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二战日军的“窝囊废”师团